盛唐挽歌 第973节

  “父亲,您答应了?”
  李惟诚一脸惊喜问道。如果李宝臣可以出马,那么这次出兵,得胜起码有了三分把握了。
  “嗯,先处置完这些再说吧。”
  李宝臣点点头,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不是修道这块料啊,邢和璞的办法见效太慢了。
  李宝臣还是想吃“仙丹”,吃几颗就能成仙的那种,而不是现在这样温温吞吞的。邢和璞教了李宝臣很多关于《周易》里面的知识,还有不少阴阳术数。
  但是李宝臣是个木鱼脑袋,压根就记不住多少。反正是忘了就学,学了又忘,蹉跎了不少时间。
  只不过,他的兴趣并不在此,李宝臣修道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仙!
  何为成仙?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什么的,李宝臣一点都不在乎。具体来说,他的要求也“不高”,只是长生不老而已。
  结果这两年他修来修去,发现自己还是和以前一个样!
  “大帅,这两年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李史鱼欲言又止。
  “本帅知道个大概,等解决完安守忠以后再说吧。”
  李宝臣点点头,走出了静室。
  众人来到院子里,看到李宝臣的师父邢和璞在练剑。毕竟还是有两年师徒情谊,李宝臣上前对邢和璞抱拳行礼道:“师父,本帅要带兵出关中了,以后不会再回来。”
  似乎是听到了李宝臣的话,邢和璞停了下来,将剑收回剑鞘。
  他一脸严肃看着李宝臣,喉结动了一下,最后只是点点头道:“想好了吗?”
  “弟子已经想了很久了。”
  李宝臣木然说道。
  今日离开道观,或者说“还俗”,看上去很偶然。实际上李宝臣过去这两年,在静室内打坐的时候,就想过很多问题。
  他得到的结论是:自己不是修仙那块料。
  “这次出关中,你会有血光之灾,还是在道观里待着比较好。贫道再问你一次,你真的想好了吗?”
  邢和璞再次问道,没有说什么废话。
  李宝臣一愣,随即只是默然点头。
  “去吧,贫道就不送你了。”
  邢和璞转过身,直接进了另外一间静室,随后带上房门。
  什么吩咐也没有。
  既没有遗憾,也没有哀伤,甚至没有兴高采烈。邢和璞就好像看到一片落叶掉到地上一般。
  平静,自然,没有任何情绪,亦是没有任何表态。
  李史鱼和李惟诚在一旁看得一愣一愣的,有点想说些什么,又感觉似乎多此一举。
  “走吧。”
  李宝臣叹了口气,随手将拂尘扔在地上,朝着东明观的出口而去。
  等他走后,邢和璞这才从静室里面走了出来,将地上的拂尘捡了起来。
  “也是时候离开长安了。”
  他有些失望的摇摇头,自言自语道。
  ……
  收到方重勇给的一船盐之后,李归仁并没有什么明确表示,但他把自己的次子送到汴州了。
  这让负责出使邺城的元载很是诧异。
  要么就明确拒绝,要么就直接投靠,搞这种半吊子的事情,进又不进,退又不退,简直是取死之道。
  元载内心是很不屑的,不过他当着李归仁的面,并没有说什么。
  元载领着李归仁的次子回了汴州,方重勇也没有二话,直接给这位“二公子”封了个有名无实的官职,比如散骑常侍什么的,然后在开封县城内安排了一下住处。
  也就这样了。
  一切都是波澜不惊,表面上没有兴起任何波澜,更没什么李归仁放弃兵权,直接喊方重勇喊主公的事情。
  然而,政治嗅觉敏感的人,已经察觉到大事将近。
  还未竣工的汴梁城,正在加紧施工,日夜不停。汴州各类工坊里面在赶制箭杆,箭头,弩机用的矛杆、矛头,造运粮车所用的木架子等等。
  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冬天运河结冰,这些东西只能在库房待着,不可能运到别处。
  所以,紧赶慢赶的生产是为了什么,不言自明。
  河北的军情,也陆陆续续送到了汴州。史思明派遣麾下大将田乾真领兵两万,从幽州南下屯兵邢州(刑名),似乎是饥饿的狼嗅到什么血腥味一样。
  田乾真又派先锋军五千进驻邯郸,距离邺城不到百里。
  如果再把李怀光已经屯兵怀州的消息也算上,那么河北几乎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
  有重大军情如此,方重勇便将手下幕僚都叫到枢密院,在枢密院内商议对策。
  枢密院签押房内有地暖,四季如春。但这里的气氛却很凝重,一点都没有春天的和煦烂漫。
  “史思明难道就不怕幽州被他儿子史朝义给端了?”
  李筌有些迷惑不解的询问道。
  其实这个问题,在场每个人心中都有,他不过是把疑问问出来了而已。
  史思明怎么就敢呢?
  李筌在军略上很出色,只是史思明这样的人,其人心如何,他猜不透罢了。
  “史思明看到了机会,或者说,大争之世,不争必死。”
  坐在主座的方重勇摆了摆手,一脸不以为然。在这里坐着的,才是汴州朝廷的真正掌控者。至于天子李璘,都没有资格列席于此,甚至连旁听都不行。
  史思明的乱入,是一个意外。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邺城是进攻幽州的跳板,其间并无多少险阻。
  如果史思明连这一点都看不到,那他也不用混了。
  希望火中取栗的,又何止李怀光一人。
  “李归仁还对局势有幻想。希望复制当初的奇迹。只不过,史思明会上一次当,第二次就未必了。
  大帅,不若我们先将李归仁晾着,让史思明也好,李怀光也罢,揪住李归仁爆锤一顿。
  这厮挨顿打就老实了。”
  严庄冷笑道。
  他的话引人侧目,在座不少人都是微微点头。
  “李归仁不傻,他把次子送到汴州来,就是希望稳住我们。
  把他晾着,让他吃点亏。
  只是……”
  方重勇顿了顿继续说道:“只是如果我们出手太晚,可能会失去先机,局面失控,就没办法挽回了。什么时候介入,是最大的问题。”
  这话一出,签押房内都是一阵沉默。
  是啊,道理谁都懂,不就是后发制人嘛。
  但想是一回事,真正要办,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官渡之战前的袁绍,在这方面吃过不少亏。他难道不知道这些道理吗?
  肯定是知道的,就是没有做好而已。
  “大帅,听闻史思明麾下将领并不团结,我们何不用钱砸一下?”
  在末座旁听的元载忽然开口说道。
  第660章 信息茧房
  “退开退开,你们都把鞋子脱了!”
  开封县城的府邸大堂内,方重勇激动的招呼着大聪明等人,将一张硕大无比,宽度超过两丈的地图铺在地上。
  这张地图的规格前所未有,即便是基哥复生,也要喊一句“卧槽”。
  地图太大了,没法挂起来,只能铺在屋舍厅堂的木板上看。
  “官家,这副地图还要继续绘制,现在只是一个轮廓而已。
  更多的细节,也不是下官一个人可以处理的,估计最后画完,需要……很长时间。”
  贾耽对方重勇叉手行礼说道,很是谦虚没有自夸。自从对方派李晟将他的未婚妻苏娘子,从长安接到汴州完婚后,他便死心塌地帮这位方大帅做事了。
  是用心做事,而不是随便应付差事。
  “你先不要说话,让我康康。”
  方重勇面带笑容看着地上这副超规格地图,小心翼翼在上面踱步,内心极为满意。当年基哥掌控大唐数十年,也未有此壮举。
  主要是那位的心思都在艺术和女人上,作出一些功业之后就开始放纵自己了。
  至于地图大一点小一点,对于基哥来说是无所谓的,对于其他臣子来说,就更无所谓了。
  草绘地图很容易,但是要画得详细,幅面就必须要大,制作难度还是不小的。纸张的幅面一旦超过普通规格,就需要用特别的技术去处理了,这还仅仅只是绘制地图的材料,不谈其他。
  表面上看是一件“简单工作”,实际上却是国力的体现。地图上各州各县,都有标注,山川河流和道路,一样不缺。
  等完成后,一定会是一件传世精品。
  方重勇心中暗想。
  “你说,这城池本官看不到摸不到,就只能此刻看看地图,幻想一下。
  都说天子富有四海,其实他坐在龙椅上,听到的是宦官传达给他的话,看到的也是宦官传达给他的文书图画。
  偌大的疆土,对于天子来说,或许各地产出的东西呈现在面前,才会有那么一点兴趣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