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赵梓明摇头唏嘘,道:“我反正是想不通,当个闲散王爷不好么?有花不完的钱,还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费这么大周章,到头来一个不留神就要把命都搭进去,实在不能理解。”
姚远将手中兵器当啷一声搁在旁边,沉声道:“李坚原本不止李迅一个儿子,在武帝时期原本还有嫡长子李进,据记载是五岁时死于痨病,可肺痨分明能人传人,却不见肃王府其他人得病的。”
赵梓明心念电转,明白了其中关窍,叹道:“武帝果真是......除了今上,武帝怕是没给过任何人真心。”
姚远没什么意外的神色,淡声道:“帝王无情,本该如此。”
赵梓明忍不住替他操心,问:“那你怎么办?今上如今心性纯良,可谁能保证以后不变?若是你爱得死去活来、他却走了武帝的老路,又该怎么办?”
姚远的手拂过银枪上端缚着的缨子,道:“他不会变,我信他,也会一直守着他。”
......
李迟脆弱的那一面只在姚远面前显露,一回了朝中,他便又成了执笔社稷的君王。
近些年南北前线大小战乱不断,又有水患、瘟疫、雪灾等事,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被调动起来,集中分配,才能保证国家不在这样的动荡中被吞噬。
李迟几乎一手重建了如今的朝堂架构,以秦山为首的内阁和以彭磊为首的军机处相互制约,没有一家独大,六部尚书大洗牌,提拔寒门新贵入朝,与老旧世家形成对立,他们分庭抗礼,又因为各种内忧外患而不得不统一战线。
他才刚一回朝,就接二连三地颁布政令,将保障前线供给作为首要之事。同时收编整合归降的沧州军,更名为“赤焰军”,成为南平自开国以来的第二支拥有独立编制的军队,帅印握在皇帝本人手中。
制衡之术,帝王之道,他一步一个脚印将这条路走了下去,旁人都道他是想巩固统治,却不知他只是想能为姚远多分担一些这四方江山的重担。
除了姚远之外,他想不出别的理由来说服自己继续当这皇帝,他明明只想当个闲散王爷,无忧无虑地过完此生。
如今有了缘由,有了期许,便有了他的成长。
别人舍小家为大家,他是守大家为小家。
......
南疆与塞北不同,哪怕是冬日里也不会飘雪,只是湿冷,健康的人在这儿呆久了都会有得关节炎的风险,更不谈他们这些身负旧伤的行伍之人。
姚远到韶关的第五天就肩伤发作,痛的厉害,完全提不动那雪缨银枪,再一问军中将士,才得知与他情况类似的数不胜数,于是他只能一边用左手使苗刀来凑合,一边写信请杨梅带正合堂医士们来一趟。
杨梅得知后没有推辞,留下一部分人手在北城预防雪患,其余人则跟着她即刻启程,一同南下,赶赴边关。
杨梅到韶关时,江新月与赵梓明二人也在,赵梓明眼前一亮,连忙上前打招呼:“杨姐姐好啊,一路赶来辛苦啦!”
杨梅神色淡淡,只点头以作回应,然后看向江新月,道:“江掌门,久仰。”
江新月颌首回礼,道:“杨堂主,高义。”
这也是江新月与杨梅的第一次见面,两人一个代表玉龙门,一个代表正合堂。两支江湖力量截然不同,却又有着同样的目标——于乱世之中匡扶正道。
姚远方从战场上下来,满身血污,根本看不出受没受伤,回屋简单清洗后才见过杨梅,道:“杨姑娘,我肩伤复发,十分碍事,不知有无根治之法?”
杨梅查看过后,道:“我很早便提醒过侯爷,伤筋动骨一百天,本就有撕裂旧伤,当初刮骨疗毒后侯爷又不曾静养,如今潮气入侵,自然肌骨无力。”
江新月在旁边补充道:“我已给侯爷服下玉龙门的生筋接骨丸,也用银针扎过周遭穴位,却还是不起效,实在惭愧。”
杨梅摆摆手,打开随身携带的药箱,道:“此乃痹证之风寒湿痹,宜用乌头汤加减治疗,如侯爷这般寒邪盛者,可加附子、细辛、桂枝等。——这是方子,军中其他类似症状的兵士们也都可以用。”
江新月点头道:“原来如此,受教了。”
然后赵梓明就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高冷的大师兄,伸手接过杨梅递来的方子和药包,像个医馆学徒似的,默默去煎药了。
赵梓明快步跟上去,嘴里念叨个不停:“师兄,你是啥时候认识的杨姑娘?为什么你们看起来这么熟的样子?你不是一贯不爱搭理人么,为啥对她就任劳任怨、指东不打西了?我到底还是不是你最爱的小师弟了?是不是色衰爱驰,你想换个枕边人了?”
江新月不胜其烦,恨不得用刚烧开的水泼他,瞪了他一眼,斥道:“说什么胡话?!姑娘家的清誉岂容你这般妄言?!我看你是皮痒了,想被我抓回玉龙门行罚!”
赵梓明背后仿佛竖起了一根摇晃的狗尾巴,连忙贴上去帮忙打下手,觍着脸笑道:“师兄最好了,我就知道你依然最爱的是我。”
江新月懒得鸟他,淡声道:“好好煎药......梓明,等此间事了,跟我回玉龙门吧,你已下山逾十年,也该收心了。”
赵梓明看着眼前瓦罐中蒸腾的水汽,半晌后点点头,道:“好啊,我跟你走。”
杨梅给姚远扎了针之后,便带着正合堂医士们去了伤兵所,并不留下来与叙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