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竟是宿敌白月光 第206节

  但是翻着翻着,谢灵瑜便发现凡被发现的三千卫,被处罚的都极严重。
  不是流放三千里,便是处以死刑。
  非死即流放,而且流放的都是离长安最远最凄苦之地,不是岭南便是漠北边境,不是瘴气弥漫就是黄沙漫天,有种即便不死,也要让他们永远回不了长安的感觉。
  待谢灵瑜迅速翻阅了一遍,她才发现三千卫卷宗最早出现的时间乃是嘉明三年。
  这时候谢灵瑜还尚未出生呢。
  但是她又忍不住算了下萧晏行此时的年龄,按照他如今的身份,他是出生在嘉明元年,所以当第一份三千卫卷宗出现的时候,他也不才三岁。
  直至嘉明十四年,也就是谢灵瑜父亲遇刺的这一年。
  谢灵瑜年方九岁的时候。
  但是她翻阅了卷宗,却发现并且有关她阿耶遇刺的记载,也就是说她父王遇刺的案子,并未被归类为与三千卫有关。
  但是随后她发现,在嘉明九年这一年之中,三千卫被逮捕者激增。
  原本前几年每年也不过是寥寥几件跟三千卫有关的案子,甚至还有两年是空白的,但是这一年足足有几十份卷宗,大有要将三千卫彻底铲除的气势。
  但这么多卷宗中,偏偏都没有跟永宁王有关的。
  圣人如此痛恨三千卫,欲除之而后快,倘若三千卫真的涉及谋反一案,嘉明帝又怎么可能会替三千卫掩盖他们的罪行呢。
  但是这么多桩案子,居然没有一件是跟谋反有关的。
  难不成信王跟她说的,才是假的?
  毕竟当初信王说的可是,三千卫与楚王一同谋反,意图行刺圣人,颠覆朝纲,但是卷宗却并未记载这件事。
  “有关三千卫的所有卷宗,都在此处了吗?”谢灵瑜翻阅了半天之后,终于抬头看向对面的掌书使。
  见谢灵瑜似乎还是有些怀疑,掌书使赶紧给自己喊冤:“殿下,小人哪儿弄虚作假糊弄您,所有卷宗都已经在此处了。”
  掌书使似乎生怕谢灵瑜不相信,又再次保证说道:“所有卷宗没有遗漏一份,全部都在此处了。”
  谢灵瑜明白掌书使没有那个胆子蒙骗自己,只怕这便是留在此处的所有卷宗。
  难怪圣人会那么轻易给她这封手谕,看来他也是笃定自己并不会从这些卷宗里面看出什么不该看的东西。
  如此想来,这些卷宗对她而言也是一丁点用都没有。
  于是她没有再浪费时间,让掌书使将卷宗收了回去了。
  因为这件事谢灵瑜这几天都有些心不在焉,自然也被萧晏行看了出来,只是他询问之后,谢灵瑜自然是找了个借口搪塞了回去。
  但她也知道,这些并非长久之计。
  直到谢灵瑜这日回到府内,便被陈嬷嬷拦住了。
  如今谢灵瑜已经习惯,被韩太妃派人堵住的事情,所以也没什么纠结,便跟着陈嬷嬷一同来到了韩太妃院中。
  不过这次居然房内又是屏退了所有侍女,显然韩太妃这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她说了。
  上次韩太妃将昭阳公主中邪之事告诉她的时候,也是这么兴师动众的。
  谢灵瑜给韩太妃行礼之后,便再在她下首坐了下来。
  但是跟她预想不一样的是,韩太妃似乎并未立即开口说话。
  “母妃,我这刚从衙门回来,就被您叫了过来,想来您应该有重要的事情要跟我说罢,不妨直言,”谢灵瑜干脆说道。
  韩太妃见她这么直接,她便也说道:“你与那位萧大人之事并不合适。”
  谢灵瑜轻轻挑眉,实在是没想到,韩太妃要跟她说的居然是这件事。
  她略有些好笑的说道:“就因为他跟您那位故人,长得有几分相似?”
  都不用猜测理由,谢灵瑜便想到韩太妃之所以态度这般反常,只怕便是跟那位所谓的故人有关。
  “不是有几分相似,”韩太妃听着谢灵瑜毫不在意的口吻,当场气急说道。
  谢灵瑜淡然道:“即便一模一样,又如何呢?”
  韩太妃却忍不住说道:“不只是长相,若是他的儿子还活着,便也是萧大人如今这个年纪了。”
  儿子?
  谢灵瑜这下倒是有几分好奇,她忍不住说道:“母妃你若是真的想要说服我,便不要再跟我打哑谜了,您的这位故人究竟是谁呢?”
  终于韩太妃也神色凝重了起来,看得出来她也在做强烈的思想斗争。
  似乎是在跟谢灵瑜说真相,还是继续隐瞒之中纠结。
  直到她慢慢抬起头,看向谢灵瑜,脸上浮现起一种下定决心的表情。
  “我所说的这位故人,便是当年惊艳长安的安国公世子崔知节。”
  谢灵瑜怔住,其实她并非第一次听到这位世子的名字。
  突然间,她又想起先前圣人也曾经说过,萧晏行长相肖似他的一位故人,只是这几日她光想着萧晏行身份的事情,竟忘了此事。
  以至于没有将韩太妃口中的故人,跟圣人口中的故人联系在一起。
  如果只有一人说的话,或许还可能是错觉,但倘若接二连三有人这么说,那么萧晏行还真得十分像这位崔世子。
  “所以您先前的意思是,萧晏行是崔知节的儿子?”谢灵瑜喃喃说了声。
  随即她望向韩太妃,急急问道:“您有证据吗?可以证明这件事吗?”
  韩太妃这时才面露尴尬,低声说道:“我暂时还没有证据。”
  原本整颗心都被吊起来的谢灵瑜,此时彻底嗤笑了声。
  她还以为她跟萧晏行的缘分,当真是如此奇妙呢。
  毕竟韩太妃还说过,她父王和崔知节一直交好,两人甚至好到相互许诺做姻亲,只是这位崔大人似乎出了些事情,他的儿子也跟着亡故了。
  所以这件事才最终并未成真。
  “皇伯爷也曾说过辞安像他一位故人,但是皇伯爷也只说是像而已,毕竟若是没有证据,便无法证明此事是真的,”谢灵瑜在听到韩太妃说没有证据时,心底早已经不以为然了。
  随后她轻笑了声:“况且辞安若当真是崔世子的儿子,岂不是一件好事儿,毕竟安国公府堂堂一等公爵之家,又是清河崔氏这样显赫的姓氏。说起来先前母妃你不是一直觉得崔休甚好,若是辞安真有这样显赫的家世,岂不是与我更相配。”
  谢灵瑜虽然对于萧晏行的家世丝毫不在意,但是也被韩太妃的说法逗笑了。
  怎么萧晏行疑似是故人之子,他们两个的事情反而不合适呢。
  论理,应该更合适才对啊。
  韩太妃当即恼火说道:
  “那是因为你不清楚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啊,当年之事发生的时候,我是尚且年幼,所以我还是方才那句话,母妃你若是想要说服我,便告诉我真相,否则我是不会听您的话,更不会轻易放弃辞安。”
  谢灵瑜似乎是为了刺激韩太妃,直截了当说道:“不日我便会向圣人请求赐婚,我要跟萧辞安成亲。”
  其实这何尝又不是在逼迫她自己。
  第131章 若他真的是崔衍,他所……
  对于谢灵瑜而言,前尘往事她并不想知道。
  上一辈的恩恩怨怨,那就留给上一辈好了,她只知道萧晏行数次以性命救她,对她更是真心实意,处处以她为先。
  这样便足矣!
  “你先看看这个,”见自己始终无法说服谢灵瑜,甚至谢灵瑜还放话要让圣人赐婚,一直被震惊到韩太妃,终于忍无可忍将先前一直放在自己手边的画卷递了过来。
  谢灵瑜半信半疑的打开了卷轴。
  只见这幅画乃是一副工笔十分写意优雅的人物风景图,只见上面画着的三个人正在策马扬鞭,看情形是在乐游原之上,策马游原的长安少年郎,端的是意气风发。
  在看到这幅画的瞬间,谢灵瑜想起了自己手中的那幅图。
  她曾经还给萧晏行展示过,就是在圣人亲口说他像自己的故人时,她想起自己手中珍藏的那幅画,上面所画有三人,有她的父亲先永宁王谢重润,也有当今圣人,还有一位便是这位安国公府的崔知节崔世子。
  只是她没想到,韩太妃手中也有这么一副画,画上也有三人,看起来应该也是他们三人。
  谢灵瑜从未见过这幅画,因而全部注意力都在画中人的身上。
  直到她视线挪移,看到画上的题字。
  突然间,她双眸猛地瞪大,似不敢置信地看着画上所写题的那句话,并非是什么离经叛道之言,也并不是她从未见过的。
  恰恰相反的是,这句话乃是许多人耳熟能详之的佛经真言。
  ——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即为三千大千世界。
  谢灵瑜死死盯着这句话,低声问道:“母妃,为何这幅画里,会提这么一句话?”
  毕竟这样一幅打马乐游原的洒脱场面,实在与这句话并无关联,因而这样一句话题在这里,显得有些突兀。
  “想当年圣人还未登基时,其实并不受先皇器重,不说荣宠比不上先太子,便是连楚王都不及。因而圣人颇有些心灰意冷,便一味避世,正值那时佛教兴起,于是圣人便日日与那些僧侣为伴,坐而论道,似乎再也一丝野心。”
  韩太妃缓缓开口说道。
  谢灵瑜诧异的看向她,但是眼底还是被激起了几分好奇,毕竟若是想要知道当年的真相,确实不容易。
  毕竟这事关圣人,她的阿耶早已经不在人世,那位安国公府的崔世子也是如此。
  所以知晓当年事情便是更难加上,说起来韩太妃也是当年的知情者。
  很多事情,谢灵瑜不能亲口去问圣人,却能在韩太妃这里得到她想要知道的答案。
  “你阿耶素来是以圣人马首是瞻,他自小跟在圣人身边,最知圣人的野心,他便一心想要唤醒圣人,于是便与安国公世子一道设法,让圣人回心转意。”
  “于是他们便秘密笼络朝臣,招揽势力以为圣人,也就是曾经的永王殿下所用,也正是如此,圣人这才从沉溺佛法之中回心转意再入朝堂。”
  听着韩太妃的娓娓道来,谢灵瑜却没有一丝窥见真相的欣喜,反而心头越发震惊,竟是连手掌都在忍不住的颤抖。
  终于她颤着声音说:“母妃,你该不会是要告诉我,三千卫当年是由我父王而创立?”
  可是韩太妃却缓缓抬头看向她,眼神之中有着一种不为所动摇的坚定。
  “不错,三千卫确实是你父王所创立,不过还有一点你没说对,它也不仅仅是你父王所创立,”韩太妃淡声道:“准确来说,它是你父王和崔知节共同创立。”
  被圣人所深深厌恶,被天下所不容,提及便是乱臣贼子杀无赦的三千卫,竟与她的父王有关系,甚至还是由她父王亲手创立。
  为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