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苏言礼进去办事。
苏若锦就在书院门口转悠,虽说书院要清净,但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聚集商贩,区别在于商贩种类的不同罢了。
东山书院门口二里地的山下,有条街叫文山街,长与宽差不多也是二里多地吧,聚集的主要是笔墨纸砚铺子,还有书肆、裱画行、刻章小铺等,当然,不管什么地方,都离不开衣食住行,文山街也不例外。
苏若锦特别留意各种跟吃有关的铺子及小商小贩,发现不管是早食铺子或是中午吃饭的食肆,或是晚间坐下来慢慢喝上一杯的小酒楼,应有尽有。
她又朝山上书院看了眼,听说东山书院有几千名学生,若是在这里摆个小摊卖个烤肠,那感觉会是怎么样?还要说嘛,肯定赚的盆满钵满。
苏若锦心道,她要是还像前世一样孤家寡人,这下怕是早就搞个小摊子摆过来了,卖卖小烤肠,一个人的小日子也挺惬意啊!
大半个时辰之后,苏言礼从山上下来。
程迎珍连忙问,“阿安怎么样?想家吗?”
苏言礼无奈笑道,“阿珍……”你儿子才离开你视线一个时辰。
程迎珍被夫君看得不好意思,娇嗔一眼,“就是不习惯嘛。”
成婚十一年,孩子生了一堆,这两夫妻还跟新婚小夫妻一样腻歪,苏若锦撇嘴,心道,也不知道将来的夫君能不能有爹的一半。
唉!
“阿姐,你叹什么气?”苏三郎歪头问道,“难道你也想大哥了?”
“我……”意识到自己才八岁,想什么老公夫君啊,赶紧摇头,“不是,我是看这满街没个空铺子,想在这里弄个早餐店都不行。”
正在腻歪的夫妻二人纷纷看过来,“为啥在这里开铺子?”
“你有人手吗?”
苏若锦先回老娘的话:“在这里开个铺子既可照顾大哥,又有钱赚难道不香吗?”
女儿说的好对,程迎珍不懂生意都活络起来。
苏言礼疑惑的等着女儿回话。
“没人可以请啊!”苏若锦笑道,“不管是董妈妈或是二石,手艺都不成问题,余下的就找个能干的帮手,一个早餐铺子,两个人就可以运作,这样既可控成本,人员之间又没拉扯,便于管理,简直不要太好哟。”
丁氏抱着四郎忍不住插了句,“关键得有铺子,是吧?”
苏若锦:……
对,没错。
大哥在这里读三年呢,不着急,以后经常过来看大哥,说不定就被她碰到了。
她转头:“书同叔,以后你来接大哥,每次都到街上转转,要是有人出租或是卖铺子都告诉我,最好地方不要太大的那种。”
书同当然道:“好。”
送趟大哥,就把生意经拉到这里,苏言礼还是挺佩服女儿的,这孩子天生有经商的脑子,难道是遗传了平江府的苏家人?
想到苏家人,苏言礼一阵烦燥,苏家怕是快要到京城了,这事他还没对妻子儿女讲,不知道即将要到的苏家会是怎么样一种境况?
苏若锦不知道爹这头的家人已来京城,她在家里与杨四娘、薛六娘等人在巷子里疯玩,却被三泰打断了。
“小公子说,虽然有了食方子,但是大量做需要趁手的工具,还麻烦苏二娘子帮忙规整一下。”
苏若锦:……原来火腿肠也不是这么好拿的呀!
“绞肉机有了,你们把迷你的往大里做就行啊?”
“那往羊肠里灌肉有趁手工具吗?”
当然有!
苏若锦抿抿嘴,没动。
赵澜这家伙可以啊,这么会剥削人吗?
苏若锦很想回一句,我也不会,没有。可一想到她的‘烤香肠大业’,就忍住了这个猴精小郡王。
三泰很客气的向苏言礼、程迎珍夫妻借人,“小公子说了,只要作坊一步入正轨,就不会再来打扰苏二娘子。”
苏言礼刚到京城时,以为权贵不需要经营庶务,只有要权力、封邑或是朝庭俸禄就可衣食无忧享受荣华富贵,后来在京城待久了才知道,不管多贵的贵族,那怕是皇帝都有私人庶务,否则满足不了日常开支。
赵澜卖女儿的绞肉机、现在又看上腊肠,他已经见怪不怪了,但他还没到‘能被贵人’需要、甚至利用也是一种能力以此感到沾沾自喜的地步。
他微微皱眉,“阿锦她毕竟才八岁,人小,在家里折腾折腾美食就算了,作坊那么大,怕是胜任不了。”
三泰恭敬道,“回苏博士,小的保证苏二娘子只动动口,其它的一概不要她动手或是操心。”
苏言礼还是不想女儿被学生使唤,“阿锦,把流程制作都写给小郡王。”
“好。爹。”
三泰:“……”他只好打道回府。
赵澜听了,只轻轻道了声,“知道了。”
三泰悄悄退了下去。
苏言礼本身就不喜攀附权贵,更不会让女儿攀附,每次赵小郡王或是范小公子来时,他从没跟女儿叮嘱过什么,但女儿自觉的不往书房来。
这一点,苏言礼其实很欣慰,果然是他女儿,懂进退,从不要操心。
苏若锦问她爹,“要是小郡王生气了,你怎么办?”
苏言礼思索片刻,“如果他真生气,最多爹带着你们回平江府乡下过田园生活。”
苏若锦还真没想到她爹竟想过这样的退路。
笑道,“好,我们跟爹共同进退。”
第二日下午,被苏言礼父女想像成大恶人的赵澜拿着流程亲自到了苏家。
程迎珍还不知道父女二人昨晚嘀咕了什么,笑着把人迎进正堂。
赵澜客气道,“关于火腿肠,我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想借博士的书房一用。”
程迎珍看向女儿。
苏若锦点点头:“小郡王请——”
书同连忙沏茶跟进书房,然后站在二娘子身后,一副谨防登徒子的模样。
赵澜:……大可不必。
书同:……你有前科。
赵澜:……
前段时间,不经过我们二娘子同意就把我们二娘子举高高,现在小巷子里的小屁孩都知道了。
赵澜:……
双瑞低头,如果细看,他忍笑忍得很辛苦。
不管是皇宫,还是簪缨豪门,他们小公子不管走到哪里,只有他谨防小娘子扑上来的,还从没遇过小娘子把他当登徒子的。
苏若锦没看到这些眉眼官司,一方面她有些搞不懂一个郡王级别的少年公子为何对庶务这么感兴趣,另一方面她确实想把火腿肠搞出来。
于是,她很配合,把自己画了大半天的手动灌肠器拿出来,“当然,作坊规模大,做的肠多,那么可以把手动改成大型的摇柄式,这样就可以连续不断的灌下去。”
赵澜点点头,“麻烦阿锦把摇柄式也一并画一下。”
“行,不过要等两天。”
赵澜又道,“作坊里的人试做了两批,效果不是很好。”他示意双瑞把不良品拿出来。
苏若锦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是灌得太满了,二没把里面的空气用牙签扎掉,三,在煮熟的过程中,不能用大火,应当用小火慢煮,而且不能等水沸腾了再捞出来,那肯定要爆的。”
双瑞一条一条都记下来。
“多谢阿锦,明天我让人重新试下,要是还有不懂的地方,我……”
苏若锦佩服他这种精神,连忙道,“小郡王就不要亲自过来了,你忙你的,我让书同叔送我到你作坊,你找个师傅跟我对接就行了,我手把手的把他们教会。”
再这样三天两头的跑,引得巷子里的闲言碎语,苏若锦没什么,她怕影响家人,索性干脆去一趟他作坊,一步到位。
“那等我把灌肠器与绞肉机弄好,再让人来接你。”
“也好。”
事情对接结束,赵澜辞别。
程迎珍感慨,“一个郡王都这么努力,那你说普通人该怎么办?”
苏若锦:……
老娘感慨的没错,难道这家伙不能承爵,所以现在拼命赚钱娶媳妇?
二月间,天气逐渐回暖,万物萌芽,如冬眠般的事务也开始恢复如常。
花平与沈先生坐在灯下,看四方汇聚过来的消息,“听说乌拉草最近活动频繁,为了去年没搞到的冬战情报而将功赎罪。”
“不怕敌人动,就怕敌人不动。”
沈先生撸出一条方案,“消息上说,乌拉草头人为人豪放,心性阔达,很会收拢人心,最近,我们就把目光瞄到这类人身上。”
花平道,“三天后,我会把京城所有这类人的名单送到你这边。”
沈先生点头,“不要担心经费问题,放开手脚干,人手不够,只要可靠都可招来用。”
花平一边点头,一边问,“听说小郡王最近亲自弄作坊赚钱?”
沈先生笑道,“圣上赏的都换成了酒楼、铺子,以后只要酒楼、铺子不倒,我们就不愁没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