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还有底下人都对大梁攻破大姚表示担忧。
  京城的崇王已经送来求援信,并且希望她回京一趟参见先帝的葬礼。
  最重要的是散发了一个消息,希望她能够进京清君侧。
  而鲁王妃发信求助,希望她能够接下来鲁王。
  小小的田相竟然都把这两号人物吓住了。
  南青不是说不将田相放在眼里,而是他根本没资格被自己出兵。
  如果自己真出兵,那大姚才是亡得更快。
  何况九弟死后,京城那边她已经没有任何念想。她也可怜那些陷入战乱的老百姓,不过挑起战争并不是她能控制的,那么尽快终止战争才是她该尽的责任。
  这才是救百姓。
  “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时候,本王不想与大梁打什么拉锯战。”南青道:“要打,就在大梁本土打,而且一举歼灭大梁。”
  现在就等一个机会了。
  “岳父那边能尽快将他带回来?”南青忍不住询问旁边喝奶茶的老婆。
  江幽菲似乎并不担心:“父亲在大梁反而更安全。”
  南青就凑过去:“为什么?如果我攻打大梁,最危险的反而是他。”
  “中原儒大夫中,最德高望重的人便是他,他旗下门生无数,不止遍布大姚那么简单。”江幽菲道:“杀他就等同于杀死自己在天下人心中的份量。”
  老婆虽然很自信岳父不会出事,南青却担心太微会恼羞成怒。
  “不管如何,等宁伯养好伤,就派他去将岳父带回来。”
  江幽菲见她似乎很了解大梁的皇帝,就询问:“你曾经想过只当一位有实权的闲散王,是不是就设想过太微为皇帝?”
  这话很含蓄就差说,你想给人当手下。
  南青顿时脸一热,轻咳一声:“不可能的事,从前也只是一念之间,近年我发现所谓大一统皇帝似乎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高洁。”
  相反太微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
  让她对历史人物曾经有个美化的滤镜,可真接触,觉得他们无非都是拥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只是比普通人特殊那么一点点。
  有的为名有的为利,而太微的初心绝不是为了终结战乱而灭一国,只是为了名留青史。
  那么仗打完,通常这种国家会传不过二世就要遭殃,进入故步自封的时代,陷入停滞发展的阶段,从而错过历史的机遇。
  “其实我不是什么高尚的人。我统一并不只是为了老百姓那么简单,我自己也有私心的。”南青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卑鄙无耻:“这个私心来自于我前世的世界,它曾经错过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落后百年,遭遇百年之耻,国民被列强铁蹄践踏死伤万万。”
  “至今得不到侵略者的道歉与承认罪行的态度。相反他们还有恃无恐修改教科书,美化自己的侵略,实在令人感到气愤。”
  “而我的私心就是希望这个世界不再发生百年之耻。”话到最后,南青仰头望向窗外的天空,一片清明,以坚定的口吻:“若有,最后能现在就铲草除根。”
  江幽菲能感觉到妻子的愤怒。
  那是来自她未曾知晓过的世界。
  她握住南青的手安慰道:“有你在,自然不会再重蹈覆辙。”
  “嗯,大姚那边暂时以静制动。”南青点点头:“我不贸然行动,大梁进军严州反而要产生顾虑,那么打起来自然畏手畏脚。”
  “何况他们的皇帝太微还是要点里子,为了假设统一后的管理,定不敢随便大肆杀戮。”
  如此她现在静静观察的态度,反而微妙地让老百姓有喘息的空间。
  此时此刻内陆不断有百姓翻身越岭望荒北逃来。
  第一站便是岐南。
  岐南的路修得四通八达,火车每天三趟,就算靠着双脚走,踩着水泥路随便走,都能到达荒北。
  只是衣衫褴褛的严州百姓,还有其他地方逃难来的百姓在看见水泥地时,大家都惊叹荒北的富庶。
  水泥路还能让普通人踩着用免费用,在这些逃荒的人眼里就是把金子铺在地上。越发激起所有人对来荒北谋生的向往。
  很快周遭人满为患,不少有钱人也跟着逃进荒北地界。
  开始想用钱收买当地衙差办理户籍,结果通通被抓起来了。
  来这里的有钱人十分惊恐,荒北是不是在针对他们?
  结果地方衙门给他们的通知是办理暂住证,现在荒北为了应对乱世,已经出了一套移民制度流程。
  但凡能够在本地坚持三年,无犯案记录,无前科的人基本能获得荒北的户籍。
  如果不想按照条条规规束缚的人,可以去岐北。
  岐北暂时管得不严。
  听说岐北那边收垃圾,一些有前科的人生怕被查出来去劳改,于是改站去了岐北。
  原本就人口流失的岐北,突然收到那么多流民,居然都欣喜若狂接待这些流民。
  当地员外设立粥棚,已经开始暗戳戳挑选流民的孩子们,尤其是女孩子,调教好,可以卖。男孩子养几年给自己种田种地。
  让没出去的岐北自耕农有点不忍心,告诉这些流民,岐北是恶霸的地方。
  你们还不如去镇北府或者六县劳改,也比在岐北吃得好。
  有的人还不信,直到岐北的地痞流氓开始大庭广众抢孩子,吃了粥就等于卖身,流民们赶紧抱团追击地痞流氓,打伤人,只好又重新逃到岐南,被岐南当犯人似的画押,画头像,然后流放进荒北。
  这些犯事的流民加入劳改,还以为自己一辈子完了。
  没想到白天挖完山石,晚上不仅有土豆还有红薯鸡蛋吃。比在严州时吃得还好。
  渐渐的不少人愿意作为流民,帮忙开垦山地。
  许多人听说这里挖得是火车轨道,以后火车要开到另一边的大梁去。
  同时流入进荒北的百姓名单和人数都传到南青手上。
  总共有八万人。
  基本被岐南安排进比较偏僻还在开发的地带挖山。
  有钱的则是去了六县或者西北。然后投资开铺子,按照当地律法请工人上岗。
  算是比较聪明懂得融入的一批人。
  南青觉得自己一百二十万公里平方公里的地方,除了镇北府这些地方,起码还有60%的地方未开发。
  要是好好开发平原,荒北起码能住两亿人。所以这些流民在入荒北只是一个毛毛雨。
  于是她就定下政策,稍微放宽门槛,允许来的人自发前去开垦的地区,只要按时按点上岗,旷工不超过三十天的人,达满一年者,可以获得临时居民证入驻在附近的开荒村。
  有了临时居民证还能享受荒北低价粮的待遇和就医资格。
  一个低价粮的资格就足以让流民们有动力附近山林开垦。
  当八万流民入了荒北,连一点水花都没溅起的消息传到大梁。
  蓝铃自己预估荒北现在的经济与粮仓的承受力,起码达到整个大姚人口的程度。
  也就是说就算所有人搬去荒北,地方还是够住,粮食还是够用。
  蓝铃拿起一枚煮好的土豆,她熟练地剥皮,一边在后殿听着大臣与皇帝的吵闹。
  好不容易缓和的君臣关系。
  此刻又因为一颗土豆,产量太大,而起了争执。
  大臣们以米价低伤农为借口,拒绝土豆大量栽种,但是可以允许土豆种在贫瘠的地方,不得挤占粮田的空间。
  理由确实正当,但谁都知道大梁有几亩田真正属于贫民?
  大梁的自耕农人数不足三成,并且还在急剧压缩当中,若不是现在大梁对大姚开战,临时招募底层士兵,创建一定的岗位,让底层家庭得到一丝喘息。怕是大梁此刻也要因为土地兼并的矛盾产生内乱。
  还是邓世子他自认为在荒北待半年,研究好了荒北的分配制度,推荐太微效仿晋王重新实施分配,将国土都收归国有。
  此话一出,足以激起千层浪。
  原本那些清流大臣纷纷站出来反对。
  他们确实是一些爱国爱民的人,但一旦触及自己的利益,还是会跳出来反对。
  既得利益者向来如此,为了自己的利益,宁愿放弃未来。
  一直到无法调和矛盾造成流血牺牲时,才会惧怕被反抗,从而选择妥协。
  于是公有与私有的矛盾,被摆出台面。
  不出意外,所有人都调转枪头指责邓世子损害朝廷的利益,国家的经济来推广土地国有。
  让邓世子错愕不已,面对大家的指责,他陷入了迷惘,直到退朝,大臣们都指着他骂,多数是骂他不懂朝政,肆意乱政。
  太微都选择冷眼旁观,因为他觉得要给这个天真弟弟一点教训。
  然而教训是没有。
  邓世子在下朝后,拉着太和公主邓薇去拜访蓝铃。
  就此事进行求惑被拒绝。
  蓝铃还是要出宫才敢跟他说实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