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赵范二人跟着苏家姐弟进了院子。
  杨四娘站在两家院墙之间,看小厮们左提右拿,好像两位小公子家又送了好多礼给苏家,她抿抿嘴,也经常有人到杨家送礼,可是母亲一次也没收过,都把送礼的人以各种理由打发走了。
  娘说,送礼不好,那学生送夫子礼好吗?
  家里有客人来,丁氏(吉妈妈)连忙过来抱苏四郎。
  程迎珍朝二位小公子身后看过去。
  范晏嘉拱手行礼:“晏嘉见过夫人。”
  赵澜跟着行礼。
  程迎珍连忙让二位小公子不要客气,又下意识朝门口看了眼。
  范晏嘉笑道,“苏博士在国子监里还没回,我今天沾了小郡王的光早早出了国子监。”
  原来是这样!
  程迎珍要把二人迎到正堂,被范晏嘉拒绝了,“我们去书房,苏大郎在吧!”
  “在!”
  苏大郎就在这几天要去东山书院,东西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就等日子到了过去。
  东山书院在京郊东山半山腰,山峦起伏,环境优美,清静宜人,很适宜建书院、别院这些。
  苏大郎听到动静已经迎出来了,薛五郎跟在后面,大小少年们相互行礼寒喧,没一会儿都进了苏言礼的书房。
  程迎珍问女儿,“晚上拿什么招待二位小公子。”
  正月刚过,天气还寒,位于北方的汴京城还真没什么河鱼海鲜,除了肉就是鸡鸭,也是他们这些普通人常吃的菜式,那荤的就来八宝豆腐、咸烧白、咕噜肉、麻仁香酥鸭;素的嘛,冯老爹带来的木耳有,过年时买的干海带也有,那就来个木耳炒蛋、绿豆芽炒海带丝,还有冬天里最常见的清炒菘菜,汤嘛就来个清汤越鸡。
  八宝豆腐是随园食单中记载的一道菜,传说对调养、减肥、细腻肌肤很有好处,前世苏若锦就钟爱这道菜,简直就是为女人而创,有笋、银耳、猪肚、海鱼干、香菇、豆腐等食材做成,既美味又营养,春暖还寒时正是吃它的好时候。
  咸烧白,川人叫法,原料与做法实际上跟梅菜扣肉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腌制的菜将肥腻五花肉的油腻统统吸走,肉不腻了,菜也肉香十足,一块入口,肉嫩菜细、咸鲜回甘,滋味无穷。
  咕噜肉,又名古老肉,是一道广式传统特色名菜,以精肉加调味与淀粉拌和制成一只只大肉圆,入油锅炸,至酥脆,粘上糖醋卤汁,其味酸甜可口,很受人们欢迎,犹其是孩子们的,来了两位少年年纪不大,肯定也喜欢。
  麻仁香酥鸭,选肥美鸭子处理好放到油锅中炸,面上浇油淋炸,至鸭子表面呈金黄色时倒去油,再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取出切成条状,整齐的摆入盘内,乍一看,有点像烤鸭,金黄灿灿,集松软、酥脆、软嫩、鲜香于一体,入口难忘。
  最后一道清汤越鸡,当然,在汴京城是买不到越鸡的,但不妨碍苏若锦用它做这道汤的名字,洗净处理好的鸡放在沙锅里小火慢炖,看上去清汤寡水,实际上,清汤鲜靓,原汁原味,不管在吃饭前喝一碗,还是饭饱足后来一碗,最是清爽宜口,喝上一口,都是满足的幸福感。
  两位少年公子抱着小汤碗眯着眼一小口一小口停不下来,就连最小的苏四郎都抱着碗不肯放,小肚子喝的滚圆还哇哇叫要喝汤。
  饭后消化,晚间冷,苏言礼书房放了火笼子暖得的很。
  有客人在,苏若锦便不往爹的书房凑。
  第122章 小吃中的王者(二更合一与加更5000字)
  赵澜坐在书桌上首,一边听苏言礼考校苏大郎、范晏嘉功课,一边随手拿了本书翻着。
  门外,厨房边上储物间,程迎珍母女俩正在装回礼,年前灌的腊肠、风的腊肉腊鸡,在特色杂货铺买的火腿、泡的山楂酒、酿的葡萄酒,还有冯老爹正月里刚带过来的菌菇,一整就是四大篮子。
  “赵小郡王与范小公子各两篮。”
  程迎珍让书同跟毛丫二人提出来,把礼送到二位随从小厮手里,“双管事、清管事,家里也没啥,还请你们不要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
  两个主子都是吃货,双瑞与清风来的目的就是蹭美味美食,最高兴的就是带苏家各美食,尤其是腊肠,放在锅里蒸一下就可以吃,既方便又美味,大家伙都爱的不得了。
  双瑞甚至问:“苏夫人,这个腊肠能做些卖吗?”
  程迎珍不懂这些,望向女儿。
  苏若锦若有所思的望向双瑞,“小郡王有酒楼、铺子?”
  双瑞笑着点头。
  她懂了,笑道,“我把食方子给你们。”
  “二娘子自己不做?”
  绞肉机涉及到铁与工艺,双瑞能理解二娘子把图纸送给主人,可苏二娘最擅长的就是做美食啊,为何不自己做呢?他有些纳闷。
  有生意当然想做,可不管是苏家还是苏若锦自己,都还没到什么生意都能揽到手里的能力。
  苏若锦摇摇头:“这种要形成规模才能赚钱。”
  规模?
  双瑞好像听懂了,咧嘴一笑:“那我就替小郡王谢谢二娘子了。”
  “双管事客气了。”
  想了想,苏若锦道,“这样吧,我把火腿肠的方子也给你们,等你们有量了,我也到小郡王那边拿货。”
  “用火腿做的肠?”
  苏若锦:……
  这个怎么解释呢?早先古时确实跟火腿有关,但实际上她给的配方,是现代香肠,跟火腿没半毛钱关系。
  腊肠是指将动物的肉绞碎成泥状,再灌入肠衣制成风干,可贮存很久,加热后食用,风味鲜美,醇厚浓郁,回味绵长,越嚼越香。
  腊肠的类型也有很多,主要分为川味腊肠和广味腊肠,川味是辣的,广味是甜的,逢年过年,家家户户都灌上点腊肠风干,那忙忙碌碌的场景一下子就有了年味。
  火腿肠仅指以肉类为主料,搅碎成泥状,并混合淀粉制作而成,可以直接食用的肠类制品,甚至后来发展到只有淀粉没有肉被人们叫做淀粉肠,但就这样,仍是人们心头好,可见火腿肠的杀伤力有多大。
  要是小郡王能让它们规模化,倒是能把成本压下来,若是平时自己做,成本挺高,卖不起价,生意做不起来,但要是有量,那成本就不一样了,那无论是卖香肠,还是烤香肠,生意肯定火爆,这么好吃的东西,谁人不爱?
  苏记烤肉摊已经很久没有上新了,要是加上物美价廉的烤火腿肠,那就是小吃中的王者啊!
  苏若锦想想就觉得很美,那就坐等小郡王的作坊把腊肠、火腿肠加工出来,到时,她的烧烤摊又要火一拨了。
  二月初五,苏言礼请假,带着全家人送苏大郎去东山书院读书,他给儿子的规划是在这里度过三年,三年后参加国子监选拨,选上就进国子监。
  “如果三年后,没选上也不急,先去游学一年半载,回来后继续考,至于考的结果怎么样,爹不给你设限,考不上有考不上的打算,考上就按考上的路走,主打一个不着急,用你妹妹的话说,什么年龄段就干什么年龄段的事,等到老去回忆往事时不觉后悔或是遗憾。”
  站在书院门口,苏大郎朝他爹点点头,“儿子明白。”
  “不要急燥,享受求学的过程,用心领悟,相信你必有所成。”
  “多谢爹教诲,儿子谨记于心。”
  苏言礼点点头,“父母,弟弟妹妹们就送你到这里,跨进书院后的每一步,都将是你新的人生,好好努力,苏安之。”
  “是,爹。”苏大郎朝一家人行礼九十度,“谢你们送我到这里。”
  苏若锦小手一握拳,“加油,大哥,我会时常过来看你的。”
  苏三郎也上前,“大哥,每个休沐,我都会等你回来给我讲书院里的趣事。”
  儿虽没行千里,程迎珍还是担心了,不自觉的双眼含泪,“冷了加衣,热了脱衣,不要傻乎乎的只知道学习,要是想吃什么,只管让人捎信,我跟阿锦给你做送过来。”
  “是,娘。”苏大郎也动容,从此他就要一个人面对新的人生旅途。
  明明几十里路,搞得跟生离死别一样。
  苏若锦忍不住笑出声,“娘,每一旬,大哥都会回家啦。”
  明明程迎珍还能忍住泪的,被女儿一笑,瞬间哭了出来,不好意思的避到夫君身侧,还不忘伸手敲一记:“臭丫头。”
  苏若锦躲开了,嘻嘻直笑。
  苏言礼伸手拥住伤心难过的妻子,作为家中长子,为人父母者跟长子一样,都要经历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为人父母,第一次尝试教育子女,第一次送别子女……
  每个第一次都将铭刻于心。
  众人看着背着书包的苏大郎步履稳沉跟着人群进入了东山书院。
  苏言礼让妻子儿女等一会,他随着儿子进了东山书院,东山书院里有夫子跟他认识,嘴上说让儿子独立,那是明面上的事,在儿子看不到的地方,只要他有能力照拂到的,还是要进去跟山长、夫子等人见见面,虽然过年时,已经借着范大人的面子请过一顿,但他既然来了,总得打招呼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