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不多时,小桃回来看到殿内的身影,行礼道:“皇上,娘娘请您过去呢?”
傅君意望着小桃,“过去,去哪?”
他很快就知道了郑淑宁在什么地方—霁月台。
御花园角上用来夏日避暑一个水榭。
随着小桃的引路,傅君意信步往这里走去。
等到了转角处,小桃笑着躬身:“奴婢先告退了。”
她带着海全顺一行人默默退下,让傅君意只身前往。
傅君意过了拐角,面前的亭台赫然就是霁月台了,不过和平日里大不相同。
霁月台上点着几十盏宫灯,照的这个地方灯火辉煌,亭台一面水车,清澈的水正不断流下,凉意袭人,琉璃檐角挂着泠泠作响的风铃,随风轻轻晃动。
可傅君意的心神全在水榭里那人身上,女子穿的清凉,一袭异域的衣裳,上身只缚住丰盈,细腰的软白就直直刺入眼里。
傅君意继续瞧过去,她莹白的脚腕上挂着铃铛,随身箫声骤起,女子素手婉转,腰肢轻动间身姿婀娜,衣裙蹁飞。
傅君意猛然攥紧手指,目光一刻也移不开她,他怔仲上前,在水榭前停住,呼吸微窒,心神全在她身上。
这是她答应他的,给他跳的舞。
清脆的铃铛声萦绕在耳边,傅君意和她四目相对,郑淑宁清眸流转间顾盼生辉,像一汪带着清泉。
直到箫声完,郑淑宁才停下,傅君意黑漆漆的眸中已是一片化不开的浓郁,他信步走向水榭中,在郑淑宁的小声惊呼中把她抱在身上。
郑淑宁拦着他脖颈,被他抱入怀里乖乖待着,情意绵绵的看着他。
傅君意就那样回望她良久,忽而把她放在水榭边上的石桌上,热烈的吻下去。
唇瓣激烈纠缠,郑淑宁仰着头,鼻间都是他身上檀香,任由他恣意夺取她的气息。
傅君意的大手轻轻抚着她光滑白腻的后腰,顺着椎骨寸寸探下去。
直到郑淑宁朱唇红肿不堪,他才离开,他用指腹意味不明摩挲着。
郑淑宁看着他极力抑制的动作,有些疑惑:“臣妾的舞,跳的不好看吗?”
傅君意眼尾被她勾的发红,全身热意滚烫,他长呼一口气把人扣在怀里,摸着她一头乌发,声音喑哑的不像话:“好看。”
“今日是七夕…”
话还没说话,就被傅君意堵上了嘴。
郑淑宁仰头疑惑的看他,傅君意咬着她耳垂道:“回太极宫。”
他把人横抱起,离开了水榭,郑淑宁衣裳未换,有些不好意思,她细白脚腕上的小铃铛随着傅君意的声音作响,羞得她一直埋首在傅君意怀里。
直到傅君意把她抱进了太极宫,在书案前坐下,她才抬头,小声的问:“怎么在这里?”
傅君意忍着小腹处的热流,清了下嗓子,把人抱在怀里搂着,认真的看向她。
“郑淑宁,你要当傅君意的妻子吗?”
郑淑宁以为他要干坏事,没想到他忽然问她这个问题,有些无措:“嗯?”
傅君意眼里柔情似水,和她相望,温言道:“要成为我的妻子吗?”
郑淑宁在那一刻,蓦然红了眼睛。
她低下头,无意识摆弄傅君意腰间的玉佩,颤声道:“想。”
傅君意展臂拿起锦盘上的东西,在桌上展开,又拿了毛笔,握在她手里,他眼里的炙热爱意不加掩饰:“朕说你写,郑淑宁。”
郑淑宁还是没忍住,眼泪囫囵落下,她抖着手在那道空白圣旨上落笔。
第269章 帝后大婚
傅君意说一句,郑淑宁在圣旨上写下一句,一笔一划,极为认真的对待她此生最为珍重的时刻。
待她停笔,傅君意握着她的手,盖上了传国玉玺,至此,封后圣旨算是写完了。
郑淑宁看着案桌上她自己亲手写的旨意有些恍惚,她曾经以为,嫁与人为妻再也不可能,没想到今时今日,她也能成为心爱之人的妻子。
她泪眼模糊,嗓音软糯的喊他:“傅君意。”
傅君意低低应她,用指腹轻柔的给她拭去眼泪,轻声道:“哭什么,我要给阿宁全天下最好的一切。”
郑淑宁埋在他的肩窝,啜泣道:“太开心了才哭的。”
今日七夕,她满心期盼的给他准备惊喜,没想到到头来,他给的更好。
傅君意低头吻着她的乌发,紧紧搂过她,心间热流涌过,“阿宁,我也很开心。”
他从出生起就被立为储君,一言一行都被无数的规矩制约,享受这份荣光也得付出相应的代价。
先皇后并不是他心爱之人,可是为了这个位子的稳固,他只能接受。
后宫里所有的女人都不是他所愿,无非就是为了前朝稳固或者延绵子嗣所进,直到遇见了郑淑宁。
唯有她而已,只有她一人是例外。
自从郑淑宁进宫,他才知道什么是满心欢喜,两相爱慕。
如今,他终于能给她一个堂堂正正的名分,雀跃盈满心头。
傅君意把那封册封郑淑宁为后的圣旨放在一边,他抬手把桌案上的东西扫落在地,掐着郑淑宁的腰肢让她坐上去,然后低头吻了上去。
殿内烛火轻轻跳跃着,似乎也在为其欢呼。
正德十年七月初八,傅君意下诏册封贵妃郑氏为后,册封礼定在了八月初一。
天子册立新后,普天之下臣民皆庆之,宫里各处也热热闹闹的准备起来了。
傅君意下旨大修宫殿,中宫由原来的坤宁宫改成凤仪宫,内务府里大量的宫侍连夜修葺。
宫内绣娘也不断赶制帝后大婚的吉服,力求让两位主子满意。
红色挂满了整个皇宫,长乐宫门庭若市,不断有宫妃前来庆祝。
郑淑宁在封后前一日见到了母亲,武安侯夫人一脸慈爱的看着她,“当日送你进宫实在是无奈之举,却不想你有这样的际遇,咱们家如今算是扬眉吐气了,外边不知多少人家想来巴结咱们家呢。”
郑淑宁淡淡一笑:“母亲放心,以后的好日子多的是呢。”
闻言,武安侯夫人却眼眶湿润,哽咽道:“外人只看到你现在的风光。殊不知你以前都是怎么熬过来的。”
郑淑宁赶忙安慰母亲,“这大喜的日子,母亲要高兴才是,明日还要参加大典呢。”
武安侯夫人整理好情绪,笑道:“是我不好,想这些让人伤心的东西。”
郑淑宁拉着母亲好一番宽慰,她心下也有些感慨,当初进宫她不过想救一个人,争宠一保家族荣誉而已,没想到,在这深宫,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归宿。
是夜,她在床榻间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脑海中不断幻想明日的场景。
当年兄长大婚时,她也曾羡慕嫂嫂一身红衣,于高堂之中成亲,那时候,她还曾失落那耀目的红,如今,终于不要羡慕旁人了。
八月初一晨曦未亮时,郑淑宁就起身梳洗,任由宫人在她脸上上妆。
今日妆容不同于往日艳丽,多了几分端庄大气,高髻上簪着九尾金凤钗,飞凤欲展翅高飞,中间得凤鸟衔红玉珠垂直眉心,上面镶嵌数百颗红色宝石和珍珠,熠熠生辉,流苏垂在耳边,衬得她高贵而不可攀。
皇后大婚吉服全身是正红色,衣襟边缀满南珠,金线绣于其上,凤鸟流光溢彩,栩栩如生。
郑淑宁在殿内静待时辰到来。
直到时辰至,她在册封使的指引下出了长乐宫的宫门,宫门口两侧跪着六宫嫔妃,几位亲王妃等命妇,见她出来,忙高呼,
“嫔妾(臣妇)拜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郑淑宁让她们起了身,一行前往凤仪宫接旨。
一路行至凤仪宫,停在主殿前,凤仪宫大修一个月,已完全变了样子,磅礴巍峨,透出天家尊贵。
郑淑宁在殿前下跪接旨 ,册封使手里她亲笔写的诏书:
朕惟道原天地,乾始必赖乎坤成,化洽家邦,外治恒资乎内职,既应符而作配,宜正位以居尊。咨尔贵妃郑氏,教秉名门,庆贻勋阀,叶安敦而禔福,应地时行,本淑慎以流徽。肃雍德茂,温懿恭淑,柔明毓德,静正垂仪。既宜家而作则。当正位以称名。今授金册凤印,立尔为皇后,钦哉。
册封使宣读完毕后,郑淑宁接过圣旨和代表中宫的凤印,递给身后的小桃,又被领着前往前朝紫宸殿。
象征着天下最高权力的紫宸殿前,早已经跪满了朝臣,郑淑宁还未到就听见震耳欲聋的鼓声。
等礼官传唱完毕,郑淑宁抬头,看见远处高台之上模糊的红色身影,一步步郑重的走向他。
穿过跪着百官和宗室,最前面跪着的是宫妃和皇嗣,烨儿也在其列,看见母妃不由得甜甜一笑。
郑淑宁在阶前停住,看着前面数百白玉阶,高台之上的人正伸出手来迎她。
她拾阶而上,和那个人遥遥相望,彼此眼里柔情满怀,只有对方的影子,再也容不得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