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阿耶阿娘!”宋常悦一见到宋夫人就扑到了她怀里,这两个月她也回过宋府,但是今日是宋常悦的生辰,能见到自己家人分外开心。
吴青看了看跟着宋常悦的一大串,咋舌道:“常悦,你这阵势颇为吓人啊,回个娘家都跟这么多人。”
宋常悦当然不会给家里人说她坠崖的事,也早跟绿柳和护卫们说过不能告诉宋家人,她:“嘉沐去了江夏,不放心我,这才多了几个人。”又说了其他事情打了马虎眼过去。
当晚宋府言笑晏晏,国公府也失了往常的平静。平时呆在偏院的下人们都忙前忙后,因为明天,卫国公陆天立就要回国公府了。
节度使应诏到长安,按例应当住在城外的官驿,陆天立在长安有府邸,当然是住国公府,但益州跟来的兵马只能扎营在城外。
陆易安心中也难得地有些激动,不仅是陆天立明日就到了,他母亲陆夫人也随着来了。
第二天看到了陆天立,以及后面跟着的马车,一股异样的情愫涌上陆易安心头,但和看到宋常悦心中涌上的情愫不一样。陆易安还在分辨是哪里不一样,就看到陆天立从马车里牵下了陆夫人。陆易安压下那股情愫,迎了上去:“阿耶阿娘,路上辛苦了。”
“务之……”陆夫人看到陆易安,眼睛就湿了。四年未见,当年那青涩的少年已经长成了玉树临风、气宇轩昂的青年,身量已经比陆天立还高,眼中是超出年龄许多的沉稳。陆夫人看到这样的陆易安,都不敢细想他是过的怎样的日子,又欣慰又心酸。
“先进去吧,阿耶阿娘。”陆易安扶着还在抹眼泪的陆夫人,将二人和少数几个随从请进了府。
一家人难得的团聚在了长安,其乐融融地用了晚膳,陆易安又和陆夫人说了些体己话,就送陆夫人去歇息了。陆易安和陆天立这才去了密室。
陆天立带来了益州的赵坡茶,陆易安煮着水,问到:“阿耶,思安一个人在益州,安排好了吗?”
陆天立高大威猛,身形魁梧,五官英挺,说话低沉有力:“没想到太宗这次还让你阿娘随行,不过就算思安一个人留下,其他一切还是按计划行事,吐蕃那边已做好了准备。”
陆易安烧开了水,将水冲到了汝窑盖碗里,那盖碗一看就养的不错,有着完美的冰裂纹,嫩芽炒制的片片茶叶被水冲开,热气冒了起来,氤氲在两人之间。
陆易安在白雾中,显得眉目更为从容舒展:“段旭他们已经出发了几天,现在应该快到东都了。因为太宗多疑,所以虎符必须他一半阳符,主将一半阴符才能调兵。这次带了两万人去江夏剿匪保粮,段家军的阴符在段旭手上。所以,现在长安剩下的这三万段家军,想动也动不了。”
陆天立点了点头:“这是长安最多的兵力,只要段家军动不了,我们的计划就成了一半。那宫中的禁卫呢?”
“宫中禁卫头子张宣最不好对付,之前阿耶你许的安西节度使才让他下定了决心。但他试探了我几次,直到前段时间我们正式立了盟约,他依旧没有彻底定心。张宣在军中征选禁卫和近身侍卫一事上,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前段时间我将这个消息散了出去,但没到太宗耳里,只让张宣慌了阵脚。太宗一是多疑,二是最不喜贪贿,张宣将手都伸到了太宗身边,那就是触了太宗最大的霉头。一旦太宗知道了,张宣就是满门抄斩的重罪,他现在只能死心塌地地跟着我们,所以他后来主动找了我。”
陆天立眼中露出赞赏之意,又问到:“太子一方呢?可有动作。”
陆易安笑着摇了摇头:“太子最近都没有动作,他和段旭的结盟应是还没定下,段旭性格保守又圆滑,到现在还没下定决心。太子只有十二率卫在手上,前段时间又受了太宗的敲打,不敢随意轻举妄动,倒是给我们造成了便利。”
陆易安将茶水从盖碗倒到公道杯,说话间给陆天立倒了一杯茶,“我放出了消息,有说太子最近改过自新,会在太宗生辰献上一份大礼尽孝,又说太子会在太宗生辰那天起兵。真真假假,太宗在长安耳目众多,都能传到他那,他生性多疑,肯定会选择相信对他最不利的消息。生辰当日,太宗肯定不会用太子的十二率卫,只会在宫中用禁卫布防,还会格外防着太子,为我们引开了太宗的视线。”
陆天立和陆易安的通信用的是玄真道长的另一种密本,只是肯定不能写的这么详细,他没想到陆易安竟做的这么细致和妥帖,连连点头:“务之,你做的不错。那长安还有哪些异动?”
陆易安喝了一口茶水,眸色暗了些:“前几日郑王派人对段嘉沐动了手。”
陆天立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眼里还是闪过了一丝诧异:“郑王是太子的拥趸,段旭是太子要拉拢的兵力,为什么郑王要对段嘉沐下手?”
“郑王虽然拥护太子,但端王手握安西道,那是去西域的必经之路,两人相交多年,所以太子最信任和最依赖的却是端王。郑王的母妃老太妃和端王的母妃斗了一辈子,他们俩一直是面和心不和,我猜郑王也不是真心支持太子。”说到这,陆易安停了下来,为陆天立添满了茶,才继续说到:“上次段嘉沐成婚的时候,郑王的嫡子李淑对……段小夫人不敬,当晚就被人打折了双手。段嘉沐不仅没帮忙,甚至连问候都没一声,郑王父子对段嘉沐也有了恨意,可能是想除了段嘉沐折了太子一党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