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好好好,漂亮的老太太,你先进屋去吧。等雪停了,我喊你出来扫雪哈。”
把人塞进屋中关了门,堂远将扫帚收到避雪的地方才进屋。
火盆早已经点起来,等驱除身上的寒气,兄弟俩闲聊天。
“三哥,我真是纳闷儿了,你咋那么愿意跟谢奶奶较劲呢?”
“哎呦呵,不是较劲。你没发现吗?这老太太想孙子半宿半宿睡不着。
我这是转移她视线呢,闲着也是闲着。”
柳承:“我又不像你似的,大半夜总让尿憋醒。嘶~你咋知道谢奶奶半夜不睡觉?”
“听见的呗,大半夜的,总是叹气。”
“那你干啥每次都把她气得骂人?”
“承哥,别看我不懂看相也不懂医术,但是见过的人多。
这老太太吧,心中有股子郁气。她骂我两句,郁气发出来好受点儿。”
柳承恍然:“哦~怪不得你前脚跟她吵的欢,后脚活儿也不少干。”
“我叶堂远这张脸,想哄个老太太轻而易举。”
“嗯!这个我信。好歹成功忽悠了一渔村的奶奶们给你送吃的。”
“你看你这人,说话不好听。”
坐在屋中的谢老太太,听不真切那两个孩子说什么。但是断断续续的说话声,听着心安。
翌日雪停,天空还是有点阴。一大早叶堂远将院子的积雪扫到一边。
尤其是台阶。石头上的雪见阳光化了之后再冻,最是打滑。
谢老太太起身开门时,院子早就被收拾干净了。
老太太咕哝着干瘪的嘴,脸上的褶子慢慢堆积,在木门中绽放一个满足的笑。
二十二这天,叶青竹是特意跑一趟县城的,就是为了接两人回家,明日祭灶王呢。
堂远终究舍不得买卖,还是去农市摆了半天摊子。估摸着大哥该进城了,两人才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本来都要离开了,堂远问柳承,要不要去梁半仙那边请灶王。
柳承犹豫都没有,跟着三哥转身又挤回去。
好不容易穿过人群到梁家的摊子前,他们来晚了。
柳承拉着堂远的袖子耳语:“回家让六子刻一个,咱别白来,买门神吧。”
堂远会意,跟梁家大哥买了一副门神。梁家大哥没有接铜板,反而是让他用熏兔换。
第187章 祭灶王
小哥俩商量着,反正家中也是要门神的,他们没有能力帮别人,能通过买梁半仙的桃符,心中也是欢喜的。
不过梁家大哥认出了他们。
“咱们农市的人都知道,摆摊的,可以用自家货物换桃符。”
堂远看了眼柳承,柳承点点头。
堂远笑着拒绝:“梁大哥就当我们是寻常客人就好,该是多少钱,我们带着呢。”
梁半仙儿招招手,把兄弟俩带到一边。
“就算你们今日不来,一两天我们也要去买熏兔的。
不瞒你们说,我家老爷子身子不大好,这几天总说嘴里没味儿。
听说你家的熏兔做的好吃,那卖桃符的银钱我有用。
一副门神像,你们换我点熏兔行不?”
堂远:“行啊,当然行!梁爷爷若是觉得好吃,过了祭灶节我们就回来摆摊儿。”
梁家便宜的桃符需要二十文,堂远二人也以为是拿了最便宜的那种。
柳承挑了一只一斤半的熏兔,看到梁半仙儿手上的门神,手中的熏兔掉在背篓里。
堂远惊呼:“梁伯伯,这可使不得!拿简单的给我们就行了。”
梁半仙苦笑:“对我来说就是一点子功夫,拿去吧。”
堂远坚决不肯。
这种打磨光滑,雕工精细的桃符,是给达官贵人准备的。他们也愿意花大把的银子来买。
只因梁半仙儿不愿意接受任何人的聘请。宁愿在冰天雪地的农市吹风,也不会去富人家受制于人。
堂远兄弟俩今日若敢接了这个,怕不是要遭到整个白狼县八九成的百姓声讨。
“梁伯伯,我胆子小,可别吓唬我。收起来吧,我家用不起这样的。
熏兔好说,老四,挑一只肉多的。”
梁半仙儿手上托着桃符送不出去,只能招呼儿子拿来一副简单的。
柳承也重新找了只两斤多的递给梁半仙儿。
“梁伯伯,熏制又冻过的熏兔不好嚼,回家可以斩成小块炖汤。”
“好,等会儿,我把差的钱补上。”
趁梁半仙儿翻钱袋子的时候,兄弟俩拿上背篓钻入人群不见了。
梁半仙儿还在人堆里找呢,两个小孩子个头儿不起眼,早就没影了。
在城门口,刚好碰见大哥,三人直接回家。
下了雪的路上不好走,被人踩实的路面光滑如镜。一个不注意就要滑一下。
硬邦邦的地面,骨头脆的,摔一下就能骨折。
兄弟三人走的小心翼翼,身上的肌肉都是紧绷酸胀的。
到家时天都黑了。长久一脸可惜。
“啧啧,这要是我,滑着回来,比平时走山路还快呢。真浪费啊。”
堂远:“哼哼,确实比不上你,鞋底磨丢了还不知道呢。”
长久:……三哥怎么知道的?!
十几天,八个人再次聚在一块,叽叽喳喳有说不完的话。
叶青竹听着屋中的嗡嗡声,真想把耳朵关上。才发现多两张嘴怎么如此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