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门口吵闹,早就惊动了屋内人,苏大郎被程迎珍派出来看发生什么事,见女儿迟迟没回屋,忍不住揭开帘门出来,“阿锦……阿锦……”
  站在门口,苏若锦恨不得自己变身超人飞出巷子,把那些坏蛋一个个踢出地球,这些阴险狡诈的小人,你们给我等着。
  苏若锦一边气的冒烟,一边快速分析一个多月的早餐生意,到底得罪谁了?
  没有得到手艺的徐婆子?还是西桥巷一带卖早食生意的小商贩?还是没去投门路,没给够巡差、市司某些人的好处费?
  一个八品小京官家想做些生意都这么难,那再低层的小老百姓呢?过点丰衣足食的小日子怎么这么难,蓦然间,苏若锦沮丧极了。
  第18章 上新
  洗涮外墙、安慰老娘,一直忙到下午一点左右,苏若锦才坐到小凳上歇口气,要是平时,这个时候早该吃好中饭休息的差不多开始准备明天出摊的东西了,可现在,早饭摊子主力——书同估计刚到兵马司巡值衙门,等他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董妈妈问:“二娘子,那明天早上……”
  “去。”苏若锦说的掷地有声。
  早饭摊子上的一套家活什都被巡差没收了,拿什么去摆摊?董妈妈一脸愁云密布。
  苏若锦冷哼一声,“就算提篮子我也要把巷口的位置占着。”
  “二娘子的意思是有人想我们摊位?”
  一个小小的早饭摊子一个半月时间就能赚五十两,是一个正八品五经博士俸禄的五倍,谁看到不眼红。
  “是不是,明天早上去看看不就知了?”
  管它明面上抢摊子的,还是暗地里眼红的,苏若锦才不会放弃刚刚起来的日子。
  “可……”做早点的工具都被收走了,董妈妈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撑起明天早上的摊子。
  苏若锦一脸镇定,“妈妈莫慌,听我的就是。”
  小主人虽小,也是主人,董妈妈有了主心骨,不那么慌乱了,“那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先发面。”苏若锦道,“和平常一样。”她一边说一边拿帽子围脖一副出门的样子。
  董妈妈一惊,“二娘子,你这是……”要去衙门接书同?
  董妈妈猜错了。
  苏若锦淡定道,“我去国子监找爹。”
  董妈妈一喜,“对对,让大人找找关系,说不定等会我们的家活什就回来了。”她高兴的直转,“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大人大小也是个官呀,他去了肯定没问题。
  苏若锦并没多解释什么,转头让苏大郎跟她一起去国子监,程迎珍一听女儿去找夫君,也是赞同,“可你们俩太小了,要不让董妈妈去?”
  董妈妈要留在家里准备食材,苏若锦说服了娘带着苏大郎出去找苏言礼。
  兵马司衙门里,书同空着肚子站在管勾(诸司里掌文卷簿籍之官,品秩为八品)案桌前,低头哈腰,好言相求,请他们把骡子板车之物还给他,这可是苏家吃饭的家伙,要是没有了这些家活什,明天都没办法摆摊。
  那管勾乜着眼跟同僚说说笑笑当书同不存在。
  书同那叫一个气啊,心里大骂,龟孙子,除了你家门不出读书子孙,要是有孩子去国子监读书,他肯定叫大人‘好好’对待这些王八孙子。
  一直等到太阳落山,书同也没能讨到摆摊的家活什,那下值的管勾还阴阳怪调的提醒他,“撞墙案没了,明天一早过来录口供。”
  书同:……
  回家被人拦路,咋搞得像杀人犯似的,书同恨得想骂。
  “嘿,没把你投进监里就算好事了,你还敢不服?”管勾冷哼一声,“要是明天早上不来,骡子等物没收充公。”
  书同:……
  书同揍人的心都有了,可衙门里办事就是这样,被无辜牵连的人何且成百上千,他一个小小的奴仆能有什么办法,垂头丧气回家了。
  月落日起,汴京城又一个普通而平凡的清晨来临了,寒风啸瑟中,大街小巷慢慢有人走动起来,弓身缩脖,顶着严寒为生计而奔波劳碌。
  西桥巷附近,各式早饭摊子早已支起,热气腾腾的食物香气弥漫在空中,吸引着饿了一夜的人们,他们寻着喜欢的食物香气到不同的摊点上购买心仪的吃食。
  不同往日,巷口今天多了两家摊子,一家卖油条豆浆,一家卖小笼包子与烧卖,不知口味怎么样?
  摊主见顾客犹豫连忙笑脸相迎,送上优惠:“两根油条五文,一杯豆浆二文两杯三文。”
  不管味道怎么样,反正都比先前一家便宜。
  虽说这一拔早起的是朝庭公务员,他们属于有钱行列,可高等公务员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还是普通小公务员,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天天省一文也不少钱呐。
  有人心动了,脚步移到了便宜的油条摊子。
  小笼包子也不甘落后,大声叫唤:“看一看,偿一偿,买三送一,买一笼送两个……”这玩意小,想吃饱吃过瘾,一般男顾客至少一笼一买,一笼十八文,价格不低呢!一下送两个,就等于小笼包从三文降到二文一个,一笼六个就省了六文钱。
  天啊,六文可以再买一套油条豆浆了,所以又是一个降价大促销的,贪便宜的人蜂拥而上。
  寅时末,苏记早食摊准时到达了。
  书同看向被人群围挤的两个早食摊子,担心的问道,“二娘子,怎么办?”
  “他们会叫,我们也会喊啊!”苏若锦一脸淡定的说道,“书同叔,要不要我帮你喊?”
  当然不要。
  书同深吸一口气,双手拢在嘴边,朝人来人往呼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今天苏记又上新啦,美味锅贴可口生煎,还有热气腾腾胡辣汤,保准各位吃过喝过回味无穷哈……”
  上新?这词是不是说倒了。
  路人好奇的停下脚步,空气中涌出一股鲜香辛辣味,引得人口涏水不自觉的往外流。
  有顾客直接跑到木桶前,看到里面浓稠却又剔透似汤又不像的汤糊糊问道,“这是什么?”
  “客官,这就是胡辣汤,喝一杯,保管你身子马上热乎起来。”
  严冬早上,哪个出门不是被冻得瑟瑟发抖,每个人都缩肩夹背,恨不得人都躲在身裳里,一听能让人马上暖和,年轻男子伸手就要一杯。
  “客官,你是胡辣汤的第一个客人,所以不收钱,送你了。”苏若锦笑眯眯道,“要不要来一两生煎或是锅贴?”
  “一两?”顾客还是第一次以称重买早食,“几个?”
  “生煎四个六文,锅贴五个也是六文。”
  “咦!”年轻男子好像发现了什么玄机,“这叫什么生煎的跟小笼包子差不多大啊,六文四个,岂不是一文半一个,而且还用油煎过,岂不是更划算?”
  “还是客官会计算,你说的没错,就是这样。”
  年轻男子要赶着上值,脑子没反映过来问一句那为何以前小笼包子会贵,既然便宜又好吃,三样东西赶紧各来一份,他可是个吃货,什么地方有新上的吃食,他总是第一个买来吃,要是好吃,他还会再买,要是不好吃嘛,对不起,没下次了。
  第19章 顾及
  一杯胡辣汤刚端上手,滋溜就来了一口,一口入喉,哇哇,这味道……真是又辣又香又滑又……一时之间,左一口右一口,倾刻间,一杯已经见底。
  这味真是绝了,年轻人大呼一声过瘾:“再给我来一杯。”
  胡辣汤,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传统汤类名吃,用胡椒、辣椒、牛肉粒、骨汤、粉芡、木耳等制作而成。
  大胤朝可没有辣椒,但有花椒、茱萸、胡椒、姜这些啊,这可都是原产自中国,当然,苏若锦的胡辣汤中也没有牛肉,她用了猪瘦肉,是改良版的胡辣汤。
  可就算是改良版的,勾芡过的汤里蛋液丝丝如银鱼一般漂亮勾人食欲,大冬里喝上一杯,简直能暖到腿底板,在男人用白酒取暖的大冬日里,来一碗胡辣汤,简直就是人间享受。
  年轻公子跟个活招牌一样,他一连要了三杯才过瘾,引得后面的人跟风而至,“给我来一碗……”
  “我也要……”
  ……
  简陋的早食摊子没一会儿就被人群包围了。
  一直站在角落默默看着小摊子的苏言礼松了口气,露出笑意,抬头看了看天色,他该去国子监上值了。
  汇入人群,苏言礼一边朝前走,一边不动声色的看向巷子口新出现的油条、小笼包子摊,眸光跟天气一样寒冷。
  昨天下午,一双儿女找到国子监,大冬天的,两小儿满脸竟都是汗,可想而知,他一双儿女吃了多少苦才跑到国子监。
  那一刻,他的心揪的生疼生疼,还以为妻子或者不到两个月的小儿子出了什么事,不曾想竟是家门口有人闹事,把书同和摆摊的家活什连累了。
  从小到大,苏言礼也算吃过不少苦,也知道人情冷暖世道险恶,他懂得怎么避开冷暖险恶,却不善于周旋这些冷暖险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