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听说他在荒北呆了半年,也不知道耳濡目染,受了晋王的什么蛊惑。
等公公走了。
邓世子失魂落魄地走下楼梯,一个不慎滚了下去,摔得头破血流。
跪在地上的大臣们纷纷过去扶起他。
邓世子捂着流血的额头,问他们:“高家的案子,对大家来说很重要吗?”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对视一眼,都大义凛然坚定道:“对后代子孙很重要。”
“因为前人必须树立典范,更要身先士卒成为他们的榜样!”
如此天下为公的精神,让邓世子感到眼熟,很奇怪明明之前在镇北府好像天天能看见,可在大梁突然觉得公正公平,成为了奢侈品。
邓世子强撑身体,他坚定下来:“诸位请回去,我会让陛下同意下罪己诏,并且给高家翻案!”
几位大臣错愕不已:“您。您承认老太上皇的错失?”
“错就是错,不会因为掩饰,它就能黑白颠倒。”邓世子站起来毅然而然朝殿门走去。
他的身影让几位大臣感到欣慰。
这时卓相刚刚从国子监下课,正好与几位大臣撞见。也看见邓世子进了御书房。
“几位还是回去早点吃饭,吃饱再来。”卓相发言瞬间让几位大臣无语。
“卓太傅还是如此悠闲。”一个大臣道。
卓相纠正道:“是临时太傅。你可以叫老夫临傅。”
说得大臣嘴角一抽:“大姚现在已经动荡不安,亏您还吃得下饭?”
卓相大大方方道:“我担心什么?我有个好儿媳,百姓们都拥戴她,我有什么好顾虑的?”
“你们还是想好什么时候劝劝陛下,把我送回荒北。”
此话让几个大臣哑口无言,无法反驳,要是从前还能嘲讽卓相几句你女婿是个假龙虚凤。
现在别说嘲讽,他们自己心里都有点佩服一个女子,竟然在小小的荒北创下了一个人尽皆知的盛世之地。
害得他们的女儿儿子天天嘴里念着去荒北看看。
有的还离家出走去了一直没回来。
终于有个女儿逃婚去荒北的大臣没绷住,站出来:“这件事我正要说你,你儿媳到底给年轻人吃了什么迷魂药,一个个都要跑去荒北。”
“还说什么证道!”
“我们大梁有哪里不好,不能让他们实现抱负的!”
没想到卓相一语生怕不惊死人:“连高家满门忠烈都无法翻案,还好意思自己这里政局清朗。”
“也不怕大白天打雷劈死你。”
为此卓相还甩袖,十分有脾气宣布道:“别惹老夫,老夫有个好儿媳。”
气得那大臣吹胡子瞪眼,硬是无话反驳,最后自己怒急攻心,气血上头,差点仰倒在地。
还好有同僚们扶着他。
邓世子踏进御书房,毫不犹豫下跪,直接开门见山提起高家兄妹一事。
希望他能够顾全大局,把目光放长远。假以时日,按照太微的贤名定不会输于晋王。
可太微听见他和晋王比,毫不犹豫拿起砚台朝地上砸去。
似乎拿他跟晋王对比,是一件极其羞辱的事。
“难道要我罔顾皇室的颜面与利益?”太微指责他不懂事:“皇权受到打击,损害的是邓氏,你以为朝中那些大臣一个个都与我们同心。”
“日后此事若成为把柄,他们还不得对日日夜夜盯着皇家,连点小毛病都要挑出来,损害皇家的信誉。”
“弟弟,你不懂权力的可怕。”
邓世子觉得自己确实天真了。
但皇室只要作为表率,不一定就会发生这样的事,长远来看是可以获得天下民心的。
“臣弟不觉得皇室会因此失去权威,相反说不定能获得万民的拥戴。”
“愚蠢!民心民意,不过是统治者眼中的一种驭人术罢了。”太微失望对着邓世子:“天下终究是士大夫与帝王共治,你以为那些人就很光彩,每个人揪出来都能拿出一两件做过的肮脏事。”
邓世子还要争辩。
蓝铃已经赶来了。
“陛下,世子爷进宫前与公主殿下喝过酒,兴许是一时醉意才会胡言乱语。”
她的一句话让太微眉眼一松,立即拿起茶杯砸在邓世子脚下:“滚!看在你皇嫂的面子上,朕今天就当做没听见。”
邓世子继续不依不饶时,蓝铃从他身边经过小声提醒:“这里是大梁。”
瞬间让邓世子闭上嘴,不甘心甩袖离去。
太微觉得也就他敢在自己面前摆谱,若不是亲弟弟过继给皇叔,他罚了也就罢了。
“你来的正好,铃儿,对于白凌迟与高家的事,有什么想法?”
蓝铃敏锐察觉到太微的情绪,便笑道:“陛下是想要顾全皇家颜面,成全孝道,又不想在臣子间失了威严。”
太微满意地点点头:“知我者莫过于铃儿。”
可惜要是男人,她一定是个杰出的臣子。
蓝铃继续道:“陛下想要两全,并不难,就看您愿不愿演下去?”
“演?”太微不解道。
蓝铃便开始支招,利用摘星楼现在的家族借助通灵术与逝者建立沟通,直接询问造成冤案的老太上皇与高老太君。
当然能不能召唤出来?话语权就在帝王手上。
臣子们相不相信无所谓,他们只想看到皇帝有作为,出来担当,不输于晋王。
臣子想要争得也是一口气。
到时候如果老太上皇表示愿意为了后代子孙承认错误,那么后代子孙就无需背负前人的错误。
两全之法,就在于双方醉翁之意不在酒。君臣双方都给彼此一个台阶下,让君臣关系得到缓和才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主要矛盾还是君臣之率,做出榜样,给天下看。
蓝铃的办法瞬间让太微高兴不已,他抱住蓝铃哄道:“你真是个聪慧的女人,朕有你真是三生有幸。”
“不如朕许你国母之位?”
“陛下,还是快点去办理此事。以免夜长梦多。”蓝铃轻轻推开他温柔提醒。
实际暗含的却是婉拒的意思。
太微十分满意她的表现,既不善妒又能让自己的丈夫下得来台,润物细无声衬托他,扶持他。帮他完成大业。
这哪是后宫宠妃,分明是后宫宠臣。
只是太微松开的瞬间,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好像爱妃的态度变得有点冷漠。
太微再抬头,依旧还是含着微笑的蓝铃,并看不出什么破绽?他也就没有多想立即召见大臣商量通灵一事。
自此南青与太微的第一次对决,是以南青与蓝铃平分秋色而告终。
白凌迟重新安葬,还有白凌迟的遗书,让赫连兄弟愿意放下沟壑继续为大梁卖命。
大梁祭司的通灵术,同样让太微获得与臣子间的缓和。君臣一心,再度开始联合一起商讨攻打大姚的事务。
而严州已经被攻破,离沦陷不过是时间问题。
现在就看晋王如何应对?大梁就是考虑到这一层,故意绕到荒北最难以伸手的地方。
严州此时此刻已经破城。
赫连兄弟带着军队入城,看着地面跪着迎接的太守与地方官吏,他们满意地点点头,宣布:“我们南北都是一家,今日入城,只要你们不反抗,日后就是大梁的子民。”
“我们自然不会伤害你们。”
“将军英明!”严州太守惶恐不已道。
赫连兄弟很清楚第一次破城如果没处理好,说不定会挑起大姚人的激烈反抗。
何况他们还有一个晋王,大不了大姚人通过推举晋王为帝,团结一心,照样能给大梁一个重击。
于是双方在猜疑之下,互相保持表面的和谐。
尽管进城,城池也空无一人,看得出来大部分百姓是被转移走了。
赫连兄弟立即问起严州太守:“严州是百万民众的大州,为何城里未见几人?”
严州太守赶忙道:“两位将军冲进来时,那些百姓就从后城撤离,北逃了。”
这个北逃是大姚北部,自然是荒北。
赫连兄弟根本不相信老百姓们在没有秩序的情况下能那么快撤离?
当他们去后城时,果然发现这里城墙失修已久,用的都是些竹竿篱笆围成的墙,根本无法阻拦人。
“也罢,让这么多人给晋王添乱去吧!”
现在京城有个田相在为了一己私利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正好为他们争取打进京城的时间。
到时候奸相再想反悔联系晋王也迟了。
与此同时。
严州太守投降的消息传到荒北。
荒北上下都十分吃惊。不敢想有三万驻军的严州,就这么倒戈大梁。
同时南青收到大梁通灵术的消息。她得知是蓝铃想出来的办法,感叹这么一个七窍玲珑的人才居然不属于自己。
当然她对太微出招就是故意挑衅一下,并不是什么大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