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二妹声音大,能将这饮子说出花,很快来买饮子的人就沿着墙根排了一排,二妹在里头忙的脚不沾地,也有人好不容易排到前头,见台上有糕点,见这些点心可爱,便又问这糕点怎么卖,连带着点心也卖出去不少。
装饮子的杯盏用了竹筒替代,西南竹林多,到了春日里一夜过去竹子都要拔高几尺,故而收些竹筒并不费事。
这排的人多,便有人去店里歇脚点个菜尝一尝,也有店里客人见外头人多排队,瞧着热闹便也要到外头看看究竟是卖什么东西。
爱凑热闹的不少,今儿头一日,本来就便宜,家家户户连糖水都舍不得冲一口,如今有这引子,既泛着甜丝丝的味道,喝下去冰冰凉凉格外解渴,可比买糖水划算多了。
当然,抹茶牛乳、茉莉牛乳之类的牛乳茶要贵些,似竹香乌梅一类的价儿就低的多,本钱也不高,这饮子做的正是薄利多销的生意。
如今饮子的窗子一开,阿桃便给店里又新招了一个伙计,名唤尤四,长相滑头,性格也滑头,不过也有好处,揽客的本事是一等一的。
如今正顶了二妹原先烤羊肉串的活计,如今门口可不止烤羊肉串猪肉串,这时节菜蔬多,还有烤韭菜烤蘑菇之类的吃食,天一暖和起来,原先冷清的夜市也摆开了,阿桃这烤串的摊子也热闹些,常有客人点一把串,再打半两酒来喝。
店里人虽少了些,但到月底盘账,钱却没少赚,只因雅间日日满座,逢节日甚至还得排队,如今节多,逢节便邀好友相聚,大些的酒楼饭馆既价儿既贵,味道也差,阿桃这食肆正是好去处,环境清雅,外间虽都是些平头百姓,可里头雅座雅间都是文人墨客。
店里最后一位客人走完,已是夜深了,常平安前几日在山洼里看田地放水一事,今儿下午来了食肆一趟,便早早回桂花巷收拾行李,方才他跟宋妈妈已经在桂花巷那头吃过了,今儿到黄昏后太忙,阿桃方才啃了几个饼子,这会儿也不知是不是被噎住了,正打着嗝儿呢。
将阿桃接回去,常平安继续收拾,他正打算过几日跟着一行商队去京城。
路途遥远,阿桃心底还是有些担心,对着烛火,将银钱都缝在他里衣里头。
第62章 进京
“这五十两银子我特地换成了银锭, 应当够你到京中花销,留了几两碎银在荷包里头平常花用,这一路万别亏待自个儿, 如今家中银钱尽够, 不必想着省着花销, 人才是最要紧的。”阿桃怕他不舍得花用, 千叮咛万嘱咐。
常平安点头,搬了凳子坐在她身边, 看她指尖针线翻飞。
“那一行商队是哪日走?”
“七日后, 得绕些路, 先去江州再到延州,最后才去京城, 怕是得三五月功夫才能赶到。”常平安喉结微动,见阿桃扯不断线,头发还急得散下一缕, 便接过去, 轻轻一拽,长长的线便叫他扯断了。
阿桃将那缕头发别到耳后, 常平安心底万分不舍自是不必说, 两人手握到一起, 他们是这世间最契合的人。
跟着商队去京里, 要耗费三五月功夫,回来又是三五月,想到常平安得有大半年不回来, 老是实说阿桃心里也有些难以言说的堵意。
二人还未分开这么久过,常平安搂紧怀中人,吻在她眉心, “我给你买京城最时兴的钗——”
“你平安回来就再好不过了——”
帐曼落下,一室春光。
食肆里头自有了饮子,那些书生下午也爱来坐坐,吃一口点心喝一口茶。
今儿外间人多,禾苗抽不出手阿桃便也帮着端了两回菜。空托盘倒手,掀开帘子正准备回灶间,就看门口几位书生连让她留步。
却原来是许久不见的张老先生那几位学生,今儿有些稀奇,几人竟一道过来了。
见着阿桃先是拱手,
“娘子,老师他先前感染风寒,如今大病初愈,连月来连进食都有些困难,他老人家嘴刁,那些吃食磨成糜更是难以下咽,今儿正是来找您,还请您做些病中人适口的菜。”
阿桃有些惊讶,赶忙问道,“却不知他老人家是什么病?病了多久?”
打头那位书生答到,“是风寒之症,算来一月有余了,总断断续续不见好。”
“可有寒咳?”
几人点头,“正是咳嗽,夜里更甚。”
阿桃忽然想起与常平安成婚前夕,张老大人便说要来贺喜,后来不见人来,想着怕是有事耽搁了,却原来是病了。
思及此,阿桃愈发懊悔,怪道这一月来不见张老先生钓鱼过后来食肆吃饭,还当是人家吃厌了店里菜式。
先时张老先生帮她一回,还留下地址叫她遇着麻烦去府上留话,这些日子阿桃竟也没想过去瞧一眼。
叫几人先坐下,阿桃立即去灶间,炖了一盅姜枣核桃汤,又用梗米煨了一小罐粥,待米粒沸腾,切姜丝葱白瘦肉,剥了嫩玉米紫苏叶搅和均匀。
待熬够了火候,这才装进汤盅。将两个汤盅放进食盒,交代几人叫张老大人喝下,待身子养好了,再来店里吃饭。
又将如今新上的菜式,譬如椒麻鸡、盐水鸭、椒盐猪蹄儿都写在纸上,色香味具都细细描述了一遍,这才叫几人给张老先生一并带去,最好是念给他老人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