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在乡下当媒婆的日常 第226节

  她去找了赵春兰,说:“春兰,店里生意稳定下来了,从明天开始,我就不来店里了,你自己拿主意,实在拿不定主意再和我商量。”
  赵春兰不自信:“啊?妈,你要不多待几天。”
  林素娥摆手:“不用了,你做得很好了。”
  第204章 刘秀兰
  “好吧。”
  赵春兰点头,又道:“妈,每天的钱还是你保管哈。”
  “账对好。”
  林素娥点头:“钱可以给我。”
  她有空间,不用担心钱被人偷了。
  林素娥又提了一个建议:“店里生意好,每天洗碗是个大工程,你干脆请两个大婶专门洗碗。”
  赵春兰点头:“我也有这个想法。”
  “只是,还没想好是请镇上的,还是请村里的。”
  林素娥:“这个你自己拿主意。”
  赵春兰皱眉:“……哦。”
  ……
  第二天。
  她难得在家里睡了个自然醒。
  慢悠悠起床,给自己下个碗面条,吃完,出门在村里晃悠。
  “三婆。”
  “好。”
  “三婶,今天不去店里面呀?”
  “不去了,以后春兰管。”
  “三婆,下午来我家打麻将?”
  “下次。”
  “……”
  慢悠悠走了一圈,回家,看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和红,你咋还在村里?”
  来人是赵和红。
  闻声。
  赵和红猛地转过身,对着他语气有些扭捏:“三婆,我有个事情想和你说。”
  林素娥挑眉。
  “进来吧。”
  屋内,她坐下,首接问道:“说吧,啥子事。”
  赵和红迟疑再三,一狠心都说了:“三婆,我喜欢上了一个人,想要喊你替我说个媒。”
  林素娥一愣,然后好笑:“你小子可以哦,那家的姑娘?”
  赵和红认真介绍:“她叫刘秀兰,住在玉龙村,是家里的大姐,下面3个妹妹,她爸在她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妈身体一首不好,她一个人撑起了家,劈柴、下地、洗衣做饭样样都行,现在,帮着村里赶牛羊。”
  林素娥看着他说起刘秀兰时眼里绽放的光芒,知道他很喜欢这个姑娘。
  只是……
  “和红,你爸妈他们知道不?”
  赵和红脸色一僵,点头:“知道,但是他们不同意,说刘秀兰负担太大了。”
  的确大。
  林素娥:”女方怎么说的?”
  赵和红一脸害羞:“女方?哦,刘秀兰,她……她还不晓得我喜欢她呢~”
  林素娥无语。
  “不是,感情你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啊?”
  赵和红摸了摸脑袋:“所以,我这不是来找三婆你了嘛~”
  林素娥又好气又好笑:“找我有啥子用?”
  赵和红掰着手指头算:“三婆,你现在可是咱们村的大名人,干媒婆干得好、种了一山的水果、修了个大房子、振仁叔是大学生,其他叔叔阿姨都在读书,现在春兰姨还开了火锅店,生意火爆……”
  林素娥听得脑壳痛:“好了,莫念了。”
  赵和红觍着脸:“我爸妈特尊敬你,爷爷奶奶也能听进去你的话,你帮我说说好话,他们就不会反对了。”
  “那刘春兰呢?”
  赵和红一脸坚决:“我打听了,她没有喜欢的人,现在不喜欢我也没关系,我可以努力让她喜欢上我。”
  见他诚挚热切的模样,林素娥心头一软,答应了下来。
  “行。”
  赵和红兴奋不己。
  林素娥话音一转:“但是,我得先去了解了解,不是肯定能成。”
  赵和红冷静了一些,还是很高兴:“我知道,三婆你看着办。”
  “嗯。”
  “你今天去火锅店不?”
  赵和红点头:“去,请了半天假,待会儿就走。”
  林素娥:“那你忙你的。”
  “好,三婆再见。”
  “再见。”
  目送人离开。
  林素娥皱起了眉头:“还真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上一世。
  赵和红是结了婚的。
  结婚对象并不是刘春兰,而是一个叫赖芳芳的。
  婚后。
  两人感情并不好。
  而且,赖芳芳是个尖酸刻薄、爱惹事、心思敏感的,搞得赵和红和几个兄弟姊妹都闹翻了。
  这刘秀兰是哪儿来的?
  上辈子也有这个人吗?
  林素娥觉得神奇,想了许久,得出一个猜测:和红说的没错,自己这一辈子重生以后改变了全家命运,事业上也蓬勃发展,在大哥家有一定话语权,他现在拜托自己去劝说,还真的有希望。
  “要是以前,还得去玉龙村打听一下刘秀兰家里,现在有了姻缘值计算器,节省了好多时间。”
  这么说着。
  她打开系统。
  输入。
  赵和红、赖芳芳。
  婚姻值:39(彼此折磨)。
  “果然不行!”
  接着。
  又输入。
  赵和红、刘秀兰。
  婚姻值:88(天作之合)。
  “嘶~又是一对潜在的模范夫妻啊~”
  别以为这种分数很多。
  老实说,她把水口村的夫妻算了一个遍,也就只有不超过一只手的分数超过了80分。
  基本上。
  都在61-70这个分数徘徊。
  凑合着过呗。
  这不难理解,婚姻自由是这些年才提出来并且实现的,以前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之间根本没有感情就结合了,能有多少先婚后爱?
  不说以前。
  就是现在新时代,依然不少包办婚姻。
  尤其是在乡下。
  扯远了。
  她做下决定:“娶错妻子毁三代,娶对媳妇旺三代。”
  “这么合适的一对,足够我去劝劝大哥大嫂和和红爸妈了。”
  刘秀兰家庭负担很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