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一趟也能挣个几千。
  也就这两年是个好时候,她能稍微占些年代的福利。
  总不能这辈子还要靠储物格里的金子还钱。
  后边还不知什么样的,到时候用光了,遇上倒霉的世道可就麻烦了。
  简单安排了一下后面的计划。
  急诊科又进来一个捂着肚子的病患。
  时萋连忙起身给他做检查……
  “师姐,一起去吃饭啊!”
  时萋看了眼时间,七点五十。
  她站起来伸展了一下胳膊腿:“行啊,你食堂的票领过没有?”
  陈奕新摇了摇头:“师姐你喝海鲜粥吗?离咱们医院不远有一家粥铺,他家虾饺做的也不错。”
  时萋倒是很喜欢美食,在这个吃肉已经算是奢侈的年代。
  能和她吃喝到一块去的人几乎为零。
  前几年也偶尔出来转悠着找些特色小吃。
  只是这一年忙的她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去探店了。
  越想越是心动,她起身收拾了桌面后说:“走吧。”
  “那我去推自行车,师姐你在大门口等我。”
  时萋刚想说,离得不远不如走过去。
  陈奕新就转头往后门跑了。
  她也就没再喊他。
  海鲜粥果然不错,虾饺也皮薄馅大,味道鲜美。
  结账时陈奕新率先付了钱。
  时萋也没多说,只是出了店铺后。
  把自己那份a给了他。
  陈奕新爽快的接过:“走吧,我要回学校,正好把你送回医院门口。”
  “你现在还住学校宿舍?”
  “是啊,有点远所以才骑自行车过来。”
  之后一段时间早上下班后,两人也经常结伴去吃早饭。
  饭钱也没有次次算清,基本是她付一次,陈奕新付一次。
  时萋倒觉得蛮舒服,有点像和江淑月过日子那时候了。
  想起江淑月,她第一年时觉得自己工作还不错,就没参加。
  后面看周围人有考上的,而且时萋也考了大学。
  她犹豫了几天,也不再纠结,干脆参加了七月份的高考。
  只是她考的是江北,离广南很远。
  两人已经好些年没见过了,一直靠书信来往。
  “师姐,这几天有点冷了,我想买件外套。你今天有空的话帮我去讲讲价呗。”陈奕新边骑车子边嘶哈。
  时萋看了眼他穿的确实有点薄,这边天气虽然一向暖和。
  冷的时候也是真冷。
  “没问题,包我身上吧。”这边的服装店要价都是二三倍的往上翻,讲不好就要吃亏。
  而且陈奕新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比如今天发现了一家灌汤包特别正宗。
  明天发现有个肠粉味道特好……
  她也是沾了光的。
  时萋觉得年轻人真是精力无限,她每天下班都是宅在宿舍休息。
  只偶尔出去转转。
  陈奕新竟然能吃遍周围,甚至找到好吃的深巷小店。
  托他的福,时萋能直接能吃到味道不错的美食,可比自己胡乱逛要好多了。
  她自己找,十次有八次是踩坑的。
  第100章 七十年代知青43
  广南虽然比内陆大部分城市风气都开放。
  但像陈奕新和时萋这样出双入对的,周边人还是普遍认定两人的情侣关系。
  有几次被科室里其他同事打趣,询问时萋什么时候能吃到他们的喜糖时。
  时萋才恍然,她的行为有些不恰当了。
  这里毕竟与学校中的氛围不同。
  学校里同一小组、同一实验室的男女同学一起进出并不惹眼。
  工作后就不一样了。
  实际上她和陈奕新的交往也不算密切,除了上下班时搭个饭。
  其余休息的时间,私下里并没有单独来往过。
  平时相处中,对方也与上学时是一样的状态,没有过分热切,闲聊也没有暧昧成分。
  也难怪她并没往那方面想。
  这可不行,人家又没和她搞对象,就因为一起搭个饭被传出风言风语,多影响陈奕新这个好小伙找对象啊!
  陈奕新晚上下班再次找她去吃饭时,就被时萋拒绝了。
  他立刻意识到什么。
  但他没有多说,只是笑着挥手去了车棚。
  却在第二天早上给她买了早饭。
  “师姐,年底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家?”
  时萋没矫情,接过包子说:“暂时不回了吧,等有空再说。”上次回去还是去年方文许结婚,她回去了参加弟弟的婚礼。
  然后被各种父母亲戚追在屁股后面问结婚的事。
  发疯文学是对着心怀恶意的人发疯,方家几个长辈是基于年代的特殊性,和老一辈思想根深蒂固下,真心的替她着急。
  她又不能因为对方关心自己而去发疯。
  观念思想不同而产生的麻烦太多,索性就不回去了。
  陈奕新拉了条板凳坐在对面:“你家是不是催婚?我爸妈催的厉害,身边我这个年纪的都结婚有小孩了。他们都是介绍相亲见过一面就定下来,都不认识的人也没有感情就着急着结婚了。我接受不了,自己谈的就不一样了。”
  时萋啃了口包子,敷衍点头。
  陈奕新瞄了她一眼又说:“我实习快结束了,到时候学校那边可能住不了,师姐你这边住宿条件怎么样?我听说要是两口子都在医院,分房会率先考虑……”
  时萋倒不在意分房这些。
  只是看陈奕新这么抓心挠肝的找各种理由。
  也就明白了他到底要说什么。
  陈奕新看她眉眼含笑,并没有生气的模样。
  暗暗深呼气一口说道:“师姐你觉得我人怎么样?要是还不错的话,和我谈谈试试行不行。”
  时萋放下手里空了的牛皮纸袋,认真想了想。
  陈奕新她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为人上没话说,又知情识趣的。
  她看向对面这人,样貌虽不是这时的人喜欢的那种浓眉方脸的长相,却也长得棱角分明,鼻梁高挺,肩宽腿长的。
  处对象这事她真没试过,倒是可以谈一谈。
  这么一想,也没什么不合适的,她很干脆的点了头。
  陈奕新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脸上的笑容灿烂。
  “师姐,不,那个,期期。”他磕磕巴巴的临时换了称呼。
  叫了这么多年的师姐,冷不丁的还有些不习惯。
  时萋淡笑道:“叫师姐也没问题。”
  “那怎么行呢,关系换了必须连称呼也跟着换。”
  两人聊了这么长时间,也该去查房了。
  陈奕新出办公室的脚步轻快,只眉眼露在外面,也能看出来他心情不错。
  从校友变情侣,时萋觉得似乎也没什么太大变化。
  陈奕新还是那个相处起来非常舒服的陈奕新。
  只是两人说话间更亲昵了些,偶尔得着机会也会手拉手。
  这个弟弟到底年轻气盛,动不动就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气血上涌。
  时萋还觉得蛮有意思的。
  谈了小半年时间,两人感情越发好。
  对于陈奕新提出结婚这个想法,她也没意见。
  本来不准备回家过年的她,想着反正现如今有了男朋友。
  与父母间唯一的矛盾已经迎刃而解,便在过年前直接带着陈奕新回了宁北市。
  过了年,女儿就是二十七了,方父方母早就急的团团转。
  如今看方时期领回了个小伙,和她是同行不说,小伙人也长得不赖。
  再一打听家庭情况,更是满意。
  对于方母提的彩礼,陈奕新直接升级成了“三大件”。
  三转一响是前两年的流行,自从改革开放后。
  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的兴起。
  如今的顶配彩礼就成了这三大件。
  时萋没想到这三人进度如此之快。
  坐下没多大功夫,就能把结婚的事说了个七七八八。
  现在就等着男方父母上门,然后定结婚日期了。
  她在一边看着,虽然觉得这场面仿佛加了十倍速快进。
  但入乡随俗罢,想想她那大专刚毕业的弟弟。
  从相看到结婚,不超三个月。
  再过几个月,方文许的孩子都出生了。
  陈奕新在应对方家众人的各种问题之余,侧头看向盘腿坐在炕头忙着掐松子的时萋,不由得想笑,他伸手拿过钳子帮她剥松子仁。
  这时候也没什么专业开口工具。
  钳子笨重又不好操作,要控制力度,用力稍稍大一点就会把果仁夹成碎渣渣。
  方父与方母对视一眼,有些满意。
  这个女儿从小就能哭闹,有点什么不遂她意的就要吵闹不止。
  人都说会哭闹的孩子有糖吃。
  在他们家,女儿比另外两个孩子被夫妻俩照顾的更多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