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清流希望打破等级之见,而这也是他们这群人想要努力的方向,但如今世族专权的局势并未有大的改变。
  前路依旧艰难。
  章明杰喘息之际,不过一个愣神,便见一双黑色的皮靴出现在自己身前。
  他大惊失色,却见来人手中无刀,应与那些人不是一路。
  那人站在他面前,将身上的蓑衣丢给了他。
  章明杰下意识接下,却不知来人究竟要做什么。
  “我家主子命我送你出城。”
  章明杰眼中满是疑惑,自己似乎并不认识什么大人物,那人又为何要帮自己?
  见他疑惑,来人继续道:“我家主子说,在帝京之内赚够了名声,你要做的事还得去南方,在远离帝京权势的地方才能做到。”
  “待到你有能力,再回帝京也不迟。”
  章明杰快速思索着这句话,不禁问道:“可这不是天家要我们这么做的么?”
  若非如此又怎么会在帝京弄出个清风馆来。
  来人咧了咧嘴,嗤笑一声。
  “皇帝可没想过真心帮你们。”
  闻此,章明杰沉了神色,他看着来人,目光灼灼。
  “那你主子呢?又为何要帮我?”
  来人却是话语轻飘,答道:“我家主子说,文德使他明智,学识……”
  “这学识……”
  说到这他想了半晌了,仿似记不起来那繁复的话。
  “哎呀,反正,我家主子认为才学不分贵贱,不能因世族揽权而断了天下文士的前路。”
  章明杰听闻这话,微微一愣,“才学不分贵贱”……
  “你家大人可是沈自轸沈大人……”
  这话一出却见那人神色一愣,杀意已现。
  章明杰当即明白自己如今不能将沈自轸牵连进来,连连掌嘴。
  “是我妄言了,是我妄言了。”
  章明杰十分识趣地带上了斗笠,而后随那人窜入了另一道分岔口,再不见了踪影。
  而明德堂清流多人消失一事终是闹到了前朝之上。
  消失的几人中,有一两名的名字皇帝甚至都听过,在寒门当中堪为领袖,他们屡次给朝廷谏言,也为皇帝在民间赢得了好名声。
  轩帝听闻这几人消失,对于是谁动的手他心中有数。
  朝会之后,他再次招沈自轸入小朝会。
  见到沈自轸的到来,小朝会上几名老臣的神色一直不佳。
  近来,皇帝听沈自轸的言论几乎到了偏听偏信的阶段,这引得了不少人的不满。
  得闻寒门名士失踪,沈自轸却是拱手躬身,道圣上欲行之路本就道阻且长,太祖当年打江山之时亦是步步为营,才能有所寸进。
  他道寒门清流定然不会因为这点挫折也就此放弃,并谏言在江淮南北再开学社,与国学堂联手,培养更多不问出身的名士。
  最后,他在众人面前向皇帝道,改革之路必然颇受争议。
  若此行注定有一人成为众矢之的,背负埋怨与骂名,他沈自轸甘为此人。
  沈自轸言论未完,文史阁袁天正却出面打断了他。
  袁天正正是袁成杰的祖父,文士阁阁老之一。
  袁家为八大文史之家,才学底蕴深厚,轩帝本以为他该是赞同沈自轸此言,却见这位老臣垂首,朗声道:
  “圣上,沈大人谏言不妥啊!”
  “如今寒门清流当中并无能以才德服众之人,他们不过是凭着一个口号而聚集为自身谋利而已!”
  “如此大力扶持他们,恐遭不满啊!”
  沈自轸负手站于一旁,他眸色清浅地睨了一眼袁家这位老臣。
  其实袁阁老说得没错,清流当中并未出一个能令世家大族亦服气的才学大士。
  此时扶持清流,世族的矛头并不会对准那些不成气候的学子,而是在身后扶持他们的天家本身。
  无大才能却获得天家这般相助,除了天家欲削世族之权外,不作他想。
  其实沈自轸这法子是没错的,只不过用的时机却不对。
  削弱世族、扶持清流,这先后顺序被他给颠倒了过来,如今世族权势不弱,却急于扶持清流,便是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这满朝文武中,还是这位老臣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即便如此,沈自轸却是无半分担忧,只因轩帝此人看的是即时利益,即便有一个百年大计可改山河,利益不到他,他便不会采纳。
  而寒门清流如今为他赚来了民间的名声,又能让他借民间之势在朝政上暂时摆脱世族的束缚,他如何听的进去别的话。
  轩帝听闻袁阁老这话,不由沉了声色。
  “遭谁的不满?”
  此话一出,袁阁老话语一滞,他自知情急之下说了不该说得话。
  这话不就是在说皇帝治政还需看人脸色么?
  “袁阁老,孤看你是老糊涂了!”
  轩帝气得将案几之上的砚台直接砸向了袁天正,吓得旁人再不敢说话。
  袁天正为国一生,即便是先帝对他亦是客气,哪里受过这般斥责。
  他眉目一抬,因气急而满面赤红。
  “老臣愿以死相谏,求圣上莫偏信一家之言!”
  众人尚未来得及反应,便见袁天正朝御案下的台阶一头撞去。
  轩帝大惊之下,却并未见到血溅当场。
  原来,是站得最近的沈自轸以自身为垫,将袁阁老接住,但却还是被他重重撞在了台阶之上。
  袁天正看着救下自己的沈自轸,一时愣了神,他想不明白,为何竟然是自己欲弹劾之人救下了自己。
  “传太医!快传太医!”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不愿牵连
  阿笙从如意殿内出来,此时日头正上,几分晃眼,印着她的罗裙也似有流光。
  她与殿内贵人辞别后便由女官亲自相送离开,足见如意殿对她的尊重。
  今次辛黎召她入宫自是有事相商。
  辛启正托人接触窦盛康一事被人撺掇到了轩帝的面前。
  辛氏替皇帝稳住世族众人之心,此时亦未到与其决裂的时候,对于这件事怎么处理,皇帝尚未想好。
  过重怕辛启正心生怨怼,过轻又怕敲打不到位。
  最后,辛黎倒是在辛弘文的建议下,给轩帝吹了枕边风。
  大皇子自拜商博为师之后,却未正式求学。
  应将大皇子送去商博处勤加修习一段时日,也能敲打一番辛启正不端的念想。
  正是辛黎的这个举动让皇帝看清,她与辛启正未必一心,对她也更加放心了些。
  但皇帝虽是赐了她好些物件,却还是未提那皇后之位。
  毕竟一国之后身后得有强大的支撑,才能为皇帝带来助益。
  与辛启正背道而驰的辛黎在皇帝这里毕竟少了些价值。
  辛黎左右烦闷,便又将阿笙召进了宫,想探探她还有什么法子没有。
  但这一次,阿笙却是让她等。
  阿笙的理由很简单,大皇子是为修学之事而离开帝宫,这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理由让他回来。
  辛启正暂时失了大皇子这步棋,因此他不可能再放弃辛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