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有人啧啧称奇:“没想到啊,没想到!我们一个小小的县城在后世居然有如此大的出息!”
  明,万历年间。
  潘允端正看着天幕,猛然就看见了自己给父亲建造的豫园,淹没在后世汹涌的人潮里。
  潘允端:“……”
  啊这,他应该感到开心吗?
  潘父却开心得不得了:“好好好!说明你造的这座园子就是好啊!好到这么多年后还能被后世人保护参观,多热闹啊!”
  潘允端也笑了:对,这么多的人气,这是好事~~~
  其他官员或富商一看,嘿,不就是一座江南式的园林吗?
  谁还没有了!
  于是围绕着城隍庙和豫园周边的土地顿时变得高昂起来,有钱人纷纷开始建造各种园林,务必建得要比豫园还要漂亮!
  同时他们也要自己的园子成为后世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名头一听就稀罕得紧!
  他们也要!
  第249章 灿烂科技
  “经济第一的大城市居然是不是京城吗?”忽必烈奇怪:“竟然是现在的一个小县城。”
  “父汗,这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极好吧。”真金看着魔都的地图说道:“里面有黄浦江,外面又有大海,首先海上的交通就极其便利了。”
  而且这座城市似乎比京城看起来还要魔幻,真金痴迷地看着。
  “第七位,宋朝史弥远。”
  赵匡胤打起精神:这谁?
  皇帝赵昀一顿:竟然抽到他了?不知道他会问什么问题?
  此时权倾朝野的史弥远一时间被周围的同僚围起来恭喜。
  “恭喜,史相!”
  “恭喜,恭喜,史相不愧是有大福的人~~”
  恭维声不绝于耳。
  史弥远看着天幕思考,他并不想问自己,他所作所为他比谁都清楚。
  后世的史书的评价他也不想知道。
  后世不是提倡发展科学技术吗?那他就问问这个。
  史弥远眼珠子一转问道:“请问周姑娘,我大宋可有什么流传于后世的技术?”
  此话一出,周围的人更是竖起了大拇指:“好问题!史相不愧是才高八斗的宰相!”
  赵昀神色莫名,他倒是挺想知道后世人对史弥远的评价的。
  是奸臣亦或权臣?
  宋朝的百姓们:哟,我们现在也有什么科学技术吗?
  不知道会是什么?
  赵匡胤大喜:很好,如果知道了这些技术后,不知道能不能提前制作出来?
  李世民急忙叫起居郎做好记录的准备。
  说起这个,周瑾玉可不困了。
  “宋朝的科技可是非常发达的,虽然它在军事上比不过汉唐,骨气比不上大明,但是它的文化和科技却有其他朝代所不能比拟的成就。”
  “特别是科技,直接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匡胤:……
  你一定要在说大宋好的一方面的时候还要踩上一脚吗?
  汉唐表示不服。
  凭啥啊?就宋这么一个软骨头,凭啥文化科技比他们强?
  刘邦哼了一声:“文化?我大汉的文化就不好吗?”他转头看向张良:“子房啊,我上次不是说过要大家都努力写些文章啊,诗歌之类的来流传后世吗?现在做得怎么样了?”
  “……”张良汗颜:“陛下,这种事情不是一吩咐下来就马上能看见成就的啊……再说了,大汉后期不是有编撰《汉书》的班固和班昭吗?”
  刘邦连连摆手:“只有两个人怎么够?我大汉将近400年的历史你觉得两个人够吗?怎么撑得起整个大汉?”
  “肯定不止他们两个,只是周姑娘没有说罢了。”张良说道。
  “那也得发展文化啊,不能被宋这个软蛋给比下去了!”
  “……是。”张良无奈。
  刘彻感觉到自己被侮辱了。
  他堂堂强汉,岂能是软弱无能的宋朝所能比拟的!
  曹操嗤笑一声:“如此发达的科学技术创造的繁荣财富全部拿来供养敌人了,这也是各朝所不能比拟的。”
  曹丕: 父亲真是深谙阴阳怪气的精髓了。
  诸葛亮:所以这个弱宋能维持如此漫长的时间,有一大部分就是百姓们为朝廷给敌国纳贡了吧。
  这都能维持这么久,百姓们的忍耐力果然是卓绝的,如果不是被逼到份上,都不会去造反。
  孙权很纳闷:“公瑾啊,你说这宋这么窝囊,却偏偏人才辈出,武将是万里挑一。现在还有什么文化科技也 是这么厉害,为什么就能过成这个样子呢?”
  周瑜笑道:“光有人才是不行的,还需要朝廷的知人善用。否则人才再多得不到重用也是白搭。”
  “说到宋朝的科技文化,就必定有沈括的身影。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他曾精确测量子午圈,发现了地 磁偏角的存在,这个比欧洲整整早了四百年。”
  沈括所在的宋朝。
  与沈括同朝为官的大臣们:什么?什么子午圈?什么磁角,这些不是些不务正业的奇技淫巧吗!
  怎么就成了比那什么欧洲早四百多年?
  而且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能长出粮食还是能让大宋夺回燕云十六州?
  “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沈括:……
  其实他也只是比较爱好而已,然后闲暇时间就记录下来。
  万万没想到这些内容居然就是后世所推崇的科学技术!
  沈括有些苦涩,除了如他一般爱好这些的人,谁会把里面的内容当成重要的科学技术?
  更多的人喜欢却把它当成一种闲书来看。
  更别提还发展了……
  虽然其他人对里面的内容不是很了解,但是能被天幕特别赞扬的肯定在后世有其过人之处,所以大家纷纷恭喜沈括:恭喜沈大人名垂千古啊!
  对面的苏颂哼了一声:都是文人,谁还不会写点小文章了!
  正不满着,突然听见周瑾玉说道:“除了沈括,他的政敌苏颂也写了一本《本草图经》其中也涵盖了各种学科的知识。有植物学,动物学,冶金学和矿物学。他的著作还包括了许多的药物应用,而且苏颂还是大型星图的作者,并且发明了水运仪象台,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不中断链条传送动力的装备。”
  沈括:“……”
  苏颂:“……”
  周姑娘你为什么要把政敌二字这么明晃晃地说出来,虽然是事实,但是大家都是同僚,表面上至少还维持着客套,这下好了,一个政敌瞬间把两人之间虚假的客套给撕破了……
  其他大臣“……”
  这两人是政敌居然连后世都知道了!
  是哪一个史官记录下来的?
  简直……不好评价的。
  但是,原来后世人是喜欢这样类型的作品吗?
  好说好说,待他们回去研究研究,争取也在史书上拥有一席之位。
  赵匡胤大喜:“这两人可是我朝的人才?”
  赵普摇摇头:“不是这个时候的人,官家。”
  “……真是可惜了……”赵匡胤连连叹息:“如果他们早生到这个时候,我大宋何愁不兴旺!”
  李世民:“……也没具体说说里面的内容?就知道有这本书,那也无法具体去学习啊……不过倒是可以让有这方面特长的人才去研究,说不定也能研究出来呢。”
  第250章 大家卷起来
  “在宋代,很多官员都具备许多的科学知识,可能也是其本身不太注重这方面的结果,流传下来的关于科技 的书籍不是很多。”周瑾玉可惜道:“我建议大家可以像沈括和苏颂一样,将自己所知道的科学知识记录下 来,不光可以造福后人,也可以让大宋更加的繁荣。”
  本来就有这个打算的官员和读书人更加坚定也要达到和沈、苏二人一样的成就!
  后来,在另一个平行时空的宋朝因及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中原和世界上大放异彩。
  后人评价那是地球上古代科学最为灿烂的阶段。
  “除了科学家,便是各种科学技术。”周瑾玉打开视频:“这个是活字印刷术。”
  李世民激动地一拍手:“这个记下来!”
  他们现在的大唐用的还是雕版印刷术,这个活字明显比雕版更加的实用和灵活。
  不光是李世民,嬴政也看出来了这个技术的珍贵之处。
  不用他吩咐李,斯笔下如飞,恨不得每一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虽然纸的技术还没这么成熟,但是不管怎样这个活字印刷字都要记下来,指不定就用得上了。
  刘邦一叠声叫道:“记下没有!不,不光要记下,还要画下来!”
  “活字印刷术!”张良激动得走来走去,终于不再是后世那种完全无法学习到的科学技术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