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元宁出去一趟,外面那些人的衣服就让大盛朝人的眼快看花了。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一两岁的小孩,件件衣服首饰都不同。
  大盛朝人的衣服颜色大都暗淡,颜色很少有鲜亮的。
  毕竟他们染色的技艺不算高超,很难染出漂亮的颜色。而且他们的阶级森严,不同的人有着天壤之别的社会地位,能穿亮眼衣服的人也不多。
  如今瞧着那些人言笑晏晏的模样,当真是叫人觉着赏心悦目。
  天幕上老百姓们穿着的衣服的样式也有很多,什么衬衫、卫衣、连衣裙、褂子……应有尽有,穿起来既显身材,又衬得人如花似玉。
  大盛朝中那些成衣店铺子、绣娘们看得眼花缭乱,不管有没有机灵的,这会子也渐渐地记下来了。
  便是连宫中的娘娘们都颇为触动。
  只是外头在打仗,他们皇宫也随时都有会被攻占的风险,届时连性命都不一定能保住,谁又还有心思去注意这什么衣裳的样式呢。
  嫔妃们个个面上目露愁容,却还要在皇帝来时打起精神来强颜欢笑,不知道有多苦。
  也就只有织造局的织女们尚且还有精力去记下这些了。
  *
  现代。
  元宁出行时也戴上了渔夫帽,免得正盛的日头把他的小脸蛋给晒伤了。
  他身上倒是背了个小书包,里面装了只笔记本和黑色签字笔,方便随时记录见闻。
  本来他腰上是斜挎了一只狗狗样式的水杯,但里面装了几百毫升的水,有些坠肩,所以就由陪着他的生活助理谢蒙来拿了。
  关飞渡他们可以选择乘坐校车,也可以自己单独出发去目的地,最后集合的地点是c市有名的农学院。
  他们学校之前就申请了参观大学里的各种温室大棚设备,一只羊也是赶,两只也是放,反正学校的那些设备都是用于教学、科研和实践,让这些小学生来学习一下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最好是能让这群祖国的花朵萌生种田的兴趣,将来能投身于他们农学院的怀抱是最好的啦!
  总之众人分批次赶在集合的时间到了大学门口。
  一群小萝卜头们在老师的安排下乖乖站在一起,几乎个个头顶遮阳帽,嫩生生的,就跟春日里刚萌发出的笋子似的。
  这样活力天真的模样吸引了不少大学生的目光,进进出出都有人向他们行注目礼——真不知道这些小孩在大太阳下怎么也那样有精力!
  保安都喊那些孩子们往门口遮阳的地方站,他们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跑到阴影底下。
  宛若丧尸一般,周末连寝室床都懒得下的大学生可跟这些小豆丁完全不一样!
  也不知道他们的精力是被谁吸走了!
  第64章
  老师在校门口点名, 确定人到齐了才带着他们一行人进入学校,并且跟大家说要时刻紧跟大部队,不要到处乱跑。
  她还用了激将法:“你们也不想让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觉得自己没有礼貌吧!”
  总之这位老师三言两语就哄得小屁孩们乖乖听话了。
  众人仔细一琢磨, 也觉出了女子担任老师的好处——
  女子比之男子更有耐心,且心思更为细腻, 说话温声和气, 更能照顾好小孩子。
  学问一道更不用说了,听闻当老师的也要学个十几年,经历层层考验才能拿得下这职位, 难不成还应付不了几岁的小孩吗?
  天幕上,元宁歪着脑袋跟关飞渡说话:“飞渡哥哥, 这就是大学吗?”
  他觉着这里好大,就像是迷宫似的,一栋又一栋的教学楼林立在眼前。偏偏这些楼房还长得都相差不大, 总觉得进了楼中也会迷路。
  操场的面积也让人不容小觑,光是那一圈长长的跑道就让人咋舌。
  站在高台上面眺望操场, 恐怕要站万人才能站得满。
  关飞渡说:“对, 再过十年我也会去上大学。平时我们都是走读,不过大学就要住校了。”
  “为什么?”元宁追问。
  关飞渡就解释说:“很多时候大家不一定会想在本地读大学,比如说首都的学校更好, 大家就报考首都的学校。在外地没有房子, 自然就会住校了。不过有钱的话可以在外面租房子住。”
  这样一解释就通俗得多, 跟那些特地去外地寻大儒求学的情况差不多嘛。
  大盛朝人的视线追随着元宁他们, 也见识到了这所学校里的各种风景。
  之前他们只不过是在薛兰鹤演的那部电影里对大学有过惊鸿一瞥, 但没能怎么细看,如今一瞧,当真是让人不由自主地惊叹——
  [不愧是供学子求学的学堂, 风景优美,学风浓厚。]
  [一砖一瓦建起不凡的楼宇,窗明几净,敞亮美观,那个世界的国家为了百姓在教育上的投资可真不少。]
  [听这些孩童口中说了许多个大学,由此可见,这个国家的资金还真是雄厚!]
  [那儿的学子可真幸福,求学不用受那日晒雨淋,处处都有人为他们保驾护航。设备一应俱全,旁人求都求不来。]
  尤其是当那位老师同他们介绍这所大学时,大盛朝人更是听得如痴如醉。
  若是想要学体育,不说那个大操场,还有专门的搭建的体育场所,各种篮球足球等体育器材也样样不缺。
  要是想学音体美,也有专门的教学楼里供他们使用。小学生们路过音表专业的大楼时,还能听到些里面传出来的各种美妙乐声,吹拉弹唱,样样不缺。
  在小树林里还有训练舞蹈的,前面是高高架起用于拍摄的手机,后面就是几个非常有活力,且年轻靓丽的女大学生,她们的舞姿优美动人,见之便觉不俗。
  一所大学的开放包容不止如此,只是能够从细枝末节里推断一二罢了。
  原本还有些人对学生们的慵懒和随意指指点点,觉着他们既然是来求学的,那就应该拿出向学的姿态来,怎的还把学校的氛围弄得像是家中一般悠闲自在。
  可是慢慢看下来后,他们就只剩下眼热了。
  正如那个世界的人所说,酸得活像是吃了一颗柠檬似的,难受得紧。
  大学来的都是成年人,自是不需要别人怎么管教,理当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了,需不着别人多说。老师成天在这种年轻人扎堆的生活之中,也不会对他们的行事作风做出太多指摘。
  若是诚心向学,也不是不能寻个僻静处,自己拿书来看。
  听闻人家大学里面还有专门给学生准备的图书馆和自习室,若是想学的话,直接就去那里学就是了,还随时有书可以查阅。而且平时教室也是开放的,总归是给这些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学习环境!
  莫说是给大盛朝中这些人提供一个亮堂堂的教学环境,便是能给他们建一所学堂,都还不知晓有多少人会叩谢建学堂之人的大恩大德。
  元宁心头自然也生了无限的感慨,只不过这里到底已经不是大盛朝了,他心中有再多的想法也给压了下去。
  很快他们就到了农学院中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训室都是4000平方米,试验田面积足有25亩!其中智能温室大棚一座,连栋温室大棚2座,以及普通蔬菜大棚15个,十分齐全,足够让他们这些小学生尽情地参观!
  这大手笔,也难怪能以国家级号称了。
  老师首先带他们看的是普通的蔬菜大棚。
  这种大棚结构非常简单,制作起来的成本也很低廉,就是用竹木杆、水泥杆等材料搭建骨架,再用覆盖塑料薄膜制成的。一般大家去什么草莓大棚里摘草莓,那个棚子就是这样做的。
  许多小学生都跟家里人去大棚中摘过草莓,乍然进入到这个棚子里面,觉着还挺熟悉的,一点不适应都没有。
  大棚里面种的就是各种常见的蔬菜了,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蔬菜的整个收获过程,亲自参与到种植、浇水、施肥等一系列需要动手的环节。
  老师带他们来当然不只是为了看两眼就作罢。
  她使用小蜜蜂,提高了声音,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使用这种大棚来种植蔬菜呀?”
  元宁一听这问题就竖起了耳朵,赶紧把书包里背着的笔记本给掏出来,打算记录下老师的答案。
  这个时代的小学生见多识广,更不乏有人早就提前预习过了的,这会儿直接七嘴八舌地回答——
  “为了改善种植环境,可以让蔬菜不受冻,外面的自然灾害也伤害不到它们。”
  “可以反季节供应,就算是冬天我们也能够吃到美味的蔬菜!”
  “叔叔阿姨可以在大棚里研究处更有用更好吃的蔬菜。”
  小朋友们嫩生生的嗓儿就像是春日的黄鹂,正儿八经回答问题时还是挺让人觉着喜欢的。
  大盛朝人也被那些小学生们的才思敏捷给惊住了,愈发觉着家中孩子倒还真是要多出去走走才好。
  若是不多多表现,历练自己,怎能有出彩的人生,担起家中的责任来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