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这几位书生虽看着文弱,但如今阿桃这食肆雅间雅座生意,最开始起来时多半是靠这几人吹出去的。无论是为张老大人还是这些书生,阿桃都不肯收钱,只叫他们将纸条带到。
  因要离家几月,常平安这两日一直跟在阿桃后头,阿桃炒菜他添火,阿桃走哪他都要跟着。
  “有信!”二妹从门口探头,喊了一声。
  阿桃还有些奇怪,“什么信?”
  “是官府的信差呢,说要有信要给常大哥。”二妹也不知具体所谓何事,只匆匆喊人。
  二人一道出门去看,外头果真是个信差,生的也高壮,穿的正是差服,牵了一匹马,面上一副沧桑模样。
  常平安上前要接信,这信差却没给,反而是叫常平安将户籍文书拿出来给他对一对。愈发叫人生出几分好奇,常平安没多话,去桂花巷讨文书,阿桃将人请到店里坐下,又叫顺子上了一盏饮子,方才问道,
  “您这是打哪儿来?”
  信差常年常年风餐露宿,一盏饮子一口就吞完了,一揩嘴巴,方道,“这信是京里送出来的。”
  阿桃便也不再问,横竖等常平安回来就知道是什么事儿了。回后厨前叫顺子再端一碗饮子,又叫禾苗去端两块饼子好叫这位差爷垫吧垫吧。
  外间顺子认字儿,会念信,但常平安还是捏着信叫阿桃出来帮着看,阿桃先给了一串铜板谢过信差,这才撕开信。
  信上自己苍劲有力,阿桃表情几番变换,末了漏出喜色,千言万语只化成一句话,
  “宝妞——是宝妞!宝妞找着了!”
  虽知道救了那些大人物的性命,可不曾想过人家真会记得市井小民的祈求。
  常平安一遍又一遍问是不是真的,阿桃点头,声音也有些哽咽,“是真的——是真的,如今被上回那位大人救出来接到府里暂且住着,你快些去!”
  快速想了一遍,阿桃声音都变了调,“对了!方才问了那位信差,他这几日也要出发回京,你快去追他,使些银钱求一求,跟在他后头,信差马快,你一路跟上还能蹭官家驿站歇脚,沿路匪徒也不敢劫掠。”
  常平安急匆匆又去撵那位才离开的信差,幸而这信差说了他住在哪个驿站,这观南县正是他此行最后一地,正是打算歇个脚就沿路回去的。
  常平安若是跟他后头,自然也不必像先前一样同商队一道,绕好几个州府方才回京,而是直接快马加鞭赶路进京即可。
  且这信差正是京城人士,对那儿熟悉,无论是京城里头规矩或是其他注意,都十分熟悉,有什么事儿朝他问一问,好过遇着什么事儿了抓瞎。
  这信差回程在观南县内亦有差事,因此只比常平安原先计划的跟商队一同出发早了一日。阿桃没出城去送,常平安天都没亮就出城了,跟阿桃说过,又摸了摸她眉眼,这才离开。
  阿桃床边空了,心里好似也空了一块。
  常平安一走,阿桃便觉得身边彻底空落下来,寻常在店里忙碌倒觉得没什么,等一回家却觉得家里都冷清不少。
  去年端午常平安从府城回来,今年只怕连中秋都赶不上了。
  端午节阿桃领着店里活计包粽子,明儿端午,来店里吃饭的客人一人送一枚小粽子。
  等街边有小贩开始卖起了番柿,阿桃便叫禾苗出去采买时多买番柿,挑的都是个儿大,只生吃酸酸甜甜,格外开胃。
  除了店里日常用的,其余都是买了来熬酱的。如今炸鸡配这算不上什么惊为天人,等回头洋芋熟了,炸薯条沾酱才叫不错呢。
  中大街有阿福看顾,店里顺子管着账目,尤四则在门口烤串揽客。禾苗深知阿桃器重她,故而学字认真,如今虽在店里负责上菜事宜,但寻常采买之类的事儿阿桃渐渐放开手叫她去办。
  二妹大大咧咧,也是阿桃慧眼识人,她厨艺进展十分迅速,如今炒个小菜全然没什么问题,再磨练些时日,想来也能出师了。
  京城时兴这各式饮子,许是由赶考的书生跟来往的行商口口相传,端午过后,窗口饮子卖的更加紧俏。
  阿桃专门打了冰鉴,日日都要买冰做些冰酥酪或冰饮。
  若要图个便宜,那冰冰凉凉的酸梅汤既解暑,还酸甜,二文钱一杯,亏的阿桃高瞻远瞩,如今这窗口卖饮子的生意比那些说书茶馆的生意还要好些呢。
  虽说每日生意还算不错,但要添置的东西也多,店里也常换新,单那琉璃盏便叫打碎了几个,再有同衙门上下打点。
  先还有几个吃饭时闹事的,都是些惫懒的闲汉,再贪生怕死不过的,喊了衙门的人来,还没将人拉走腿就软了,逼问出幕后主使,果不其然是先前同刘掌柜的一起来吃饭的人。
  人家是觉得如今常平安不在家,只留个女掌柜好欺负,却没想到阿桃竟真敢拽着人上门来,这几个闹事的闲人虽平日里无所事事,可也怕衙门,故而将事儿抖落个干净。
  阿桃知晓这事儿若是不解决,往后麻烦数都数不尽,故而请了梁文梁武弟兄二人,求官府论律处罚。
  若是求情,两边私了倒能少受些皮肉之苦,不过人家家里拎着厚礼求上门来,阿桃却不肯放过,直到刘掌柜的携各家酒楼脚店饭庄掌柜的前来说情,阿桃这才勉强松了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