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沈蕴芳将谢宜瑶的意思润色后,写成骈四俪六的圣旨,谢宜瑶过目后再盖上皇帝的印,这些指令就成了圣意。
  谢宜瑶知道,她要走完最后一步,若不想落人口实,还需要再多积攒一些正面的功劳。
  这几年对谢况的种种行为,官民早有不满,那她就尽可能地将这一桩桩旧事化解,以此平息他们的怨气,使他们能直观感受到公主监国带来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能在这种情况下稳定人心,免得燕军真的伺机而动,动摇南国的根本。
  ……
  吴郡公主监国三月有余,虽然起初有些许混乱发生,但现如今朝政已经较那位正在养病的皇帝亲政时清明了许多。
  若去坊间问一问,有不少人都已觉得就一直这样下去,其实也并无不可。
  但谢宜瑶不想再等了。
  倒不是她有多急着走到皇位上去,只是以监国辅政的名义行事,很多时候还是会受到阻挠。虽然无关痛痒,但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同这群蠹虫周旋上,实在很是浪费。
  于是她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禅位诏书。
  开篇几句套话后就先写了现状,太子薨逝,皇帝病重,其他诸皇子年幼,吴郡公主身居长嫡……后面还有一堆夸赞她能力的话,就不必一一复述了。
  皇帝选择内禅,他本人则为太上皇,移居别宫。这本已足够轰动朝野,更不必说,他是要禅位给皇女。
  谢容已死,他的拥趸却并未消亡,他们有的分别投靠了年幼的皇子,但更多的则仍按兵不动,准备皇帝有再立储君的想法时再随机应变。
  有以朱云为首的一群人以辞官为威胁,要求若是皇帝真要禅位,也该是第三子谢宁,由司贵嫔作为太后负扆。
  他们的态度很强硬,这话也确实被内官送到了谢况的耳边,但谁都知道皇帝现在没有权力决断一切了。
  甚至这些谏臣也报着必死的决心,相信谢宜瑶牝鸡司晨不会长久,来日史书上她是奸佞,他们则是高风峻节的忠臣。
  谁知谢宜瑶听了,只淡淡地说了一句:“那就让他们辞吧。”
  若真能少些迂腐士人,对朝堂也有好处。
  百官们听闻此事都很是惊异。谁不知辞官乃是套话,其中暗含的是威胁。
  谁知谢宜瑶不仅不怕,听了针对她的指责和攻讦,也丝毫没有怒气,反倒是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
  他们想寻瑕伺隙也找不到空子可钻,只能拿着阴阳天理那套来辩经。
  至于朱云等人,虽然族中有奴仆部曲等,却也没有真的以全族之力搏一搏的想法。
  百年间,多少士人因为朝政风波而亡,多少大族因为攘权夺利而灭。若能有足够的眼力,寻一明主,有了从龙之功,也不是不能青云直上,可那风险太高了。
  谢宜瑶以公主身份监国三个月,京城中的宿卫兵已经完全在她的掌控下,就连地方上她也控制了不少势力。这些只有点部曲而无真正兵权的士人,若真的想依靠武力推翻她,无异于以卵击石。
  而光靠嘴皮子功夫,更是不可能阻拦得了她的。
  如今一切都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有人悲观,认为天下必将再度大乱。
  有人乐观,认定庐陵王定会带兵勤王,不出数月,公主当皇帝的幼稚游戏就能结束了。
  也有人坚定地相信,谢宜瑶能坐稳这位置。
  ……
  七月初一,黄道吉日。
  吴郡公主  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大赦,改元永安。
  这日天色将明未明之时,谢宜瑶就已准备妥当。这一天她已经等了太久,自然是万分期待。
  在谢宜瑶的安排下,沈蕴芳和崔朝华会以女官的身份出现在大典上,同百官公卿一道参于殿前,恭贺新帝。
  崔晖虽然仍在人世,却无力再度出仕。而他的次女崔朝华出现在这位新帝的身旁,世人便也会知晓他的立场。
  崔朝华在前一日就被谢宜瑶召进了宫,同沈蕴芳一起试穿女官服饰。
  “可有哪里不称意的吗?”谢宜瑶问。
  崔朝华有些不知所措,她道:“陛下有心了。”
  虽然还没有正式即位,但能听到旁人称她陛下,谢宜瑶已经有些飘飘然了。
  她笑着道:“这些都是灵鹊辛苦操劳的,她调和了本朝宫廷女官和外臣官服的设计,只是不知道穿在身上会不会有什么不便之处。”
  沈蕴芳边抬抬手动动脚边道:“舒适得很,没想到灵鹊还擅长这些。”
  谢宜瑶笑道:“这些事情,本就是她最擅长的。以后宫中内务,也都要托付给她了呢。”
  灵鹊正细心观察着衣服上身的效果,听了这话,打趣道:“这么大一座宫城,以后陛下该发我多少俸禄才好?”
  殿内众人笑了几声,气氛很是轻松。
  崔朝华却还是有些无措,她是早知道谢宜瑶心怀大志的,但没想到她真的能走到今天,还要将自己参与前朝政事。
  和沈蕴芳相比,她为陛下所做出的贡献还是太少了,这样总归让她有些不安。
  谢宜瑶看出了崔朝华的局促,便和她开起了玩笑:“怎么,你可是怕明日之后,成了我们的同侪,他日不能明哲保身了?你且放心,外界不知你我之前的瓜葛,要哪天我真的倒台,你只顾说是因我用崔公胁迫,才不得不屈服于淫威,助纣为虐……”
  她的语气并不很严肃,但崔朝华本就有些紧张,她连忙道:“陛下勿要这样说自己。”
  谢宜瑶看崔朝华好似真的被吓到了,这才正经了起来,道:“你放心,我会选你,一是看重你的才华,二也是和令尊有些缘故,我是许诺过的。而且今日有你和怀香,以后也还会有更多女子出现在朝堂上,他们总不至于要牵连自家女子。到时候,她们还要以你作为参照而奋发呢。”
  崔朝华道:“我本也是为自己能否担此重任而忧心,陛下有此信任,我不能辜负。”
  谢宜瑶会心一笑,道:“那我就期待着你的将来了。”
  第126章 尘埃落定(五) 世间潮起潮落。……
  新帝正式登基后不久, 边境战乱再起,内忧暂时为外患让步,各人各有各的事要忙碌。
  谢况的嫔御与她们所生下的儿子被分开圈禁在宫中的不同殿宇。司砚和她的两个儿子都是重点关照对象, 虽然谢宁和谢宇都只是十来岁的稚童, 但他们长在皇家, 早就比同龄人更为早熟,谢宜瑶仍存有戒心。
  一些年幼的皇女则被集中养在一处,已经出适的公主则被谢宜瑶多派了些人盯着。如今多事之秋,就算是谢宜臻,乃至谢宜琬、谢宜环也是如此。谢宜瑶自己做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 没理由不去相信她们也心有异志的可能。
  谢宜瑶每日要看许多奏章, 操心粮草兵马调度的问题,她不是没有接触过这些事务,也不是没有能干的将领, 但这到底不是儿戏,她不能放松。
  在连日的忙碌中, 就连皇帝也只能勉强抽出半个时辰的闲暇去做些不紧要的事情。
  她现在打算要去见一见司砚。
  谢宁和谢宇名义上仍是王,司砚自然就是王太妃。
  飞鸢如今仍然负责贴身护卫谢宜瑶的安全, 与从前不同的是她还统领着宫中大半的宿卫兵。裴贺也是谢宜瑶身边的得力助手, 纵使没有光明正大的官职,臣子与宫人们见了也是要恭敬些的。
  谢宜瑶就带了这两个人, 去了软禁着司砚的宫殿。如果没有安插在殿内外的那些侍卫, 倒真看不出这是个关人的地方。
  陛下驾临, 侍卫们见纷纷行了大礼, 谢宜瑶一个眼神,就都退了下去。
  谢宜瑶想了想,还是让飞鸢和裴贺到殿外守着, 只身一人留在这里和司砚对峙。
  反正她是伤不了自己分毫的。
  殿内静得好似寂寥的墓园。谢宜瑶方才在外头听宫人说,太妃这些日子几乎从不开口说话。这也正常,她如今与骨肉分离不说,过往的心腹也都不在身边。
  司砚只是在盘坐在席上,认真研读着一卷佛经。
  谢宜瑶没多说什么,只是坐在了司砚的对面,像从前在显阳殿那般。
  “陛下来做什么?”
  司砚没有抬头,但是开了口。
  她唤自己陛下,这让谢宜瑶感到些微胜利的喜悦。
  “朕来和你谈谈阿母。”
  阿母,听到这两个字,司砚就知道她是来聊袁盼的了。
  谢宜瑶给自己倒了杯茶,道:“之前朕没有问,拖到现在才得了空,倒也不算迟。”
  司砚放下佛经,问:“陛下不怕茶水有毒么?”
  “你难道能预知到我要来,提前备好了送我上路的毒茶?”
  “或许是我送我自己上路。”
  谢宜瑶哈哈笑了两声,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我还是来问那两个问题的。你为何要给她供灯?你可是知道她死的隐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