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她一抬手,手腕上环佩叮当,锦衣滑动,倒叫沈绮猛然认出来了——
  她正是今日寿宴上坐在首席的年轻夫人。
  沈绮没看清脸,但隐约认得出这身华贵辉煌的装扮。
  她是位官家夫人——沈绮心中警铃大作。
  这么年轻,就能坐年已花甲的六品官夫人的首席,那她夫家的官位,定然不在六品之下。
  沈绮暗自后悔,她不是自己这位商户娘子该攀谈的人。
  孟氏也觉得意外。
  她方才见沈绮热忱相邀,只当她有意奉承自己,等上了车,她见沈绮竟全然不认识自己,才略略吃惊,又见她好言好语地安慰身边的丫鬟,更生出几分好奇来。
  随行的侍女再三提醒她,这户人家看车马打扮似乎是商户,万万不随意攀谈。
  她偏不。
  她觉得沈绮很有趣。
  她实在喜欢有趣的人。
  毕竟,生在祖祖辈辈谨记圣贤之道的名门之家,她见过没趣的人,实在太多了。
  她见沈绮实在不认识自己,决定先自报家门。
  “沈娘子,你知道河东省的孟城吗?”
  沈绮听着耳熟,却实在不记得在哪儿听说过,这个地名在她脑子里盘旋了许久,终于叫她想起了幼时在学堂上读过的圣贤书。
  “河东孟城……似乎是两千年前的圣人——孟珣,孟夫子的故里。”
  孟娘子笑着点了点头。
  “我是河东孟家第四十六代承圣公的女儿。”
  从小到大,都没有人轻易夸过她的美貌。实在是因为有另一个更大的名号,把这惊人的美貌生生压了下去。
  河东孟氏,千古圣人之后。
  这世间的纲常道理,一大半都是孟圣人写出来的。
  世代承圣,身份矜贵,贵不可言。
  沈绮闻言,肃然起敬。
  的确,夫君的品位再大,美貌再怎么惊人,都抵不过“圣贤之后”,这个古往今来都响当当的名头。
  沈绮比学堂上坐得都直,乖巧点头。
  “好,我记住了。”
  她随即一笑。
  “我是本省平山县内白河镇上沈家的女儿。”
  孟氏闻言,略略吃惊。
  她自幼生在一重重的礼仪规矩之中,偏生是个最烂漫的性子,硬生生被圣贤之后的名号,困在这儿不合礼仪、那不合规矩的套子里。
  眼前的沈娘子,当真是一位套子外的人。
  “我也记住了。沈娘子,你笑得真好看。”
  沈绮又一笑。
  “人笑起来总是好看的。可我家大姐说,我说不该总这么笑,尤其是不该对谁都笑。可我想,笑一笑值什么,为什么要分出个高低贵贱?”
  孟氏听得新奇,越发想和她多说些话。
  两人年纪相仿,话语相投,你一言,我一语,低声聊了一路。
  临下车的时候,沈绮顺手扶她一把,这才发现她的重重锦衣之下,腹部明显隆起,分明是有了身孕的样子。
  孟氏刚下车,立即又有侍女过来打伞,遮住她的身影。
  她略一皱眉,随即转身跟沈绮说话。
  “沈娘子,我家明日要办赏花宴,你来吗?”
  “夫人!”
  身边侍女又开口阻她。
  孟氏不打算理会。
  沈绮原本再不想去官家宴会,可瞧着眼前美人儿亮晶晶的眼睛,又忍不住改了口。
  “若有人请,我就去。”
  可恶,美人儿的魅力真是难以抵挡,怪不得谢聿铎总是那么听自己的话。
  孟娘子笑得明艳,纤手一挥。
  “我请了。”
  第106章 河东孟家
  次日一早,沈绮照着昨日官眷寿宴的规格,盛装打扮,坐车去了康平街的文府,赴那位孟娘子的赏花宴。
  她想着,今日必然又是官眷如云,心里依旧忐忑。
  等进了文府,沈绮带着小绫,跟着引路的丫鬟,一路到了后花园,这才发现,孟娘子的赏花宴只请了自己一个人。
  一主一客,一桌两椅,相对赏花。
  怪不得那侍女拦她,这场的赏花宴,显然是她临时起意,只为了邀沈绮前来做客。
  这位孟氏娘子,闺名清徽,比沈绮大了两岁,乃原太子少傅兼从一品礼部尚书黄汝良的外孙女,正一品承圣公孟允正的女儿,京中大族新科进士文博远的娘子。
  她的父亲孟允正,是圣贤一脉袭封主祀的嫡系后人。母亲黄夫人,也是出身礼部尚书之家的名门闺秀。
  河东孟氏,一族上下老小,吃饭有吃饭的规矩,走路有走路的礼仪,就连无人独坐的时候,也要时刻谨记圣贤之道。
  偏生孟清徽这个最小的女儿,打小便是最自由散漫的性子。
  为此,出身世代书香的黄夫人没少为她费心,耳提面命,殷殷叮嘱,费了好些年的心血,顶多叫她勉强做好表面功夫。
  背地里,她还是有股子反叛的劲头。
  黄夫人心惊胆战地把这个生来不乖顺的女儿抚养成人,眼看小女长成,出落如花,又费心为她筹谋婚姻大事。
  终于,孟清徽在十七岁那年,顺利嫁给了新科进士文博远。
  黄夫人可算是放了心。
  文博远,号松轩,比孟清徽大了三四岁,出身京中大族,他的父亲本是孟清徽的外祖父、礼部黄尚书的门生。
  这位文官人出身名门,长得斯文俊秀,气宇轩扬,刚过弱冠之年就金榜题名,实在为家族的门楣添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