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03节
当年庄小婶心里也是这样想的。
她不止一次庆幸她知好歹,既然人家提醒他们,他们就不能不给人面子。毕竟也没到卖血卖房的份上,就是多花点时间。
庄小婶:“以后刘大军回来别理他。”
苏笑笑大娘撇嘴:“以后不定哪辈子呢。”
可谁也没想到以后来的那么快。
以前苏笑笑提醒过刘家人,可以叫她表妹夫带着孩子进城,孩子送去幼儿园,他去摆摊卖菜。苏笑笑的大伯为此专门去一趟刘大姑家把这事告诉她。
刘大姑不敢明着卖菜,担心连累闺女被单位开除,可也希望女婿和孩子进城跟闺女团聚,她进城以物换物的时候就四处留意城里的事。
年底看到有人在公园卖对联,治安队没管。刘大姑和女婿决定试试。苏笑笑家在二环里边,她怕遇到熟人连累苏笑笑被指指点点就去二环外。
城里人看到带着新鲜泥土牲口粪便的菜一边嫌脏一边夸新鲜。刘大姑和女婿挑了四筐卖的一干二净。第二天刘大姑回娘家,从娘家弄菜和蛋去城里卖。
刘大伯等人要跟她一起去,刘大姑没同意,万一她被抓进去,娘家兄弟在外头还能帮她照顾老的小的。
刘小叔担心连累儿子被学校开除,就听他姐的话。
年后苏笑笑和张怀民带着团团给老人上坟,刘大伯把过年期间存的鸭蛋和鸡蛋给苏笑笑。苏笑笑不要,刘大伯解释只能给她这一次。出了正月城里人肚子里没了油水,他们就进城卖鸡卖鸭卖鹅蛋。
出了正月,蒜苗、小青菜和菠菜长大,有个小院的人家不缺菜,刘大姑和女婿进城去筒子楼附近卖菜——住楼房的人吃根葱都要卖,在楼房附近卖得快。
刘大姑早忘了刘大军在哪儿上班,也没留意她在哪个工厂家属院附近,以至于第一天就被出来遛弯的刘大军碰个正着。
人多的时候刘大军没敢靠近。刘大姑见卖的差不多,准备收摊,刘大军跑过来指责一通。
刘大姑的小闺女结婚那天刘大军没露头,所以苏笑笑的这个表妹夫不认识刘大军,见他上来劈头盖脸骂一通,以为他从精神病院刚出来,一把推开他。刘大军猝不及防险些摔倒,刘大姑这才反应过来。
刘大姑胆大嘴巴也厉害,又烦透了刘大军,就跟他对骂,吃绝户,没良心,不给爹娘上坟等等,刘大军无法反驳,一看同事被吸引过来,刘大军撂下一句狠话就躲回家属院。
苏笑笑的表妹夫担心被他告发。刘大姑说不用怕,一笔写不出两个刘,他敢告,她就说家里穷,找刘大军借钱,他不光不借还咒她人穷活着也是浪费粮食,看到时候派出所民警教训谁。
苏笑笑的表妹夫放心下来。刘大军确实没去街道告他们,但清明那天去了刘家凹,进门就叫他大哥管管他姐。
刘大姑来娘家薅菜的时候跟几个嫂子弟妹说过刘大军的事,刘大伯看到他弟毫不意外。原本想着刘大军要说句软话,他就不跟这个弟弟计较。
没想到话里话外都是嫌刘大姑丢人,刘大伯抄起扫帚就砸他,一直把刘大军撵到村口。
下午给老人家上坟,刘大伯就告诉他爹娘,老刘家跟刘大军单方面断往。
劳动节前一天,苏笑笑才知道这事。刘庄从学校出来就去苏笑笑家,问团团要不要跟他去村里玩一天。团团收拾他的小书包,刘庄闲着没事把这事告诉她。刘庄刚说完,团团挎着小包跑出来,拉着他小堂舅坐最后一班公交车下乡。
张怀民回来看家里只有苏笑笑一人:“团团呢?”
“跟刘庄走了。”苏笑笑想起儿子就好气又好笑,“还说不要想他,他明晚就回来。”
张怀民乐了:“去年在村里待三天就想你,年初待了两天就回来,他居然好意思倒打一耙!”
第80章 四处显摆写了一手好字的人差钱?……
团团几次下乡跟很多陌生人打交道,胆子大了,脸皮厚了,他好意思得很。不过团团调皮但不会无理取闹,更不会干出在地上打滚这种事,所以苏笑笑乐意看到他越来越开朗。
苏笑笑指着刚洗好的洋槐花:“今年第一茬,蒸着吃?”
张怀民点头:“妈又跟街坊四邻下乡了?”
苏笑笑:“妞妞大了,不让她和爸接送,老两口不出去走走,在家大眼瞪小眼,日子多难熬。你别说他们。”
“知道。”张
怀民这几个月吃了很多野菜,都是他爸妈弄的,要说也不会等到今天。
张怀民把院门从里面闩上。
苏笑笑奇怪:“天还没黑关什么门?”
张怀民不希望和她正说着话,不识趣的邻居进来唠嗑。推着她的肩去厨房,他半真半假地说:“最近不安全。我们上午刚破了一个杀人案。”
苏笑笑差点把盆扔出去:“又是凶杀案?”
张怀民:“案子跟案子不一样,像抢/银行那种很少。有的是情杀,有的是为了钱财冲动杀人。其实也是这边人多。像刘家凹只有上百户村民,刘庄长这么大都没见过凶杀案。”
“忘了,咱们这个区有户口的就有十多万。”
张怀民点头:“很多人家不在这边,来这边走亲戚或者找人做事,算上这些流动的,有二十万,其中有上万名社会闲散人员。”
苏笑笑所在的城区饭店招待所多,人也有钱,周边几个区和郊区的无业青年很喜欢过来,可闲散人员一多就容易出事。
苏笑笑问:“这几天也没见你加班,案子简单?”
张怀民一听到“简单”就想笑:“说出来你都不敢信。嫌疑人年初跟人打架被关进拘留所,进去没几天跟人混熟了吹牛说他杀过人。谁也没当回事。跟他同屋的人前几天受审,为了减刑就举报说他杀人。其实也没指望是真的,哪个半吊子敢承认杀人。可他在法庭上这样说,法院也不敢左耳出右耳进,就把这事转给我们。老队长让我负责此案,主要是让我学学侦查。”
说到侦查,张怀民挺不习惯,不但头发比以前长了,在外面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直挺挺的,不然犯罪嫌疑人打眼一看就能发现他跟人不一样。没等他靠近嫌疑人就跑了。
张怀民继续说:“我带两组人出去,一组查失踪人口,一组查嫌疑人的社会关系。幸好人口流动少,请街道派出所协助,两天就查到一位过年期间也没给家里来个电话的,恰好认识嫌疑人。”
“真被他杀了?”
张怀民想起埋尸现场,不禁叹气:“啤酒瓶捅死的,今年才二十五岁。”
苏笑笑不禁问:“回城没几年的知青?”
张怀民:“在农村六年,前年才回来。”
苏笑笑心里顿时不是滋味:“杀人抛尸,还四处显摆,情节这么恶劣,能判死刑吧?”
张怀民摇摇头:“不清楚。”
“嗳,这案子还没审,你告诉我合适吗?”
一群公安去挖尸,动静太大无法隐瞒,不但引起很多人围观,还被记者拍到照片。不过照片被及时发现的同志删了。张怀民道:“早见报了。最近是不是太忙没看过报纸?”
苏笑笑在学校接触到的设备,前世别说见,都没听说过,太落伍了。她必须从头学。苏笑笑点点头:“你学校不忙?”
张怀民:“学校教的政治方面的知识我以前在部队学过。有些刑侦知识,更生借给我的几本书和笔记上都有。我现在每周上三次课。过两个月学校放假,要是没什么大案要案,我可能跟你一样闲。”
苏笑笑:“你说我闲着没事要不要干点什么?暑假两个月六十天呢。”
“做什么?”张怀民不禁问,“忙了这么多年,趁着这几年上学好好歇歇。”
苏笑笑也想趁机歇歇,关键是没手机没电脑没网络,交通不便,街上很乱,她只能在家。天天关在屋里,好好的人也得发霉。
苏笑笑过不惯农村生活,不想去乡下,新家这边也没有朋友同事,张怀民和团团都不在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苏笑笑:“刚才刘庄跟我说,去年年底有人在公园卖自己写的春联。你看我是不是去买几捆红纸,回头闲下来也写点春联拿去卖。”
张怀民无语又好笑:“咱家还没穷到那份上。”
“写了一手好字的人差钱?”苏笑笑问。
练字需要毛笔墨水,舍得买这两样的都不差钱。所以去年年底在公园卖对联的也不差钱?想到这一点,张怀民不好再拿钱说事,“人家会不等于你会。说实话,论卖东西,你可能都不如你大姑。”
苏笑笑:“你是不是忘了,当初还是我叫大姑以物换物。”
“你大姑敢在公园门口当众吆喝,你敢吗?”
苏笑笑张张口:“——出去,别妨碍我做饭!”
张怀民乐了,找个板凳在她身边坐下。
洋槐花蒸熟,苏笑笑又烧个青菜鸡蛋汤,夫妻俩直接在厨房用饭。
张怀民家没有电视,他说过存钱买,苏笑笑不打算买,更新迭代太快,而且这年头没有综艺节目,也没有多少好看的电视剧,买来每天看一个小时不值得。苏笑笑见离睡觉时间还早,锁上大门,和张怀民去后院。
罗翠红刚把锅碗瓢盆收起来,老张擦桌子,张新民扫地。俩人在院里待片刻才进去。
他俩刚坐下,王芳拿着笔和记事本过来。苏笑笑很奇怪,写作业不回自己屋,来堂屋写什么?记录他们的聊天内容吗。
王芳把本子递给苏笑笑。
苏笑笑不明所以。
王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嫂子,我们最近看了几套房子,房型还有房龄和价格都在上面,你帮我们参谋参谋。”
苏笑笑佯装诧异:“你们也要买房?”
王芳微微点头。
罗翠红听到苏笑笑的话从厨房出来唠叨:“妞妞是个女孩,将来结婚又不需要她买房,有钱存起来不好?”
王芳不敢得罪婆婆,因为她需要婆婆支持,“有个房子,以后在婆家过得不好,可以带着孩子回来住啊。”
老张:“给妞妞找个好的。”
罗翠红瞪一眼老张,不会说话就闭嘴,“知人知面不知心。你知道哪个好哪个不好”
“这,可以找个知根知底的。”
罗翠红想说,这还差不多。忽然想起知根知底的就是街坊四邻,“说得容易。就说咱家这条胡同,哪家不是三四个孩子?结了婚住哪儿?”
老张脱口道:“那就叫他住咱家。”
罗翠红:“住得下?”
王芳立刻趁机说:“所以还是得买房。暂时住不着可以租出去。”
老张:“谁家没有两间房啊。”
王芳噎了一下。
苏笑笑想笑。张怀民拉住她的手捏一下,提醒她忍住。他开口说:“今年在路边摆摊的多了,他们要是担心遇到雨雪天气没地方去,肯定会在城里租间房子,以备不时之需。”
王芳连连点头,恨不得给张怀民鼓掌。
罗翠红听出来了,大儿子支持二儿媳妇买房:“笑笑,你咋看?”
去年罗翠红陪苏笑笑看几天房子,发现大儿媳妇只要不碰到刘大军两口子,她清醒又通透,脑子好使得很。
苏笑笑:“家里有个小的,再买一套房子早晚用得着。就是稍微像样点的房子都要六七千,一万左右。”
王芳示意她看笔记本。
苏笑笑翻开看到一处楼房,不禁挑眉:“你想买楼房?”
“两个卧室,还有煤气灶马桶。”
苏笑笑点头:“住着方便,不用倒痰盂,可你现在不住啊。你搬过去,新民中午在单位,你在学校,妞妞怎么办?”
王芳看一下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