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王爷。”
有池想劝几句。
虽然这些倭寇的确该死,可要死,也不该是现在死,更不该由王爷来说这个死字。贸易之事,事涉两国,又有二殿下奉皇命而来,此事,实在不该他们来过问。
“二十二叔,这样不好吧。人死了,如何对证?勘合一事,尚未查清,自是该将他们全部押解归案,再由父皇定夺。”
朱高煦有些不乐意。事情闹到这份,当然是把人交给父皇处理,就算要把人赐死,也该父皇来赐死,二十二叔这是,越俎代庖了。
况且,“父皇亲命我来处理此事,就不劳烦二十二叔了。不过,鉴于二十二婶也牵涉其中,若有什么案情进展,侄儿我也会知会二十二叔一声的。”
他表达了自己的不乐意。
可,“倭寇作乱,为祸一方。若不是你二十二婶坐镇,运筹帷幄,只怕这象山城里还要酿出更大的祸端。与其想着独占功绩,不如想想,怎么和你父皇交代。”
朱高煦面色微变。
他的“钦差”身份,已经曝光了。朱楹这话说到了他心坎里。其实刚才他说那些话,并不全是为了留活口套出更多证据。他想留着人,也是为了刷一波功绩。
这样,他可以告诉父皇,人是他抓到的。活口便是活的证据,活的证据,自然比死人一目了然。
可,说起来,扫尾的不是他一人,负责此事的,却只有他一个。事情闹成这样,纵然现在倭寇已经尽数被抓,可父皇那里,他还真交代不过去。
心头有些忧虑,他不吭声了。
朱楹也不管他,正准备让人动手,恍惚觉得,衣角却被谁拉了拉。
他低头,见是徐妙容。
“别急。”
徐妙容对他摇了摇头,又说:“王爷,你不是还带了他们的老乡来吗?死到临头,老乡们叙叙旧,黄泉路上一起走,也还能有点共同语言。”
扑哧。
一旁陈丽质险些笑出声,她觉得安王妃有时候还怪幽默的。
正笑着,却见那谢家的小公子惊讶地看着她,她对对方点了点头,表示,你没看错,就是我。
朱楹也听到了身旁的动静,他也看到了陈丽质,只他顾不得这些。知道徐妙容说那话是何意,他便顺着她的话改了口:“把畠山家的人带上来。”
护卫依言。
畠山一族的倭寇们被人像丢狗一样丢在了土岐一族面前。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偏生还有个好似不明就里拱火的,道:“勘合明明只发出去一份,为何又变成了两份?足利将军莫不是想端水,自个伪造了一份?”
“可他为什么要端水?”
徐妙容好像自问自答,有朱楹站在她旁边,她现在胆子更大了。
深觉火不够旺,她又烧了一把:“难道足利将军又想扶持土岐一族了?可,足利将军不是一直很看重畠山一族吗?难道,是足利将军嫌畠山一族势大,想借土岐一族来打压?”
陈丽质翻译的累死了。
她巴不得这些倭寇赶紧死,这样,她就不用翻译了。
“你胡说!”
畠山家的人喊了一声,又说:“足利将军一向看重我们一族,我们也对足利将军忠心耿耿。”
“八嘎!”
土岐家的人骂了一句。
这句,徐妙容听懂了,不用陈丽质特地翻译了。
“你们以为,足利将军真的会扶持你们吗?早晚有一天,你们会跟我们一样的下场!”
“土岐,活该,你们像孙子一样,来大明也只敢偷偷跟在我们的船后面,你们是失败者。”
“八嘎八嘎八嘎!”
……
吵着吵着,两族声音越发响亮,他们脸红脖子粗,吵到最激动处,不知谁拔了刀。清脆的刀出鞘声响在耳畔,畠山家的人先炸了:“你们害惨了我们,还想杀我们,我杀了你们!”
“畠山,受死吧你们!”
倭刀碰倭刀,转眼之间,两拨人马打作一团。再眨眼之间,一个倭寇倒下了,又一个倭寇倒下了。
一个。
两个。
三个。
……
十八个倭寇倒在了地上,他们都是被对方家族的人捅死的!
徐妙容快要笑死了。
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两族人内讧内讧的好啊,可这些,怎么够呢。
她要倭寇死!
全都死!
“唉!”
她故意重重地叹息了一声,脸上也露出些许喟叹来。
“这便是,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吗?你们倭国人对故乡的坚守,对领主的忠诚,可真是叫人叹为观止啊!足利将军若知晓,一定会盛赞你们的坚韧。”
忠诚、坚韧、足利将军,也不知道这其中哪个字戳中了剩下倭寇们的心。忽有一个倭寇举起刀,对着自己的肚子捅了一下。
陈丽质:?
“嘶嘶嘶”了喊两声,她翻译那人捅自己之前的遗言:“我大和民族永不服输,我永远忠于我的领主!”
一刀落,百刀捅。
“我大和民族永不服输,我永远忠于我的领主!”
所有还喘气的倭寇纷纷拿起刀,对着自己的肚子就捅。
噗!
鲜血如注。
陈丽质:人傻了。
朱瞻基:看呆了。
朱高煦:神经病!
“死……死了?”
知县夫人弱弱地说了一句。
徐妙容点头,“嗯,死了。”
?她又说:“全都死了。”
第99章 安王,你还我夫君的命来!
“有病啊, 真是有病啊!”
朱高煦眼睛都忘了眨了,呆呆地看着眼前几十具尸体,脑子里不停回荡着刚才倭寇们捅自己肚子的场景。
“病得不轻!”
他又骂。骂完, 觉得这句还是不能表达他心中的震惊之情,干脆把朱棣平时骂自己的话拿过来用:“脑子里进水了,真是进水了, 进的还是海里的水!”
朱瞻基撇嘴。
他也被刚才那副切腹自尽的场景震惊到了,只他想的更多。这些倭寇们, 对母国如此忠诚, 他们捅肚子的动作,如此整齐划一。
这样的人,若是没把他们抓到, 只怕他们还要在大明的国土上掀起更大的风浪。
想到人是被四姨奶奶忽悠死的, 他崇拜地看向徐妙容, 问:“四姨奶奶,为什么你一说话,他们就死了?”
徐妙容嘴抽。
不好同他解释, 武士道精神就是这样, 一言不合就分分钟切腹自尽。扫一眼肚子上都扎着刀的倭寇们, 她心中尘埃落定,道:“可能因为我说话难听。”
她说的那些话, 听起来普普通通, 可对于倭寇们来说,却能让他们走心。如今倭寇们死了, 最大的危机解除了, 就是……
她看向朱高煦。
果然,朱高煦已经回过味了。盯着那些尸体, 他暴跳如雷。
“怎么办?人全死了,还查,查个屁啊!”
又质问徐妙容:“二十二婶,你是不是故意的?”
我当然是故意的。
徐妙容在心中回了一句,她怎么可能那么好心,放倭寇一马。鬼知道朱棣会不会为了什么两国邦交,大国脸面,把那些倭寇还回去。
毕竟,郑和七下西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朱棣这位好哥哥想展示大明的国力。是,郑和是带了些好东西回来,可他白送出去的,更多。
脸面不能当饭吃,对待倭寇,不能手软。她不能再让倭寇蹦跶,也不想再看到倭寇蹦跶。
刚才故意说那些话,就是为了挑事。隔岸观火,那两族,必然会打起来。打起来,一时失手,可不是互殴致死。
互殴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朱高煦别想把这个屎盆子扣在他们头上。
“二侄儿,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害他们了?刀在他们手上,人是他们砍的,肚子也是他们自己捅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你强词夺理!”
朱高煦急赤白脸的,已经说不上自己是何心情了。到手的功劳飞了,现在他连个将功补过都捞不着了。
目光一闪,看到一旁的陈丽质,他瞬间有了主意。
刚才他就注意到了陈丽质,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可对方瞧着,似与二十二婶颇为相熟。此外,刚才他听到对方开口,对方竟然,会说倭国话。
“你会说倭国话?”
他问陈丽质。不等陈丽质回答,又道:“我朝严令禁止百姓出海,你这一口倭国话,是从哪里学来的?难不成,你是倭国人,却伪装成我大明人?”
你才是倭国人,你全家都是倭国人!
陈丽质气了个半死,骂人不带这么骂的。骂她是倭国人,比骂她长得丑,还要让她生气。
“我不是倭国人。”
她明确否定。
知道眼前这位是安王妃的侄儿,当朝的二殿下,她尽量保持冷静,又道:“我自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