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竟是宿敌白月光 第260节
柳郗一向内敛,更不会行谄媚之事,如今他能说出这句话,也实乃出于真心。
谢灵瑜自然也明白,当即笑道:“此番叛军围城确实是险象环生,我能脱困也是幸得朝廷援军及时赶到。”
但是她倒是有一点不明白:“不过我倒是有一点不明白,你并非武官,为何会跟随大军一同到来。”
“说来还是亏得殿下八百里加急送回长安的消息,”柳郗说道。
谢灵瑜似乎没想起来什么,不过倒也不怪她。虽说叛军围城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对于她来说,当真是恍如隔世。
那些日夜颠倒厮杀不断的日子,几乎是将她整个人骨头打断碾碎,重新塑造了一遍。
柳郗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殿下送回长安关于江西道隐瞒旱情之事,圣人听闻甚是震怒,便钦点下官前往江西道彻查此事。”
谢灵瑜这才恍然,竟是因为此事。
她倒是能理解圣人钦点柳郗的缘由,如今朝堂之上安王和信王两派争斗不休,从长安到地方上的官员无不开始被波及站队。
倘若此番派遣的钦差人选不当,极容易引起两派之间的相互攻讦。
若是选了四皇子安王之人,不免会包庇江西道官员。毕竟这件事源头便是安王一派官员在江西道隐瞒旱灾,致使黎明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但是要是选了六皇子信王派的官员,只怕是会故意夸大其词,借机铲除异己。
因而圣人选了柳郗这么一个纯臣,他为官清廉正直,乃是朝野上下公认的。
这种人平日里瞧着甚为讨厌,但是到了此时,却反而能叫各方势力都满意了。
只是柳郗不过刚启程数日而已,谢献起兵造反便连连攻克数座城池。
江西道自然早已经是沦落为了叛军底盘,柳郗自是去不得了。
可是他既然出了长安,便没打算轻易回去。
况且他也知道谢灵瑜此刻便在扬州,于是他便一路南下,想要先跟永宁王殿下汇合。
没想到他一路南下时,便遇到了很多逃难的老百姓。
叛军已经攻打下了多个城池,也正是从这些百姓口中,他才知晓扬州城也被叛军围困了,而永宁王谢灵瑜身陷扬州城,正在带领扬州军民抵抗叛军。
但是扬州只有两万多的守卫军,要面对数十万叛军,如此悬殊的兵力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叛军从江西道一路打过来,已是来势汹汹,所到之处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即便扬州城乃是天下第一富庶之地,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兵力,自是抵抗不住叛军。
于是柳郗一路赶往扬州,每日除了赶路之外,便是会问那些逃难的百姓一个问题。
扬州被攻破了吗?
第一日没有。
第二日的回答也是没有。
直到他逼近扬州,但是
却因为有叛军阻拦,无法靠近时,所听到的答案依旧是,扬州城还在抵抗,永宁王没有放弃,扬州百姓也没有放弃。
就在柳郗焦急万分之时,他终于等来了朝廷派来的大军。
他自报家门得以见到了李作安大将军,他将自己这几日收集起来的零星消息告知了李大将军。
而贺兰放更是马不停蹄的率领先锋军,直奔扬州。
柳郗不在先锋军之中,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不过是一日而已,贺兰放便派斥候传回了扬州大捷的消息。
“殿下于叛军临城危难之际,不仅未逃走,还与扬州百姓共存亡之事,早已经传遍了天下,人人都在称赞殿下大义,实乃是天潢贵胄。”
柳郗便将自己一路上听闻之事,说与谢灵瑜听。
谢灵瑜闻言,开怀大笑。
她虽不是沽名钓誉之辈,但是谁又会不喜欢这全天下的赞颂呢。
但是她随即说道:“容钧你也是,明知道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度,真真叫人钦佩。”
倘若在谢献起兵造反消息传来之后,柳郗选择折返回长安,即便是圣人也不会责怪与他,但是他偏偏还是来了。
但是谢灵瑜却又笑了声,说道:“不过容钧,江西道你倒是不用去了。”
容钧乃是柳郗的字。
谢灵瑜这般称呼他,也是为了以表亲近。
“是因为江西道如今还在叛军手中吗?”柳郗说道。
谢灵瑜摇了摇头:“叛军主力已在扬州被摧毁,余下的叛军早已经是不足为虑。不过我说你不用去江西道,是因为整个江西道的官宦,只怕早已被谢献杀了个七七八八。”
“那些隐瞒旱灾的官员,我想全都没有逃脱吧。”
只怕这件事,也是谢献起兵造反做的唯一一件好事。
不过他不就是正是因为这个借口,才有理由起兵,并且鼓动江西道百姓追随自己。
“下官受皇命而来,理应代圣人去江西道聆听民声,”柳郗倒是不太在意。
谢灵瑜瞧着他一身风尘仆仆的模样,便知他这一路只怕没有他所说的那般轻松,时局混乱之时,即便是在外奔波的朝廷命官,也要日日担忧自己的小命不保。
“江西道之事日后再仔细商议,你奔波这么多日,也是辛苦了,”谢灵瑜宽慰道。
待柳郗离开之后,谢灵瑜陷入沉思之中。
她如今心中最为在意的,依旧还是先前谢献所说的话。
*
萧晏行回到家中时,徐显早已经等候多时。
瞧见他平安归来,但是一向待他恭敬的徐显却还是罕见的发了脾气。
“少主,你乃是世子在这世间的唯一血脉,岂能这般几次三番的不顾自己的安危,”徐显说起这些时,甚为恼火。
萧晏行无奈,只得安抚:“徐叔,我这不是平安归来。”
他带人出城去火烧敌营之时,还是清丰告知徐显的这,清丰当时是哭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气得徐显狠狠打他脑袋。
哭哭哭,这会儿知道哭了有什么用,当初怎么没拦着少主。
徐显恨铁不成钢的大骂了清丰一顿,但是清丰何止是未能阻止萧晏行,甚至他都没能跟萧晏行一同出城。
他们等了两日,后来谢灵瑜亲自带人出城接应萧晏行,她也未让清丰一同跟随。
萧晏行当初既是让清丰留在城中,便是为了保住清丰性命。
谢灵瑜自然不会枉顾他的心意。
终于在第二日,整个扬州城等来了最为振奋人心的消息,朝廷援军终于到了,援军在永宁王和萧晏行的带领之下,大败叛军,还活捉了叛军首领。
扬州城的围城困境被解决了。
他们所有人都活了下来。
即便是徐显早年间经历过比这个更为凶险之事,但是他依旧忍不住为少主而骄傲。
“徐叔,正好您在,我有一件事想要跟你说,”萧晏行却是这般说道。
徐显还以为他是想要转移注意力,忍不住还想要再念叨。
可是萧晏行让清丰出去之后,将谢献所说之事,如实告知了徐显。
徐显听罢,怔在原地,竟是许久未能说出一个字。
“不过如今谢献所说之事,却是未有证据,”萧晏行却还是有担心。
但是徐显却在沉默了这般久之后,终于缓缓开口:“在先永宁王去世之后,三千卫遭遇灭顶之灾,我曾经不明白为何如此,如今却是全都明白了。”
“坐在那把龙椅上的人,踩着三千卫登上帝位之后,还要把所有兄弟的骨血都榨干,垫在他的龙椅下面。”
徐显伸手拍着自己的胸口,似乎整个胸膛都被无边无尽的郁气所充斥着。
他痛到在勉强说完这几句话后,整个人宛如被撕裂。
世子爷当年身死时,他虽然也这般心痛,但是却还是强撑着精神,带着少主离开。
他要守住对世子爷的承诺,让少主平安长大。
萧晏行见状,只得安静,想让徐显心境平复下来。
突然徐显轻声说:“当年我一直不解,为何世子说圣人是受了奸人蒙蔽,他却还是将少主你托付与我,却不是回长安。”
“原来,”徐显痛苦而短促地笑了声,这才说道:“其实他早就看透了那个人的真面目,早已知晓他再也不是那个当年那个三千卫所效忠之人了。”
这么多年来,不愿细想不愿面对的,终究要在这一刻破碎。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徐显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竟是明白了当年世子和后来先永宁王所做的决定。
他们都是为了自己效忠的那个人而死了。
心甘情愿。
“徐叔,一切还未可知,或许谢献所说也并非全然是实情。”
徐显却突然直勾勾盯着他问道:“我听闻李作安乃是这次皇帝钦点的大将军,前来平乱。”
“是,李大将军如今已经入了城。”
徐显神色微冷;“方才你不是提到谢献说过,当年先永宁王策反了李作安,如今先永宁王已死,那些参加过这场所谓刺杀的三千卫,也再未回来过。若是想要得知真相,我们只能去寻活着的人。”
果然,徐显心思缜密,他也跟萧晏行他们一样想到了李作安。
“李作安乃是圣人亲信,二十余年来深受圣人信任,他会轻易说出真相吗?”萧晏行略有些担忧。
况且这个真相对于嘉明帝来说,并不算光彩。
这么多年来,嘉明帝对三千卫赶尽杀绝,声称这些人乃是楚王余孽。
凡三千卫者,格杀勿论。
李作安又岂会轻易揭露这个尘封的秘密呢。
“倘若李作安心中还有一丝良心,便该真相告诉你们,毕竟当年他这条命乃是世子和先永宁王救下的。”徐显说道。
萧晏行微微怔住,倒是没想到他父亲竟与李作安还有救命之恩。
但是他随后轻声说道:“徐叔,这世间本就是趋炎附势者太多,有良心之人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