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过去的一年,讨董联军因为董卓身死而取消联盟,从盟军变成对手,今天你我合作对付他,明天你他合作对付我,打得昏天黑地,不分日月。
  月月治下许是因为有一郡名为安定,倒是比别处安定得多,人口、屯粮、资金都有显着得增长。
  她麾下这群闲不住的手下纷纷提出向外扩充的方案,反正盘踞在他们周围的势力也都不是官方正统,打了也就打了。
  目前摆在月月面前的选项有二。
  一是西汉的都城、如今的右扶风长安,此时正在董卓的余党李傕、牛辅等人手中。
  二是位于益州的战略要地汉中郡,由益州牧刘焉部下张鲁执掌。
  这两方一方是董卓叛军,一方是杀害朝廷任命的汉中太守苏固后自立的刘焉部下。
  月月出兵剿灭他们,在大义上也说得过去。
  月月听一干手下论说原因,都觉得十分有理,一时之间难以抉择。
  以荀彧为首的一众谋士支持向东进军,攻下长安,正好解了洛阳西边之危。
  以陈宫为首的一众谋士,则支持南下进攻阳平关,继而拿下汉中,打开入主益州的通道。
  月月听他们吵了数日,觉得脑仁甚疼,干脆在他们吵得没空注意自己时悄悄溜走,独自在外面散心。
  她漫无目的地四处行走,脚步最终在她兴办的学校的门口停下。
  朝廷指派官员的察举制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已经暴露了种种问题,而最终由陈群提出的九品官人之法,曾经经历过此法兴盛之时的月月自然清楚这一选拔人才的问题很大。
  倾向于跳过这二者,直接在自己治下开启科举制的月月首先做的一件事,便是兴办学校,让平民拥有学习的机会,不至于她手下的官员全部被士族垄断。
  当然,出身士族的孩子,一出生便获得了读书识字的机会,月月也不能因为他们的出身而剥夺他们为官的机会。
  所以在月月治下士族的孩子可以继续在家中,或是名士开办的私学读书,等到年满十八岁,即可参加任职考试。
  而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不论男女,年满九岁之后,家长都可以将他们送到月月办的学校里读书识字,一直可以念到十八岁。
  至于十八岁之后是选择参加任职考试,还是另谋出路,月月都不会多问,但是必须将自己毕业五年的一半收入捐给学校,作为学校继续培养人才的基金。
  孩子能够识文断字,赚到的钱当然会比不识字时赚到得多,平民百姓只是没有渠道、没有银钱送孩子读书,又不是傻子,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稍有余力的父母都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
  月月此刻停驻的学校的校长,和其他地方的校长有些许多不同,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名为蔡邕,在许多年前便已是当代大儒。
  --------------------
  作者有话要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3章 三国梦飞将在37
  月月来得时间很巧, 蔡邕刚结束了今天的授课,在书房铺开收集的一堆资料,准备继续自己的修编汉史的大业。
  得知月月造访, 蔡邕不得不停下手中毛笔,打开房门请她进来。
  蔡先生在修书?月月一进书房,扫眼便注意到了蔡邕铺得满满当当的书桌。
  蔡邕看了看书桌, 有看了看月月,诚实地告诉她:是的。
  那就请您继续吧,月月对他摆摆手,随便寻了个位置坐下,我一个人待会儿就好。
  蔡邕也不忸怩,向她拱了拱手,便径直回到书桌前忙碌。
  月月看着沉浸在自己工作中的蔡邕,思绪忍不住飘远。
  她的呼吸很轻,轻得还没有外面的风声明显,专心修书的蔡邕很快忽略了她的存在,恍惚间以为这间书房和寻常无异, 只有他一人而已。
  老实说, 我不是很想要长安,月月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 那里距离王允太近了,我不喜欢王允。
  我也不喜欢王允。蔡邕显然被月月触发了关键词,立刻走出旁若无人的状态,回应她的话。
  月月对蔡邕眨眨眼睛:没想到蔡先生竟是个不隐藏自己喜恶的人。
  蔡邕搁下笔, 叹道:我都经历生死不知几遭了, 既不知明日是生是死,在今朝隐藏自己情绪又是何必?没必要、没必要
  月月笑道:先生这般率性, 是好事。
  你真这么觉得?蔡邕问道。
  月月点头:先生真诚待我,我又何必对先生虚伪?
  蔡邕附和着点头,并道:行,那我再在你面前真诚一回!
  蔡邕对上月月疑惑的目光,直言道:有件事我一直惦记着,可是冒然为了自己的私事求人帮助,我总觉得不好意思。何况这也不是什么要紧事。但是今日正好碰上你,我又觉得这是个机会
  蔡先生,您可以不绕这么多弯子的,以为蔡邕会直接说出自己诉求的月月善意提醒他,有什么事直说便是。
  身为满腹经纶的大儒,蔡邕组织了半天语言,最终还是选择放弃,直言道:小女文姬先前嫁的丈夫去世了,她现在一个人在我家陈留故居。老夫实在放心不下,使君能否派个得力的人将她接到了这里的?
  文姬小姐的丈夫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月月怔住。
  她依稀记得一代才女蔡文姬的第一任丈夫早亡,但她对蔡琰第一任丈夫姓甚名谁没有任何印象,也不知他何时去世,想要插手她的生活,也不知从哪下手。
  蔡邕黯然道:一年前就去世了,小琰是在半年前回的陈留。
  一个失去丈夫的女子返回自己娘家居住,这在这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反常的事。
  便是身为男子的蔡邕,也知道蔡琰这几年在夫家应是过得不甚美满,遭受了许多未嫁之前不曾遭遇的坎坷。
  只是满腹才学的蔡邕一生平顺的时间也极为有限,多数时间不是在逃难,就是在避世。
  连被董卓征召,入朝为官,也是因为董卓拿他的家人威胁他,他本人其实也没有多少自主权。
  这样的他,又能在女儿嫁人后说上什么话呢?
  不因为自己受董卓征召而拖女儿后腿就不错了。
  想到这里蔡邕原本因为正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而闪亮的双眼瞬间黯淡。
  若是太麻烦,就当我没说蔡邕没听到月月的回答,就赶紧给她找了个台阶下。
  舍弟吕布如今正在颍川郡驻扎,先生若不介意,我立刻修书一封,让他前去接人。月月征询蔡邕的意见。
  我有什么好介意的?蔡邕的脸因为激动,瞬间涨得通红,吕将军愿意去接小女,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吕布如今人虽不在并州,但是名声早已传遍整个并州。
  外来户蔡邕只在都城洛阳见过吕布英姿飒爽的身影,来到并州后一直未曾得见吕布真人,但这并不影响他从别人口中听到对吕布的称赞。
  久而久之,蔡邕已对吕布留下极好的印象。
  听月月说,是由吕布派人护送蔡琰进入并州,蔡邕当然没有任何意见。
  多谢使君襄助,邕唯有肝脑涂地才能报答使君的恩情。蔡邕情绪激动地躬身欲拜。
  月月一个闪身来到他面前,伸手拦住他的动作,正色道:我与文姬小姐本就是旧识,此举不过是顺手为之,先生不必如此。
  蔡邕凝注着自己被月月拉住的手臂,发现自己真的无法挣脱分毫,也算切实感受到了外界传言中的这位年轻州牧的武勇。
  他叹了一声道:可是使君的顺手为之,于我们蔡家而言却是极大的恩德。还请使君让我做些事吧,不然我这心里真的过不去。
  月月见他一脸真诚,语气丝毫不作伪,便当真提了一件事:先生若是得空,就帮我多培养几位如文姬、贞姬小姐般优秀的女子吧。
  蔡邕听后为之一怔,继而笑道:看来使君是真的想让女子也如男子般迈入朝堂。
  月月大大方方点头:这就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啊!
  可是女子千百年来都未曾做到的事,使君认为在你这一代就可以实现吗?蔡邕问道。
  月月笑道:不去尝试,又如何知道行与不行呢?何况现在有不是我一人在做此事,等文姬小姐到来,我不就多了一位强援吗?
  蔡邕失笑道:原来使君早已惦记上了小女。
  是呀!月月直接承认,若是哪日贞姬小姐愿意来此,我同样欢迎之至。
  蔡邕摇头道:你、你这看来使君是想把我们一家都包圆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