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对齐昭昀再没有什么徐徐图之了。
  倘若不了解一个人,那么对他身上所有的苦难都很容易忽略,因为世间就是各有各的苦。然而一旦明白这个人如何超凡脱俗,如何与众不同,有多么多么好,那么这种疼痛立马蔓延,成了切肤之痛,成了坐立不安,成了肉眼可见的溃烂与溃退。
  疼痛不可抑制。
  顾寰咬住嘴唇,隐约觉得愧疚。他自己的人生也并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余地,留不下走上死路的长姐,救不活正在病亡的云霁,非得攻破齐昭昀的城池才能与他相识,也从未有不做将军的那个选择。
  人生没有回头路。
  于他而言与君相逢是一大幸事,然而对齐昭昀而言呢?
  这心思转得太快,齐昭昀并没有跟上。而顾寰显然也不能就此请求对方的原谅,他说不出口,于是闷闷不乐的继续吃饭,未免齐昭昀探究或者担忧,还是草草的结了个尾:“前朝是对她们不好……可这样烧杀抢掠,为祸天下,未免太……”
  太什么他没有说,反正齐昭昀都明白。
  小将军耷拉着耳朵不高兴,齐昭昀对巫祸这部分倒是清清楚楚,知道没有什么好安慰的。毕竟将来她们必定卷土重来,要天下流血偿还,现在骗顾寰说其实什么都不会发生也并无什么作用,顾寰更不会相信。
  何况小将军不是泥塑木雕,他有心,有心自然会难过,会明白人世多么可怕,可贵的东西又多么少。
  小将军征战天下,手上也染满了鲜血,怎么会不明白人命的脆弱,战火的野蛮,人心的幽微,天下所有的黑暗?
  他倒是希望巫烛能够人如其名,点亮天下,给小将军照路,让他一直顺畅前行,笼罩在光明之中。可世上哪有这样的事?
  齐昭昀也不再说话了。他早以为自己习惯,只有面对小将军的时候才从心中涌起“这不公平”的冲动,似乎又尝到少年时候的愤怒。好人从来不得好报,披肝沥胆未必得偿所愿,心血尽浇也可能换来国破家亡。
  在小将军身上也同样如是。
  他早不是天真纯良的人,只是难得对自己说,但小将军值得,天下人都值得,值得一个清平盛世,只得一个海晏河清。
  吃过饭,顾寰和齐昭昀出门往议事厅去。时辰还早,宁王恐怕这半天也没有闲着,不急着赶过去,顾寰就带着齐昭昀绕路往营内随处乱走。这些军士都知道又来了两尊大佛,有些人是认识齐昭昀的,纷纷站起身打招呼。
  跟着顾寰到江东去的人并不是个个都和齐昭昀的人交过手,领会过他的锋锐辛辣的人不过十分之一,幸而顾寰也在这十分之一里面而已。但认得出齐昭昀的人都难免对他有几分敬意。
  以雄师百万换得投降不算意料之外,负隅顽抗能做的漂亮又倨傲就十分值得敬佩,刀尖上舔血的人不会一味把失败的人看成弱者。何况齐昭昀看着就是一副儒将风度,深不可测,顾寰的兵都和顾寰想的差不多,不服气里带着难言敬畏,倒是在齐昭昀的意料之外,让他亲和得远超众人所想。
  顾寰是知道齐昭昀的好,但也没有料到他会这么快就赢得人心,简直是他亲眼看着聚过来的将士脸上的神情和心里的想法都迅速的变了,倒戈到了齐昭昀这一面。
  ……幸亏他没有和全盛时候的齐昭昀对阵过。
  顾寰还没有觉得世上有自己拿不下的城池过,眼下就很肯定的承认了,他拿不下齐昭昀坐镇的城池。
  他倒是对齐昭昀赢得人心乐见其成,并没有自己的威信被削弱了的不服气,和齐昭昀一路慢慢走到议事厅,一路上不知道见了多少人。这都怪赵朔对齐昭昀深藏在宝匣之内,就连朝堂里那一群老臣也对齐昭昀好奇,但就是见不到真人。后来齐昭昀再一病,江湖中就只流传着他那本书的简略手稿,还是赵朔传下去给他们看过的。
  顾寰对此也略有耳闻,有的人探听消息甚至探听到了他这里,想问问齐昭昀是什么样的人,是否值得商王如此珍而重之。
  齐昭昀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顾寰也想知道。
  第三十五章 ,登基
  齐昭昀是什么样的人,恐怕世上没有人比师夜光和巫烛知道得多,可惜他们二人的感受不能为人所知。而顾寰所看到的齐昭昀只能让他动容,并非前来打探消息的人群所感兴趣的。
  倘若拿着这个问题问齐昭昀,他也说不出什么。
  这问题注定没有答案。
  顾寰以为他是温文尔雅,学识广博,算无遗策的高岭之花,却越来越觉得只凭言语无法说明白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他知道的越多,能说出口的话就越匮乏,他的语言乏味,却仍然用眼神描摹,试图描摹出一个形状。
  就像用手在冰上摩挲,使之融化出一个人的形状,齐昭昀从中一步走出,就这样到了他的面前。
  同样的,他也不知道在齐昭昀心里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至少顾寰知道自己不恨齐昭昀,甚至暗中为这场相逢而感到庆幸,但对齐昭昀而言顾寰是敲响丧钟的人。倘若被他迁怒,甚至暗恨,顾寰都没有办法为自己分辨。
  当年那个从燕川郡一路而来的少年其实至今也不明白人们为何互相攻伐,不明白为什么历朝宫殿都会倒塌,不明白天下怎么血流漂杵,不明白风烟为什么泛黄。
  他并不真的觉得死去的都罪大恶极,更不觉得自己就一定是正义之师,不过是燕川郡的儿郎自幼就明白,不拿起刀剑,不扛起旗帜,就什么都守不住,什么都留不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