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甄夫人顿了顿,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说:“我名罗敷。”
“罗敷??”吕思彤一愣,又问,“哪两个字,是日出东南隅的那个罗敷?”
“你竟知晓这首诗?这首诗在我小时候就已经广为流传。”甄夫人低声说,神色有些忧伤,名字必然是寄托了一些什么,可惜没能如愿。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讲述的是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被路过的使君相中,她不卑不亢地回答自己是个有夫之妇,虽然丈夫只是个普通人,但他们十分相爱,便对使君夸张表述自己的丈夫多么优秀,拒绝这位使君的求爱。
秦罗敷是冀州邯郸人士,以前信息流通缓慢,这首诗在冀州流传得较为广泛。
甄夫人也是冀州人,不过是冀州无极人士。甄家曾经也是高官门第,衰落已久,因此家中最初对她的期望不过是嫁一个普通人,能够相亲相爱,像《陌上桑》中的罗敷一样,哪怕有高位者追求,也不换的情谊。
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后来天下大乱,家中经商积攒了钱财便想谋取仕途,将她嫁给了入主冀州的袁绍之子袁熙。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秦罗敷的丈夫是个普通人,但被描述为一个豪门权贵的样貌,以此来拒绝使君。
甄罗敷的丈夫的确是个豪门权贵,这样的身份,是不会遇到一个敢相中她美貌的“使君”的。
世事难料,丈夫死了,邺城破了,来了一位相中她美貌的另一个权贵,并且没有拒绝的余地。
“甄罗敷……罗敷……好听。”小吕比划了个大拇指,又听甄罗敷说,罗敷这个名字当时在冀州并不算少见,或许是受了《陌上桑》的影响。
有点类似于近代流行过的“梓涵”“子轩”之类,又或者是更久远一些的“建国”“建业”之类,是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地区的流行名字。
闲聊一路,回到了村子,曹昂解了护腕放回背包,把背包也还给了吕思彤。
推开门走进老妇人的家里,室内一众村委主任、副主任、书记、委员等都齐刷刷投来视线。
鬼魂们都很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听刘备解释两句,讲解对应汉时的相似政策,扫了眼鬼魂们,没看到老杜,心想真的回墓里去了也好,减轻了不少的压力。
注意到她视线的刘备说:“你们溜出去也不知会一声,杜子美发现你人不见的时候吓得脸色苍白,出去衣架子上取了条围巾披着,这会儿应该是在屋后面。”
小吕正要再出去,座位上的主任站了起来,十分热情地说:“哦!这位就是之前协助高陵博物馆、成博找回文物,还协助破获了特大文物走私案、以及协助侦办三十年悬案的小吕同志吧!”
“呃……客气了客气了……”吕思彤被拉着坐下,视线看向门口的曹叡。
曹叡已经看见了在屋里的曹丕和曹植,他一言不发,拉着甄罗敷扭头就走,一个拐弯绕到了屋后面。既然那位杜子美在,就顺便问一问,都是唐朝的文人,或许知道些什么呢。
曹昂和曹冲想了想,也绕到了屋后去。
而屋内的曹丕、曹植、张春华、刘备同样也看到刚才站在门口的曹叡和甄夫人,曹丕面色阴沉,逆子居然装作没看见他?
曹丕站起来立刻跟了出去,曹植便跟着曹丕一起出去,张春华这才反应过来那个披着长发及地一身单薄衣物的鬼是明帝,也立刻跟了出去。
“……”吕思彤担心老杜被他们误会,也站起来就要走,又齐刷刷一片视线盯着她。
吕思彤受不了这么多目光,感觉肢体都变僵硬了,她一言不发板着脸走出屋子,引得一众村委疑惑。
村委员也起来跟出去,却见她一个拐弯绕到了屋子后面,跟过去查看,见她此时紧紧抱着一个老头子!
“嘶……”村委员倒吸一口冷气,没有声张,回了屋里。
村委员没声张,便回了屋里。
几位同事见没把人叫回来,就问起原因。村委员心想,说人家一个小姑娘在屋后和个老头子搂搂抱抱有些不妥当,可突然出去总得有个理由。
便说:“她在上野厕。”
“……”
屋后。
吕思彤努力维护杜甫,无奈劝说道:“真的和杜甫无关,你们汉朝鬼不能仗着鬼多就欺负唐朝鬼呀。”
杜甫小老头披了一条旧围巾,死死拽着围巾面对冤枉没有要逃走的意思。还记着她说的唐朝鬼可能有距离限制,太远了就会回到墓里重新长眠,但维持实体化可以保证不会被传送回墓里。
他还没能和诸葛丞相说上一句话呢,怎么能就躺回去!!!
断腿还没缓过来的曹植靠在墙上休息,其他鬼魂几乎将杜甫围住。曹丕和曹叡面对面,两个鬼的脸色都很不好。
曹叡没有给先帝行礼,站得笔直笔直的,下巴微微扬起没有半点年轻时的隐忍温顺谦卑,眼里是按不下去的对曹丕的厌恶。
曹丕也是如此,他生前一直迟迟没有立太子,一直到临死前才做出决定,就是因为对曹叡这个完美人选不满意。
他赐死甄氏的时候,曹叡已经十六岁,什么都懂,什么都看在眼里了。但是曹叡这个不孝子非常会伪装,让他去给郭氏当养子就去,还非常孝顺;让他打猎的时候杀只小鹿,就跪下来哭啼啼地求饶,整天一副谨慎畏惧天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