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果然,适合王朝的科学技术也必定得是差不多一样的王朝,这样子才不会有知识技术上的鸿沟。
刘彻这边,桑弘羊不光早就详细记录下来,还叫人照着天幕画了下来。
三国也是手忙脚乱地记录。
曹操甚至已经开始叫匠人照着天幕来制作活字了。
赵匡胤笑得停不下来,虽然现在活字印刷还没有出现,但是托天幕的福,终于可以将这项技术提前使用了。
忽必烈看得五味杂陈。
在这一刻,农耕民族比游牧民族的先进之处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
他们的铁骑虽然勇猛,但那是专门为掠夺战争而生的。
一旦他们掠夺不到资源,他们其实就是最早饿死的那一群种族。
逐水而居,不稳定的生活如何能够像有着固定居所的农耕民族那样子迸发出科学的种子?
不可能……
忽必烈越想越心惊。
宋朝如此孱弱却比他这个骁勇善战的草原民族所建成的大元国祚还要长久……
所以说,游牧民族不擅长稳固江山吧……
毕竟如果只是掠夺的话,就简单多了,而一旦入主中原,庞大帝国的管理和运行都不是这么容易的。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要太子从小学习汉文化的原因。
农耕民族的汉文化何其的强大。
大元如此短暂的国祚也是正常的了。
“武器方面则是曾公亮的《武经总要》,里面记载了我国第一批军用火器,分火球类和火箭类。而且宋朝后 期研制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管炮和大炮射弹。”
周瑾玉播放出视频。
宋之前的王朝都惊呆了,这不就是后世武器的原始版本吗?
但即使是原始版本那对于现在的时代来说已经是无敌了。
嬴政实在是不明白,拥有这样厉害的武器,就算是个傻子也能守住被外敌侵略的自己国家吧。
怎么就能手握最先进的武器怂成那个样子呢?
那个王朝从上到下就没个硬骨头?
哦,有的。岳飞,关键还是不得好死……
你说说,这王朝是得有多烂啊!
但是,再烂的王朝,被灭国的时候军队都不懂得使用这些武器吗?
那发明来做什么?
放在仓库里看吗?
嬴政摇头,还是无法理解。
刘邦看着热武器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能做!这些都做啊!!!
张良心中激动:这下子大汉不止四百多年的国祚啊!
说不定能翻倍呢~~~
而自掌权以来便手段强硬的刘彻更是欣喜若狂,有了这样的热武器,再加上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神将,我大 汉将立于世界之巅!
刘彻豪迈的笑声回荡在大殿之中。
在大殿门口的一角,一个年仅7岁的男孩仰慕地望着他,眼中的崇拜犹如实质,他心下暗暗下定决心:他刘 据将来也要成为像父皇这样的伟大帝王!
三国众人纷纷比赛谁最先制作出火药。
这些王朝之中,赵匡胤是学得最起劲的!
没办法,明明是自己王朝的伟大发明,有着这么好的武器却偏偏沦落到年年给敌人进贡。
想想都心梗……
明清二朝更是加紧研制更加先进的火器,他们比前面的王朝更加地紧迫。
因为之前的王朝好歹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但是轮到他们王朝的时间段,那些番邦都相继开始觉醒并迅速崛起 了!
不想被对方的大炮轰开国门,就必须跑在番邦各国前头。
就如后世的什么导弹一样,可以不打别国,但一定要有,且必须能震慑对方!
除了以上科学技术,周瑾玉播放的视频里还有宋朝时期的土木工程,为治理淮河而建的二斗门,属于复闸形 式的运河船闸,大大提高了淮河的河运能力。
还有航海技术,指南针,海上航行的船员掌握的季风规律,并利用其进行航海,提高了效率。
船上还设有水密隔舱,一旦有一,二个船舱破裂,其他船舱也不会进水。
这使得宋朝的航海文化极其发达。
宋朝在冶金技术上也引入了新技术,其中的一项技术甚至达到了现代炼钢熔炉的前身。
还有风力水车和纺织机的结构示意图。
宋之前的朝代简直大喜过望,今儿的收获实在太多了!
就像后世人所讲的那样,卷起来!
都卷起来~~~~
得到这些知识的嬴政野心勃勃,他的大秦绝对不会再二世而亡了!
扶苏也在好好地教导,整个大秦都在休养生息,有识之士都将属于大秦!
皇帝赵昀瞠目结舌地看着天幕细数大宋的科技成就,不敢置信:这,这真的都是大宋的科技?
都这么厉害的吗?
可是为什么被游牧民族打得如此惨烈?
莫非他继承的是一个假的大宋?
史弥远:……
他只是顺便这么一问,没想到还真有啊……
而且看起来似乎都挺厉害的?
无所谓,反正不影响他的相位就成。
第251章 平行世界
讲完大宋的科学技术,周瑾玉念到:“第八位,宋朝伍原礼。”
伍原礼是位痴迷读书的读书人,但他的读的书不是为科举服务的各种大学中庸之类的书,而是喜欢被人称为 杂书的各种书籍,比如什么传奇志怪,小说之类的书籍。
上次天幕放了一本叫《狂人日记》的小说,其文字之简练,句子奇文冷隽,内容癫狂之中透着森森冷意。
其中的思想越读越令人心惊肉跳。
伍原礼对这样的文章一见倾心,恨不得拜读这位周先生所有的大作~~
于是被天幕抽中的他只想再次拜读周先生的大作。
难得竟然会有古人喜欢他的文章,周瑾玉很惊喜,她忙将《呐喊》放出来。
对于伍原礼的狂喜,其他帝王和大臣们则大惊失色。
这,这就是明目张胆的反书啊!
被剥夺了权利的乾隆直跳脚:“大清要亡了!!”
这样的书籍出现,大清还能不亡吗!
嘉庆倒是冷静,做自己当下该做的事情,绝不操心一点未来的事情。
然后尽人事听天命。
康熙看得一身又一身的冷汗,最后也决定不再管它,百姓们因此开智或许是件好事情……
至于皇帝不皇帝的,算了,他也管不到那么远的后世。
朱元璋勃然大怒,却完全无能为力。
他颓然地跌坐在皇位上,犹如垂垂老矣的兽王。
朱标被那犀利的文字洞穿了内心,那句“从来如此,便对吗?”仿佛来自巨人对他发出的冷冷诘问。
对吗?对吗?
不对吗?
朱元璋敏锐地感觉到了朱标的混乱的情绪,立即大喝一声:“标儿!”
朱标一个激灵,抬头看向他。
朱元璋冷酷地目光中带着疯狂,他一字一顿说道:“你要记住,你是未来的帝王,这天下,是朱家的天下! 蛊惑人心的文章不要去看,不要去想,你只要坚定知道你是帝王就可以了。”
朱标冷静下来,点点头。
不再去看天幕上的文字。
读书人反应不一,有人破口大骂,有人极力争辩,有人泪流满面,有人被震撼了整个世界观。
还有人悄悄地抄了下来。
每抄一个字,心都在颤抖,这文字仿佛有着巨大的魔力,令人汗流浃背。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笔抄完最后那两个吃人的字,抄书的人顿时瘫坐在了地上,满脑门子的冷汗,吃人……
吃人!!
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他的家乡是远近闻名的大镇,它的扬名不是因为其他,而是那密密麻麻一座又一座的贞 洁牌坊。
其中就有两座出自他的家族。
而其中一座就是他的母亲,他自小丧父,寡母艰辛将他拉扯大。
他眼看着母亲花一般的年华渐渐凋落。
人人称赞母亲的坚贞,他的印象中母亲几乎没有开怀大笑过,有时候因为他的好成绩,她也是抿嘴浅浅一笑 ,那笑容如转瞬即逝,他甚至都回想不起来,记忆中的她的笑容如此苍白模糊。
直到有一天,他从书院回来看到满屋白纱,族人告诉他,他母亲留下遗书追随他父亲而去了。
族长哽咽长叹:族里决定为她立一座贞洁牌坊,让她的事迹教育每一个后人。
花纹繁琐且巨大的牌坊立起来了,所有人都在笑,唯有他却感到窒息,全身发冷。
如今看到这如匕首般的文字,昏暗模糊的记忆突然涌现在眼前,那冰冷的贞洁牌坊竟然变得鲜血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