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姚远沉默良久,淡声道:“我不管你们现在是什么职位,一朝是玄冥军将士,就一刻也不能忘本。按着军规,自己去领罚,杖责五十,三天不准吃饭。”
玄冥军中用于刑罚的杖非同凡响,哪怕是再精壮结实的汉子,五十下也足够去掉半条命。
但这也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姚远率先处理了他们,便是保了他们。
姚远此举是两层含义,一是这二人按着玄冥军军规处置,不容外人插手,二是他们犯的是护卫不周之罪,而非与王牧同谋之罪。
欧云和张信自然明白姚远此举背后的苦心,感动不已,含泪叩首道:“谢大帅!”
“下不为例,”姚远道,“要么回去重整军队面貌,要么等着将来再犯事的时候掉脑袋吧。”
欧云和张信告退后,姚远余光瞥见李迟不安地挣动了一下,连忙上前查看。
李迟的额间渗出细密的汗珠,声音也有些颤抖:“姚卿......我好疼......”
姚远在战场受过的刀剑伤很多,深知此时会有疼痛反复的情况,最是难熬,但其实并无大碍。
他帮李迟擦去额角的汗,其中还有几滴滑落进眼睛里,和雾蒙蒙的泪水混在一起,又顺着脸颊滑下,十分可怜。
“陛下,难受就哭出来吧,不用忍着。外头该处理的事情我都会办好,你安心养伤就行。”姚远抬手抹了抹李迟被眼泪打湿的脸,没意识到自己在那一刻的神色是近乎温柔的。
姚远看着李迟的眼睛,用类似长辈谈心的口吻缓缓道:“我像陛下这么大年纪的时候,才刚被老侯爷允许单独领兵打仗,人都道我于千军万马中直取敌将首级,却不知那一战我险些被一刀捅穿......那是我第一次受这么重的伤,我还以为自己会死,但后来父亲告诉我,只要万幸没伤到要害,又处理得及时,纵使再痛也得忍着,玄冥军中多的是轻伤不下火线的将士,我姚远也并不比他们高贵。”
姚远说到这里顿了顿,却还是释然地叹了口气,继续道:“当年我总觉得不公平,且不说达官贵人,就是寻常人家的孩子也不用受这么多苦。可后来我明白了,因为我姓姚,我肩上负担着南平国的安危,所以我别无选择,打碎了牙也要和血吞......纵然陛下你也有诸多无奈,少年人却要强作老成地去治理国家,但你的身边有我,在近旁无人时,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向我发泄你的情绪,不必有什么顾虑,也不用太端着帝王威仪。”
李迟怔怔地看着姚远,眼中的泪挥散后,眼前人的轮廓逐渐清晰,他是那样的英俊而清冷的长相,若是不知道他的名号,任谁见了第一眼都会觉得是个翩翩风度的世家贵公子,然而却不能细看,那双眉眼里有从北疆带回来的杀伐气,又被端方的仪态封存,形成矛盾又有侵略性的特质。
放眼世间,再找不出与之类似的人了。
姚远见李迟听得出神,淡淡地笑了,继续道:“既然话都说到这儿了,那臣斗胆,想与陛下谈谈心可以吗?”
李迟不明所以,但还是听话地点了点头:“姚卿不用客气,请讲就是了。”
姚远见李迟想要坐起身,于是从旁边给他拿了一床被褥,团成团用来作靠背,又将枕头塞着用来垫腰,仔细地将李迟扶着坐了起来,然后才在他床畔坐下,道:“老侯爷去后,臣便代行其职,接下辅佐陛下登基的重任,还有驻守北疆的一应军务。如今更是位极人臣,生前身后的骂名如何且不论,但陛下如今也读过不少书了,该知道自古以来,像我这样的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李迟不明白姚远为何突然说起这些,但他下意识地反驳:“非也,忠臣良将不得好死,那都是昏君庸主造的孽,国家便也走向末路了。若是为君者能亲贤臣、远小人,自然会有国泰民安、盛世昌隆。我虽不敢自称贤明,但至少不会颠倒是非曲直、无端猜忌,姚卿无需多虑。”
姚远摇摇头,垂眸道:“有些事,不是君王一人之力可以违抗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世道如此,那是我躲不过的命数。”
李迟还欲再劝,但姚远却伸手摸了摸他的发顶,让他止住话音,姚远继续说:“陛下万金之躯、天湟贵胄,无数人会推着你往前走,这其中也包括我,我甘愿将自己烧成火、化成灰,只希望陛下你能平安顺遂。”
李迟忽然从心底泛上一阵恐慌,他在被褥的掩盖下掐了掐手指,强作镇定地问道:“姚卿和我说这些是做什么呢?”
姚远看着李迟乌黑的发顶,答道:“我觉得陛下或许存在些许困惑,但不论陛下如何迷茫,都须得明白一点——君是君,臣是臣,有些鸿沟是跨不过去的。”
李迟闻言脸色唰地一白,他倏然抬眸看向姚远,却无法从这人脸上窥见任何端倪。
但他知道,姚远一定是看出了自己的不对劲。有些话无法拿到明面上讲,他本也只想当作一个尴尬的秘密,或许只要这人不发现,他就能一直将那些小心思埋在心底,然后继续以一个依赖者的身份粘着姚远,甚至可以维持比寻常朋友还要亲近许多的关系。
可姚远还是发现了,他那样聪颖敏锐,眸光能看透战场风云,也能洞察细微人心。
腿上的伤口很痛,像要把刀子进出的痛楚反反复复上演千百遍一样,一瞬间击溃了李迟脆弱的防线,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