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闹腾到快半夜,三个丫头是被叶青竹轰走的。再不睡觉,他的脑壳都要炸了。
穿鞋下地,先抓了最近的盼儿,把人别在后腰上扔到西屋。
“瘦的皮包骨头,以后风大可别出去,刮丢了你大哥我还得出门找你。”
盼儿好笑的看着大哥那快要溢出来的烦躁,痛快的铺被子。
没一会儿小七被大哥夹在胳肢窝下边扔过来。小姑娘还没听够县城的新鲜事。
“大哥,再听一刻钟,就一刻钟好不好嘛,三哥马上就讲完了~”
“讲完个屁!赶紧睡觉,明天再听。”
叶青竹扔下人也不管,那屋还有个不好收拾的菱角呢。
小七隔着两道门喊:“明天三哥要进城,你骗小孩儿。”
叶青竹在另一个屋用鸡毛掸子威胁菱角赶紧走,还不忘回雅儿的话。
“走了又不是不回来,要不让你三哥把你带走,正好少在我眼前晃悠。”
雅儿闭了嘴,星子似的眼睛眨着。才不要去,听说三哥四哥还在打地铺呢。
“嗷!大哥你打我脚趾头了!”
“滚过去睡觉!再不走我打你头!”
没一会儿菱角瘸着脚回屋,对着油灯看自己的脚趾头。
盼儿钻进被窝,冷的她打了个哆嗦。
“吃完饭应该先把被子铺好的,太冷了。”
菱角看不出自己的脚趾有什么不对,吹了灯躺进去。
“哎呀我天!小七往炕头挤挤,冻死我了。”
小院安静下来,兔子房里的傻狍子歪头动着耳朵。应该是听见绵长轻浅的呼吸声,它也趴在自己的干草窝闭上大眼睛。
二十三这天,炊烟升的早。各家都是准备了最好的吃食祭灶王。
农户没有那么繁琐肃穆的祭祀礼。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一天的祭品几乎没有人家吝啬。
没有灶王像的人家,选了东方主灶,三炷清香,一碗清水,一盘糖瓜,另外一样或是糕点,或是猪肉。
盼儿准备的是整只鸡。
一家子由叶青竹带头,后边按照顺序站好。上香摆供,言说好话。
“灶王爷多吃糖,上天好话一箩筐。”
叶青竹在前嘴里念念叨叨,祈求这位人间监察神能保佑他们一家平安康健,明年顺遂如意。
带着三个妹妹,是叶青竹所坚持的。
不管是柳承,还是长久,都劝过大哥,祭灶没有带女子的先例。
叶青竹只说,若真有神,该知道他们七个经历了多少生死。
因为敬神,而让身为女子的妹妹们躲在屋中洒扫,这神还值得敬吗?
有什么不满,都冲着他这个老大来就是。
所以叶家,祭灶时八个人,扫房子时也是八个人。
刚半年的房子还很新,桌椅箱柜什么的姐妹几个也天天擦拭。
屋中先洒了些水防止起尘,从顶棚开始,边角的蛛网灰尘全部清理一遍。
柜子也被挪出来,甚至连堂屋的腌酸菜的大缸都被菱角晃动着转开一处缝隙。
这段日子家中攒了不少野鸡毛和兔皮。鸡毛挑干净的做了掸子,一屋留了一个,剩下的被大哥带到县城交给堂远处理。
屋子清扫之后,再到院子,这一整天杂活儿不少。堂远和柳承最腰酸背疼。
晚饭很丰盛,是因为过节,也是因为家人齐聚。
第188章 年前准备
兄弟几个经过商量,决定县城那边要卖到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在家好好休息一天。
有了目标,熏兔的每个环节都心中有谱,大概准备多少货。明年正月什么时候重开。
商量过后,几人早早睡下。毕竟第二日,堂远和柳承还要赶路。
两人在家换了一套干净衣裳,吃饱喝足,带上几天的吃食再次出发。
这几天不只是县城,就连野鸡岭小镇上的集市也是摩肩接踵。
年底买猪肉的人家多,走亲访友活动频繁的时候,总得上一两道看得过去的菜色。
叶家比别人家多出来的是鸡油。虽然冬天的野鸡不够肥,油不多。但是量大的情况下,慢慢积攒,也能熬出一罐子香鸡油。
三斤五花肉,三斤光溜溜的猪棒骨,配上家中冻起来的鸡杂。
年夜饭总要荤素搭配,谁家舍得纯吃荤的到饱呀!
菱角弄回来的木头,收集了不少干木耳,卖掉一半,剩下的够他们偶尔尝鲜吃一年的。
地窖里的萝卜白菜还有许多,篱笆墙上晾晒的干菜,房梁上吊着的干蘑菇。
盼儿在精打细算准备家中吃什么,县城的人家也是要算计的。
过年期间农市没有人,城里的人家总要存够十来天的吃食才放心。
猪肉、鸡鱼、米粮、油盐、糕点、果干这些都要置办齐全。
叶家的小摊子周围聚了不少人。熏制过的野鸡野兔好存放,味道独特。
有学子送给先生做束脩,也有姑爷孝敬老丈人的。兄弟俩忙活的眼冒金星,口干舌燥。
刀头穿过层层人群时,身上的衣襟都快散了。
“叶三儿,二斤兔头。别挤了别挤了”
刀头年轻力壮的,左攻右晃,旁边的人站不稳就要错步。
好家伙,得亏冬天的鞋子厚实,被人踩一脚倒不疼。想要踩回去更难,毕竟农市上人挤人。
每当这个时候,聚闲帮的所有人开始出动,就怕这边出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