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元宁听见关飞渡的这话,不禁睁大了双眼。
大盛朝人:“???”
农业不收税了?他们没听错吧!
众人的第一反应是震惊,旋即就是一片死寂,简直不敢信这话的真假。
毕竟农业税在大盛朝中可是国库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要是没了它,莫说让国家运转了,便是连朝堂大臣的俸禄都发不出去!
可是那个世界已经不需要农业,可见其他行业发展得有多惊人。
聪明人甚至已经猜出来了,那个世界不但不重农抑商,兴许还是反过来了。
不,农业还是重要的,只是商业或许才是他们更为追捧的东西。
只是,为什么呢?
老百姓十分不解:“若是不收农业税,岂不是就更容易出现良田被强买的状况!”
“要是那些富商把持着田地,在灾年提高粮价怎么办,那日子还过不过了?人总不能不吃饭吧。”
他们那儿就没有土地被大地主侵占的情况么?难不成那些商人就真的那么老实,不会去故意提高粮价?况且他们那儿搭建建筑这么轻易,要是拿着土地不去耕种,反倒是全用着建各种奇观该怎么办!
并非是他们把人想得如此恶毒,而是人性本就如此,大多数人都有看重利益、喜好享乐的劣根性。
所以他们想破头都想不明白。
因着元宁的历史课结束得很快,只匆匆学到了封建王朝结束那一部分,之后近现代的内容还没有讲解到,因此他们对如今的社会结构还是一窍不通的。
元宁也有些诧异,甚至问出了大盛朝许多人心中同样的疑惑。
关飞渡倒是愣住了,他平时从没有关注过这些,所以一时半会儿还真不能解答这个问题。
谢蒙本来不打算继续参与到两个小孩子的你问我答之中,见状就觉得轮到他出场了。
他当然是一口答道:“咱们现在是土地国有制,土地都掌握在国家手中,耕地可是有红线的,该拿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任意妄为。”
“像是粮食这些都是由国家中央宏观调控,类似于价高的时候就放粮抑制,价低的时候就买粮,不至于伤农。至于其他的,就有市场自己调控。这就涉及到经济学了,很复杂的,我当时没学明白,也讲不太懂,还是等你们长大了自己学吧。”
尤其是关飞渡这小子,将来估摸着是要继承家业的,到时候学得肯定比他明白得多!
元宁却是举一反三:“现在国家与国家间来往便利了,就算是缺粮,是不是也可以从其他国家手里购买?国家之间的往来变多了,所以商贾之事就会变得更重要。因为彼此之间的交流不可能动用武力,当以和平为重。”
谢蒙大吃一惊,结结巴巴地说:“你、你说得一点不错。”
这也太聪明了些吧,还能是几岁的小孩子吗?
他像是元宁这样大的时候,就只会玩泥巴,哪里想得明白这么复杂的事。可是元宁三言两语就挑出了其中的关键,还精确地抓住了重点,怎么可能让他淡定得起来!
元宁的话说得通俗易懂,便是大盛朝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也能听得明白。
[一个地儿有一个地儿的生态,如此看来,发展到重视商业也确实合理。]
[只要国家手段强硬,还会担心那些商贾能够翻出他们的手掌心么?]
[中央是指朝廷吧,宏观调控这词倒是新鲜,这便是经济学么,也是门深奥的大学问啊。]
正在户部当值的官员们模模糊糊地摸到了些什么,奈何只有这么短短的几句话,他们脑中也不过是抓到了个尾巴。
至于更多的,恐怕也只能等之后天下安稳了才能继续钻研,现在便草草地记下个一两句吧。
而那些心怀野心的诸侯却只听到了“土地国有”这几个字,目光迸发出奇异的光。
长孙祯用人不拘一格,且他本就厌恶一些世家豪强,尤其是这大盛朝的元氏皇帝养大了他们的野心,让他们连皇帝都不屑一顾。
若是不趁乱世用重典将他们的根给撅了,怕是最后坐上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都难以安稳!
第66章
现代。
小学生们最后参观的就是那智能温室大棚。
大盛朝人原以为先前用各种机械用于农场上便已经很了不起了, 却没想到后头这个大棚才叫他们大开眼界!
要是在天幕出现之前,有人同他们说需不着土地就能养出各种作物来,他们定要啐这人一口, 狠狠地骂上对方一番。
成天就知道异想天开!没了土,作物还怎么成活?
可是当看到智能大棚里面的基质栽培和水培时, 他们方知这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兴许发展到了后头,人家说不准还真的需不着一点儿土地,届时所有的地面上都建满了屋宅也说不定!
哪怕留下来了一些山啊水啊土啊的, 也不过是为了观赏而已,万万不可能是什么拿来种植粮食什么的。
等他们看了这传感器和智能操控系统时, 又是一阵议论纷纷。
[你们瞧,这样的手段像不像是天上那些能呼风唤雨的神仙?]
[越是瞧得多了,就越没有不服气的。之后我便仔细钻研这科学一道, 哪怕是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也在所不辞。]
[以往那是这些人没见识,不晓得科学的厉害。如今知晓了, 还能不往这上边发力么?别的不说, 要是有人能通过科学一道研制出厉害的武器,岂不是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这些文化人嘀嘀咕咕的事,种地的老百姓是不懂得的。
他们只全神贯注地望着那群小孩们在老师的带领下, 尝试性操作这些设备。
即便是总角小儿也能使用这些工具, 学得熟了, 恐怕让小儿们真去种地也是轻而易举。
他们这些泥腿子没什么见识, 只觉着要是能将这些东西拿给他们来使, 就不必担心天气,还能种出多多的粮食,往后不会再饿肚子了。
可惜那些设备到底太复杂, 又隔了不知多远的距离,便是他们想取经也不行,只得往天幕上询问五皇子,还不一定能得到确切的答案。
况且那科学一道实在神乎其神,便是他们瞧了制作的法子,也是半点都看不懂的,真真叫人头疼。
不过全程围观下来,大盛朝人也并非什么都没有学到。
比如说他们就习得了垂直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空间。还有那生态农业,稻田养鸭养鱼,肥了田又肥了鱼鸭,简直是一举两得之法。
还有这样那样的法子,如此看来,那个世界的智慧真叫人心悦诚服。
此间种种也让他们晓得,种田非是他们所想的那般轻易,里头的学问可深着呢!
现代。
农业大棚一一看过来后,小朋友们真是拓宽了眼界,对农学也产生了颇多的兴趣。
古人在感慨农学院的大佬们真聪明的同时,连小孩们也对他们目露崇拜。
农学院的人不自觉地挺起了胸膛,他们专门来研究这些可不是一无是处的——既让农民们收益更高,没有之前那么劳累,也能让广大民众品尝到更美味的作物!
这样一场实践活动可谓是宾主尽欢。
如果他们的老师没有说回去之后再写几百字的报告就好了。
看着这群来时尚且水灵灵的小孩,回去却跟霜打了的蔫茄子一般,大盛朝人没有丝毫同情心地放声大笑起来!
*
实践活动结束之后,元宁他们倒是没有急匆匆地赶回家。
关飞渡早在出门之前就同元宁说过了,他想和对方一块儿去看电影,连票都买好了。
俩小孩优哉游哉地去吃了饭,才散着步似的往电影院走,到点儿就去候场。
虽然关飞渡不觉着自己身边还需要大人照料,但谢蒙还是尽忠职守地跟着他们。
他还在心底里暗自感慨,倘若元宁要是个小女孩儿,他俩这不就是青梅竹马的标配了么。按关飞渡对他元宁弟弟百般好的模样,往后指不定二人怎么恩爱呢。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为时尚早,二人都还是孩子呢。
眼瞧着元宁要看电影,大盛朝中期待的人不少,不理解的人也有。
[电影这玩意儿在家不就能看么,何苦还跑到外边来呢?]
[瞧你们这话说的,那些个富贵人家还能将戏班子给搬到家里还听呢,不也还是有公子哥儿喜欢专门到园子里去听曲么。人家要的便是那个氛围!]
[听他们说的是看个什么爱恩木欸渴死三地电影,这是啥意思哦,和寻常电影有何不同?]
大家想破头都想不明白时,便决定不为难自己了。
反正现在先瞧着,随着天幕的展示,他们早晚能看明白。
元宁几人拿到电影票后就先进去找位置,那场厅真是大极了,座位简直望不到头。要是站在最后排往前瞧,视力再好都看不清对方的脸!
更震撼的是前面那张银幕,足足有整面墙那般巨大,仿佛能够怼到别人脸上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