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情正浓时,自是顾不得外面天色如何,有无人打搅,便一心只有面前人。
  云雨初歇,鸳鸯交颈,匆匆一夜便过了。
  每每前一日让萧恪得逞,第二日晨起二人自是起不来。洪喜清晨在院里见不到两位主子身影,便让徒弟吩咐厨房将早膳先温着,过半个时辰再做好了端来。
  贺绥是正值休沐,可以在京中住上两三日再返回大营,但萧恪却不得空闲。
  正是困倦之时,洪喜已悄悄带了人进屋,凑到榻边轻声唤道:“主子,该是上朝的时辰了。”
  如今还是早春,不到寅时,天还是昏沉着,每天清早这时候总是睡不醒。
  洪喜叫了三两回,萧恪才醒转,侧头一看,贺绥还在里侧睡得正熟。也是昨日尽兴把人劳累着了,直到萧恪洗漱更衣完毕,带着洪喜并一众侍从离开了他人都未醒。
  临出府前,萧恪仍不厌其烦嘱咐道:“让主院内外伺候的都轻手轻脚一些,阿绥昨夜睡得晚,偏他觉浅,别吵醒了。”
  “奴婢早已吩咐下了,主子放心。”
  “嗯。”
  梁砚秋侍立在马车边,见洪喜陪着萧恪出来便走过去几步迎上,“主子。”
  从燕州返回之后,梁砚秋和霍子溪便被萧恪安排一内一外,梁砚秋是在府中帮着洪喜打理事务,只是他负责的是外院的事,其中便包括每日跟着萧恪来往各处。如今他也是改了口,和洪喜一般称呼萧恪。
  扶着萧恪上了马车,梁砚秋才跟着坐进去。
  “主子闭闭眼,到了宫门属下再唤您。”
  萧恪斜靠坐着,单手支着头。他虽闭着眼养神,却没有抽空再睡一会,而是开口问道:“你父亲的案宗可瞧明白了?”
  梁父的冤案萧恪自然没忘,过了年便辗转将当时的梁家案子的卷宗叫人抄录了一份送来,梁砚秋是几日前拿到的。
  “瞧明白了。”让自己家破人亡的卷宗他自是万分上心的,这几日空闲时候他便一直想着,恨不得将上面每个字都背得滚瓜烂熟,越是熟悉,便越是愤怒。
  “说来听听。”
  “徇私舞弊、草菅人命。那案宗上处处皆是破绽,句句都有家父血泪,属下算是明白家父当年为何辞官行商了。”
  萧恪睁眼瞧他,却道:“你还是没吃透。”
  梁砚秋愣了下,垂首恭敬道:“属下愚钝,还望主子指点。”
  “梁大人辞官确与朝廷内患有关,我并不是说你说得不对,而是看得太浅。”萧恪对于梁砚秋和霍子溪的安排不同,自然对他们的期望也不同,“仇自然是要报的,只不过时机早晚罢了。杜慷那起子人不过是依仗着宫里得宠的女儿,只要他依靠的大树倒了,他必遭千万倍反噬,所以你不必盯着他。至于朝廷舞弊营私……呵!历朝历代此等事从未断绝过,水至清则无鱼,重要的是你是否能掌控朝局变动。”
  “……”梁砚秋没说话,萧恪说得话他倒是每个字都能听懂,只是于朝局权衡之道上,他还只是浅浅入门,一时无法领会其中用意。
  萧恪瞧他的模样,便知此刻他心中想的是什么,又道:“你和霍子溪不同,他是个能狠得下心的小子,处理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时自比你适合,而我对你的期望可不仅仅在王府那些细碎事务上,你的眼睛要往上看。”
  梁砚秋沉思片刻后直言:“属下曾被诬陷没入贱籍,虽是冤案不假,但到底入不得朝堂……”
  “前朝时曾有句俗语传下来,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你也来品一品。”
  “请主子赐教。”
  “那话叫‘宰辅门前七品官’,似乎说的是前朝宰相家看门的仆役堪比正七品的朝廷命官。”
  梁砚秋沉默半晌后垂首应道:“属下明白了。”
  萧恪这才笑道:“你明白就好。另则…你也不必因为曾经被罚没入贱籍而心生自卑,清清白白的读书人也没比旁人高贵多少。这世道没有绝对的公正,我也没打算做那匡扶社稷的清高忠正之臣,在我身边自不需要考虑那些。想要什么,便要自己努力去抓住,靠旁人施舍终有一日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杜慷这起子小人还不值得我出手,日后若遇到铲除他的时机本王自会知会你,只是你不要期待本王会替你出手收拾他。”
  说到最后一句,萧恪已换了自称。他素日对心腹向来不拿王爷的身份压人,一旦自称‘本王’,则必是认真了。
  梁砚秋早得了洪喜指导,清楚萧恪这一规矩,立刻恭敬应下,“属下醒得,请主子放心。”
  得了回复,萧恪才放缓了语气,随口道:“府里的人你同洪喜说过可支使他们为你做事,只是不可打着王府的名头,更不可冒进惹祸。”
  “谢主子。”
  “对了,素日跟着洪喜办事,如今正巧有件事交给你单独去办。”
  “主子请吩咐。”
  “这届会试有个举子我听着不错,昨日听人说他一入京便惹了官司,还惊动了京兆尹,我今日下朝之后想见见此人,此事交给你去办,车夫你可以带走用,我去府衙可以蹭阮高良的车马。”
  “是,属下必不辱命。”
  京中偌大,茫茫人海中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但梁砚秋方才刚听了萧恪那一番话,此刻自是没有半分犹豫,他很清楚,这是萧恪给他出的第一道题。
  萧恪心中有自己的盘算,那早朝自然是糊弄着过去的,临走时他喊住了阮高良,蹭了对方的车驾去了通政司。
  齐帝虽明面上将御史台一院交给他,但萧恪几乎不往那边跑,毕竟御史台原本直属皇帝麾下,分到他手中就算不带试探意味,谨慎如萧恪也懒得过去惹自己一身骚。虽然这并不妨碍他接受御史台官员的私下奉承,毕竟心中都有些数,有些事自是背着皇帝耳目的,而有一就有二,再过些日子御史台有没有二心,便不得而知了。
  但阮高良并不喜欢萧恪日日来通政司,自从出了燕州的事,他便被萧恪拿了把柄,脱了一层皮去。尽管每日这位王爷每日应卯之后并不怎么做正事,他却仍觉得提心吊胆,连日焦心人也跟着憔悴瘦了不少,至于通政司的下属……除了那几个沾亲带故的还听他号令,其他的都换了萧恪当主子,就算是他能指挥的那几个,面上也是不敢得罪萧恪的。
  其实阮高良也不是没想过办法,只不过要拜托萧恪,就要加入祁太尉和太子的阵营,他深知皇位之争牵连甚多,如今三皇子和七皇子渐渐崛起,皇帝又对祁家态度不明,阮高良这样奸猾的人自是不愿意投靠那一方,便只能每日捱着。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萧恪不是那等铁面无私之人,对他私下收受贿金之事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这个通政使当得倒不算太寒碜,至多安慰自己不如从前那般威风便是了。
  “大人!通政司外有王爷府中人到了,说是有事请王爷。”
  “快让人进来!”听到萧恪有望能走,阮高良恨不得一蹦三丈高,赶紧使人请进来。
  一身儒衫的梁砚秋被通政司的官员客客气气请进来,此时他似乎有些明白清早马车里萧恪对啊说的话,也没有推脱客气,由着那朝廷命官亲自领他进去。
  到了堂中,一屋子官吏的视线都盯在这个弱冠之年的青年男子身上。
  只见梁砚秋微微俯身朝斜靠在主位的萧恪行了一礼,而后道:“王爷,客人到了。属下来请您过去。”
  他人并没有跪下,萧恪更没有训斥指责,反而懒洋洋地‘嗯’了一声,径自起身,都没有要梁砚秋搀扶,足可见青年并非王府寻常仆役,众人自是抽空打量记下了梁砚秋的容貌,免得日后错了规矩,惹王爷不快。
  主仆二人一前一后坐到了马车里,萧恪也没有问去哪,可见是给予了信任的,只感叹了一句,“你打听得倒是快。”
  “属下幸不辱命。去主子常去的溪吾书斋,借了主子的名声向书斋东家问了这士子的情况,只说是人现下住在京城以东的悦来客栈,人唤作康潮儿,属下去寻过那人了,倒是十分桀骜,要了十两银子才说能见主子,还说他不管什么皇亲国戚的,只见一面,不能耽误他温书。”
  “倒是个气性大的。”萧恪闻言冷笑了一声,而后又道,“你做得不错。”
  “多谢主子赞许。”
  那叫康潮儿的士子住得偏远,萧恪下了马车,一样都能望到东边的城门。
  梁砚秋跟在他身后,一边说道:“属下约了那人在二楼雅间相见,稍后属下去知会店家一声,主子可先在雅间坐坐。”
  “嗯。”
  萧恪前脚刚迈进悦来客栈的店门,另只脚还未踏进去,便听到了爽朗的笑声,只怪那笑声他太过熟悉。
  “主子?”梁砚秋跟着转回身,顺着萧恪的视线,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瞧到了街对面两个并肩而行的身影,似是朝城门外去的,他凑近萧恪压低声道,“主子,属下回府找洪总管拿令符出门的时候正撞上这人来寻侯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