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六娘明白,武德帝和孟简之的意思。
  如今的大周本就是一片破烂不堪的废墟,是推倒重建的最好时机。
  其实……六娘看着孟简之改过的大周律,要比她阿爹当年写的那一版温和许多了,想来推行下去,也会更顺畅。
  灯火摇曳间,六娘轻轻合上了书页,她回过头,却发现芷兰正在画她的小像,她抿唇,想从她手中夺过来,可芷兰飞块地放到身后,六娘已经看见了,是她在灯下读书的模样。
  芷兰说,“郡主……我,我只是自己画着玩儿。”
  六娘垂眸,却也不再夺她的小像,说,“等我读完了,你记得将这书册还给他。”
  “嗯!”芷兰说。
  芷兰将书册还给孟简之的时候,自然是将小像一同交给他的,芷兰说,“郡主最近一直在看大周律,看得很认真,茶饭不思。”
  孟简之点点头说,“若她愿意看得话,这些你也可以拿给她看,上面都有批注,她看起来,应该会容易很多。”
  芷兰点点头,“听说,陛下生了公子的气?”
  “没事,不用担心。”孟简之笑了下,轻轻说。
  芷兰点头,想着没什么事,便也不再多问了。
  芷兰再也没有听见过孟简之的消息,也很少去找他。
  直到今秋十月,王贵妃诞下麟儿。
  阖宫上下都在为贵妃庆贺,贵妃诞下麟儿的时候,六娘就在寝殿外侯着,她听到一声孩儿的啼哭,和长平一起站起身,去里间看王贵妃。
  王贵妃刚诞下孩子,身子尚且虚弱。她拉着六娘的手,问六娘。“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是个小皇子。”六娘说。
  王贵妃却微微蹙了下眉头,有些失落,她知道前些时日,孟简之就为储君的事情得罪了陛下
  ,她很怕……
  六娘让奶娘把孩子抱过来,将孩子交给王贵妃,她握着她的手说,“娘娘不用担心,小皇子命好得很,一定能一生顺遂,喜乐无忧。”
  王贵妃抱着孩儿,说,“那就借你吉言了。”
  却正听着外面传来道喜的声音,福公公说,“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贵妃所诞之子,必乃麟儿,外面虹光万丈,正有成群喜鹊立于殿房之上。”
  六娘听了,便也隔着窗纸望过去,竟真有虹光万丈,六娘握着王贵妃的手说,“娘娘,快看,上天保佑,小皇子一定会平平安安。”
  王贵妃顺着六娘的视线望出去,眼边落了泪。
  武德帝见那虹光万丈,听着众人道贺,也很欢喜,此时却并来不及想储君一事。
  六娘这个月时常会去长熙宫,帮太医一起照顾王贵妃和小皇子。
  王贵妃的身子好得挺快,只是因为当年跟着武德帝东奔西跑的时候有些亏损,所以,还得慢慢养着。
  可有小皇子在身边,王贵妃好像心情好些,便好得更快了些。
  六娘很喜欢逗小皇子,因为她觉得小皇子好像真的很喜欢她!属她来的时候笑得最开心。
  宫中的日子似乎在平稳过着,直到那天,她正在读书,芷兰进来说,“郡主,听说公子又在早朝同陛下提了易储之事,陛下发了大怒,满朝文武都跪着不敢说话,散朝后,孟大人仍在承平殿外跪着。”
  六娘心中一跳,但她没有说什么,仍是向长信宫行去,她看了一日的书,什么都没问。
  入夜的时候,芷兰说,“郡主,听说,公子还在承平殿外跪着。”
  六娘顿了顿,蹙眉说,“陛下没有说什么吗?”
  “听福公公说,陛下仍在气头上,说……公子愿意跪着,就让他跪着。”
  六娘望了望外面的天,似乎要落雨了,她想了想,问芷兰,说,“福公公有没有说,大周律,推进的如何了?”
  芷兰说,“听福公公的意思是,还在起步呢,陛下也是因为还需要公子推行律令,所以,暂时没有发落公子。”
  六娘抿了下唇,说,“芷兰,你放心,既然福公公这么说,便说明,陛下不会将他怎么样。”
  这夜六娘睡得不太安稳,她听到外面好像落起了雨,雨珠打在院中芭蕉叶上,噼噼啪啪没有尽头。
  她醒来的时候觉得有些乏累,侍女给她梳了妆,她便去给太后请安。
  到长秋宫的时候,她才知道,孟简之昨夜在承平殿外跪了一夜。
  太后正摇着头说,“真是个倔脾气……”
  太后见六娘进来说,“长宁,这一对君臣都是倔脾气,哀家想着,还是你去劝劝孟大人。易储是大事,他也得给皇帝时间考虑考虑,非要跪在殿外逼迫于皇帝?大周律令的推行正在紧要关头,他们打算僵持到什么时候?……”
  六娘垂头,“我……”
  皇太后不允她拒绝,“长宁,你好言告诉他。皇帝是君,他是臣,总不能等着皇帝给他台阶下。若真将皇帝气急了,做出什么事来,哀家也不一定能劝得动。”
  六娘垂眸领旨去了。
  梁上的燕子,在芭蕉树下躲雨,六娘在檐下立着,望着檐边的落雨成线,不住地望下落,打在芭蕉上,一串一串地啪嗒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