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说着求公道,她当真气冲冲地朝宫里去了。
第44章 大姐姐回来了
“王妃, 岷王妃晕了。”
月栀的表情,有些幸灾乐祸。她想尽量客观的,不带一丝私人情绪的把事情的经过说一遍。可到最后, 还是没做到。
“她活该!御医说,她需得静养些时日,想来一时半会, 她消停了。”
“我倒希望,她不消停呢。”
徐妙容却觉得有些可惜, 她发自内心的希望小袁氏去朱棣面前告状。不告状, 云华堂怎么彻底洗白呢,不告状,云华堂的业务怎么发展呢。
崔娘子说, 云华堂是个烫手山芋, 其实对她来说, 亦是如此。
那日她虽没给顾兴来两口子准话,可心里却是应下了。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朱楹说了,朱楹倒没说什么, 只说那就接下吧, 就当作, 她的嫁妆铺子。
这话其实有点好笑,她已经是有夫之妇了, 何来一个新冒出来的嫁妆铺子?可一想到朱楹的用意, 她便明白过来了。
哪家贵女出嫁没有嫁妆铺子?她开的铺子,和她的嫁妆铺子, 在朝中老古董眼里, 是两回事。
若是小袁氏真能告状成功,没准她能借此机会, 把云华堂的背景以及复杂的过往洗干净,然后让朱棣官方背书,再顺便吸一波流量。
只可惜,小袁氏不给力。
月栀说,小袁氏气势汹汹地直奔西安门而去,结果人到门口了,突然定在原处,然后腿肚子一软,就摇摇晃晃晕了过去。
对此,她只有一句话要说:装的。
小袁氏说要去告状,不过是一时上头。但凡她脑子没水,就知道,她压根不占理。朱棣可不是个昏君,他也压根不想充当居委会大妈的角色。
再往坏的地方想,万一小袁氏说出,我知道金鸡纳是个好东西,所以才给了二十二弟妹,朱棣反问一句“好东西为什么不给朕”,那便下不来台了。
以她对朱棣的了解,她觉得,朱棣还真有可能说出这句话。
又想到那句“我们袁家不会放过你的,我们岷王府也不会放过你的”,她撇嘴,很无奈。
袁家虽然门第不高,但他们的确运气好。朱棣、李文忠、朱元璋都是袁家的亲家。朱棣的大女婿袁容姓袁,大袁氏和小袁氏也姓袁。
只可惜,袁容人在北平,大袁氏在曹国公府跟着李景隆一道闭门思过,剩下小袁氏自己,能靠的,只有岷王。
但岷王实在不成器。
朱允炆当皇帝时,削藩贬了他。朱棣上位后,嫌他目无法纪贬了他。过了几年,朱棣还是嫌他死猪不怕开水烫,又一次贬了他。
如果人生是一条线的话,那么岷王的人生,便是一条折线。
“月栀,你给淮安府那边去封信,问他们能不能找到金鸡纳?”
虽然小袁氏暂时偃旗息鼓了,可她搞晕倒这一出,实在恶心人。徐妙容不想就这么放过她,打定主意,也要恶心恶心她。
月栀是个聪明人,只消一句话,便明白了。
王妃这是要往岷王妃心口上插刀,要找的金鸡纳,怕是要送给岷王妃当慰问礼物的。毕竟,当嫂嫂的晕倒了,作为妯娌,总得有点表示不是。
不过后来金鸡纳找是找到了,却不是淮安府的“供应商”送过来的。
看着眼前两棵矮小的,脆弱的金鸡纳树苗,徐妙容有些纠结。从良了的朱橚是好朱橚,他送来的树苗,也是好树苗。
只是,“二十二弟妹,我雪中送炭,不是因为想让你答应拜师。我真的不是来贿赂你的,我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真的。”
朱橚的表情,大义凛然的不能再大义凛然。
徐妙容没怀疑他,姑且当作真的了。
她将两棵树苗打包好送到了岷王府,顺带着还送上了一句诚挚的的祝福:“见树如晤。知悉嫂嫂染病在床,弟妹心中大为震惊。本欲亲自上门探望,又恐嫂嫂心力不济。思来想去,送嫂嫂两株金鸡纳,希望嫂嫂树到病除。又因应天无此物,嫂嫂见树,宜早种之,切莫再蹈弟妹之覆辙。”
不就是一棵金鸡纳树苗吗,瞧瞧你那小气的样。怕你被自己气死,我好心送你两株。知道你看我不爽,我就不上门膈应你了。你在意,那就早点把树种下,万一有人来偷,说不得你跟我一样,发了。
小袁氏当时的表情,没有人知道。徐妙容只知道,她哇地一声就哭了。哭完,在床上整整躺了三天。
三天后,岷王府的人大剌剌借了一块田,把那两株金鸡纳种在了地里。
她:......
原来小袁氏不仅在意,还十分非常很在意。
正琢磨着,要不要复制一遍自己的剧情,找个人去“偷”树苗,顺便再往土里放一封信和一张宝钞,朝中却突然传来消息,徐妙云带着留守子孙们来应天了。
她的来临,预示着封后大典即将开始。作为徐家四姑娘兼皇家花木供应商,徐妙容毫无疑问地,忙飞了。
知道自己身份特殊,她很有政治觉悟地上禀朱棣:封后是大事,皇后既是一国之母,又是我的姐姐。我作为大明子民和徐家后代,理所应当有所表示。
她的表示便是,将自家田里的花木全部献出来。
无偿的那种。
谁都爱吃白吃的午餐,朱棣也不例外。可他不好一口应下,那样显得他太贪婪。思考了半天,他写了四个字,让人送到安王府。
那四个字是:你看着办。
徐妙容觉得,他这个人是有大智慧的。最终她也二话不说,和朱楹打了一声招呼,而后命人不要心疼地把花木往宫里头送。
作为当之无愧的徐家当家人,徐辉祖自然也不肯屈居人后。他如今在兵部挂职,和朱棣之间的关系比以前好了许多。虽然心中偶尔还是有点别扭,可要当皇后的是自己的亲妹妹,他脸上自然也是与有荣焉的。
他也要送花木,作为大哥,他想端水,先从徐妙容手上买花木,再把这些花木送到宫里。如此一来,一个妹妹得了钱,另一个妹妹得了脸。两边都得了好,完美。
可曹氏一听就炸了,近水楼台先得月,“送花木,是人家四妹妹的人情,你就不能想点别的?而且你从四妹妹手上买花木送给皇后,还不如人家四妹妹直接把花送给皇后,你换一个吧。”
徐辉祖寻思,我只是想端个水而已,不是想抢妹妹的人情。既然你说不妥,那我就消停点吧。
徐家人忙着给一国之母兼妹妹/姐姐/大姑子准备贺礼,徐妙容则忙着花木的分批供应。忙忙碌碌间,便到了受册这日。
是日,天气晴好。
徐妙容早早跟着曹氏几个一起进宫去了。按制,皇后受册、宣读诏书、拜谒祖宗、行谢恩礼、文武百官上表庆贺、内外命妇行庆贺礼,一个流程都不能少。
一整套流程走下来,徐妙容累瘫了,忍不住在心中疾呼:到底是谁封后?为什么别人封后,她这么累?
终于到最后一个流程了,看着上首温柔与英气兼具,端庄与疏放并存的亲亲大姐,她面上也适合露出几分“骄傲”来。
其实她也的确应该“骄傲”的。
朱棣不仅提前放出话,让人把大典办大办好办强,在大典上,他还给足了徐妙云尊重和体面。所谓爱她就给她最好的,不外如是。
命妇们本以为,将皇后用宝从龟钮改成盘龙钮,又叫人重修了奉天殿才举行受册仪式,已经很能体现帝后之间情深似海的的感情了。
对此,朱棣表示,这才哪到哪?
为了让全天下都知道,结发妻子成了皇后,他不仅亲自写下立后诏书,还一改洪武旧制,命人在承天门外宣读诏书。
见证了这一切的命妇们:!
又得知,那皇后册文里写了“朕登大宝,允赖相成”,诏书里写了“同朕恭勤,保兹天命,君临尔万姓之上”。
她们:!!
有的人的命吧,羡慕不来。没错,说的就是皇后。
陛下要明晃晃地偏爱皇后,她们能咋地,只能按照上意,捧着皇后,敬着皇后,顺着皇后。顺带着,也对皇后的娘家人再客气点。
徐妙容感觉,这一天,她收到的笑容更多了,接收到的善意,也更多了。投桃报李,她的脸也快笑僵了。
“皇后娘娘,臣妇们还准备了贺词,还望娘娘费心一听。”
命妇里头,除却各亲王妃外,以淇国公夫人许氏身份为最重。年龄最长者,为隆平侯张信的祖母,其次便是许氏。
身份使然,又兼许氏有出风头之意,众人便默认由她开始进上贺词。
她的贺词吧,徐妙容觉得,中规中矩。结合淇国公府的武人做派,合理猜测,那贺词是有人代笔的。
徐妙云今儿是端水大师,不管谁献上贺词,她都说好。
徐妙容本来在当气氛组,冷不丁的,那厢小袁氏情真意切地念完贺词,忽然,神来之笔,赞道:“古人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今日百花齐放,衣袂飘香,臣妇恍惚间,还以为天女下了凡。可世上,真的有天女吗?臣妇本有些怀疑,直到,臣妇看到了皇后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