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张汉朗声吩咐道:
“寻风水佳处,厚葬立碑。”
有人应了声“是”。
接手白狼县的事,自然有随行之人去处理。
张汉召集军中将领在县衙议事,燕主的地盘中,白狼县也就是芝麻绿豆大一块儿地方。
七月二十二,随着大军离开,白狼县易主的消息传到各个村镇。
贴告示的衙役有新有旧,此时却不见了里正。
只有叶青竹知道,十九那天,师父去了镇上接熊初默的两个孩子回来。
熊里正带着他娘子走了。
村里人所议论的重点又换了。
这就是打仗?三四天就能完事啊?
县令喝药死了?真可怜,三万人把他逼的。
谁当新官呀?赋税咋算呐?
哎呀!家里孩子让国主带走了,早晚都得打起来,可怎么办呐!
叶青竹作为村长,需要带上大湾村所有人的户籍,去县城加盖红印。
本来这事儿就该熊初默来管,现在只能落到各个村长头上。
所以翌日县衙里,柏藿篱孤零零站在一侧,他另一边,是叶青竹和其他几个村长。
一个镇的人口也不少,需要核对户籍册,确定此人身份后,才可以盖上红印。
坐在书案后头的,是个蒜头鼻子中年,一张普通的脸,这个鼻子实在突出。
由野鸡岭镇开始,完事儿一个村,就走一个村长。
叶青竹特意落在后头,其他几个村长还觉得,这小子不错,有眼色。
等他们走后,叶青竹递上一摞户籍文书,将鲁又兵他们的户籍和路引放在最下边。
所以蒜头鼻子翻到最后,上边清晰的宁州二字,他还以为自己花了眼。
“这咋回事儿?宁州百姓怎么在你……
呃、大湾村?”
没注意到柏藿篱挑了挑眉,叶青竹上前解释来龙去脉。
从古至今,人口流动迁徙是大事。
那人没有立即做决定,反而留下叶青竹和柏藿篱,自己带着那一沓纸出去。
柏藿篱偏过身子,探问道:
“老熊真知道?你可别给自己惹麻烦。”
叶青竹也向他那边靠过去,小声回着:
“假不了,我也是拖家带口的人,最讨厌麻烦了。”
柏藿篱隐晦地点头,门外传来脚步声,俩人站正等着结果。
“查证无误。
大湾村村长叶青竹,对村民须平等待之。
稍后去隔壁房,将这三家的房契一起办了吧,捎带脚的事儿。”
这一趟县城跑的,里正的活都扔给他了。
叶青竹也不敢说个不字啊,人家说话够平和客气了,人家给脸他得接着不是?
收了这边的,抬腿又去隔壁帮着办房契。
其实乡民的房契约束并不多,穷乡僻壤的土坯房,压根儿也不值钱。
但有了房子,鲁、郭、方三姓就有了根。
事情顺利的,超出叶青竹预期。
从县衙出来,发现临街铺面有五六成都开门清扫。
兵祸与平安,就在那些大人物一念之间。
很多百姓都是感念戴彦璋恩德的。
三天度日如年,有惊无险。
叶青竹一身轻松回到家。
堂远控诉的小眼神儿,把他看得一愣。
“老三,我欠你银子?”
堂远摇头,继续心痛的表情看着自家大哥。
叶青竹用眼神询问家里另外几个:谁跟他说说到底咋了?
盼儿没忍住笑了下,又赶紧收回自己的大门牙。
叶青竹问道:
“盼儿你说。”
“啊?大哥,我那什么,我得去菜园子,对,白菜上长虫了……”
这丫头,撒丫子跑得倒是快。
叶青竹微微眯了眼:
“小七?”
雅儿想说喂兔子,可是方家大叔手脚快,早把兔子拿走了。
最后无奈之下,只能小心斟酌道:
“家里还有八十斤粗盐,高价买的,拼命扛回来的,所以吧……”
叶青竹接道:“所以老三心疼了?”
堂远晃悠着脑袋,不是摇头也不点头。
“就是觉得这笔买卖亏了,哥,我心里难受~”
第306章 县衙吏考
叶青竹招招手,堂远还以为大哥会给他一个安慰的拥抱,然后深情地、坚定地跟他说:
“有大哥在呢,不怕嗷。”
事实是,叶青竹将一叠户籍文书夹在腋下,两只手扯上叶堂远的耳朵开训。
“叶堂远,你是个爷们儿知道吗?
盐比粮食还难搞知道吗?
从哪儿学来的矫揉造作啰里八嗦?!
这几天太闲了是不是?
正好地里还没铺底粪,今天啥也别干,给我下地去!”
堂远呲牙咧嘴不敢求饶,大哥可是能握着棍子追他三里地的人,他也怕疼的。
没经过冬天冰冻的大粪,臭味能把人熏懵。
“大哥大哥,我错了,你当我啥也没说行不行?
二姐力气大,你让她去嘛~”
菱角正在给板车上挡板,堂远叫唤那么大声,她也在院子里大声回:
“你别急啊小老弟,我这不是正在装车呢嘛!”
堂远大眼珠子一转,又打算拉好兄弟柳承下水。
“承哥,好承哥,帮兄弟说句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