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六娘抬眸,透过珠帘,看向他单薄的身影跪在那里,却那么倔强。
她摩挲了下指腹,她当然知道,无论太子当年是年幼还是受了蛊惑,都是他亲手射杀了肖臣毅,福王和献王都这么招供,可她什么都做不了,因为他是太子,是大周的储君。她动不了他,因为陛下不会为了她动太子。
如今,他是要干什么呢?陛下怎么可能应允他?六娘蹙了下眉头。
武德帝握着手中的折子几乎被揉碎。
孟简之却似没有体察到武德帝的怒气,仍凛声说,“太子当年射杀肖将军,按照大周律令本该圈禁,陛下百般教诲,可惜太子本性昏庸,玩物丧志,挥霍无度,多疑反复,毫无半分储君之度。臣请陛下废太子,另立储君。”
武德帝蹭地站了起来,捏紧拳头,可他垂头看着眼前孟简之重新修订过的大周律令,叹口气说,“朕知道,你是为了长宁……可长宁也是朕的甥女,朕不会让太子伤了她,哪怕朕百年之后。”
孟简之顿了顿,缓缓抬起头,看向武德帝说,“臣,是为了郡主,也是为了大周社稷,臣知道,没人会向陛下献此言,那便由臣来向陛下献言……”
武德帝将案上的折子退落,说,“放肆!你如今是恃宠自骄,放下亲军都尉府的事情,跟着长宁去汝宁,朕并没有说你什么……可朕要你在朕百年之后好好教养,辅助于太子,你却同朕说,你不愿意,是吗?若是你不愿意,你对朕来说,也没什么用了,朕索性!便将你革职,交大理寺发落!”
孟简之抬眸看着武德帝,眸中却不见动,说,“陛下……大周律令的推行需要强硬的手腕,更需要君臣一心,太子不是能同臣君臣一心的强君……否则,臣的下场只会比当年的肖将军还惨。”
“你怕什么?朕还没有死!”
“臣不怕死,这大周律令,是肖将军也是臣的心血,臣只怕,陛下一心想要的承平盛世,最后会随着这大周律付诸流水。”
武德帝扶着额,站在皇座之上,垂头看着孟简之,他忽而觉得这把刀变得锋利得几乎不受控了,他说,“你知道朕一心要推行大周律,当年朕为了大周律折了肖臣毅,如今不能再折了大周律苦心培养起来的你,所以,你才敢这般威胁于朕!是不是?!”
孟简之又俯身在地,说,“臣,不敢!”
“你不敢?!还有你不敢的事情吗?!”武德帝将另一只杯子摔向他。
“臣,已将修订过的大周律承给陛下,臣就算死了,陛下一样能找到人推行这大周律,臣不至于自大到,以自己的生死威胁陛下。”
武德帝知道,他是这么说,可这大周律是他写的,没有人比他了解。何况,当年肖臣毅就是为了这大周律,得罪了无数贵族皇亲,才落得惨死的下场,那群皇族亲贵杀肖臣毅,也是威胁武德帝,对武德帝要推行大周律不满。武德帝找一个手腕强硬,不怕生死,同他君臣一心,且能将这律令推行下去的人有多难。
武德帝自知身子不好,他提拔起来孟简之不容易,如今已经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推行大周律。
武德帝看着跪在眼前的他,叹口气,说,“你先照朕说的开始那几处律令,一切贵妃腹里的胎儿平安出生后再议。”便转身走出了承平殿。
可孟简之和六娘都知道武德帝不过是在敷衍他,武德帝并没有易储的心思。
六娘在帷幔之后,看到孟简之缓缓起身,走出了承平殿。
皇太后一直没有言语,自回长秋宫歇着了。
六娘回了长信宫,却一直想着今日皇帝和孟简之说的话。
武德帝,肖臣毅,孟简之这样前赴后继都是为了大周律令。
她问芷兰说,“芷兰,你读过大周律吗?”
芷兰摇摇头,“将军写的兵法我倒是常读,律令却没有读过。”
六娘说,“既然这大周律令,是孟大人修订过的,估计现在只有他那里有,你去向他借来,说我很想看看。”
芷兰笑应了。
第二日便从亲军都尉府借来了这大周律令。
六娘点着灯细细地读,她只是觉得有些奇怪,孟简之做的批注很详细,总像是……像是在给她做解释,好像早知道她会读似的。
夜里,芷兰见六娘在读书,还捧了一碗冰雪冷元子来,说,“郡主吃点再看吧。”
她吃了一口,便知道,这不是御膳房的做法,这是……是他做的。
她虽然很想吃,还是抿唇,将这冷元子推远。
芷兰也不好再劝。
六娘挑灯读了半夜,方知道肖臣毅,武德帝,孟简之一定要推行这大周律了。自古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武德帝想要的是一切依大周律行事,哪怕是皇亲贵族犯了刑罚也要依大周律严惩。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田地,赋税,军功,郡县,爵位,官制的大大小小数千条律令。
如今的大周,一切都是依着前朝旧例推行。要是依着大周律去做,则无异于将一切推倒重来,尤其对皇亲贵族则是伤筋动骨,难怪……当年献王设计陷害肖臣毅,朝堂上没有几个人为肖臣毅说话,肖臣毅被杀,武德帝也不得不暂时向他们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