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小翠又是一阵娇笑,站在身后伸臂缕着她的发丝,道:“郡主娘娘说这话,还让不让人活啦?”笑着按住她肩头,拿起妆匣中的木梳,便来给她绾发。
赵敏在王府中只教人服侍得惯了,眼下也随她动作。待绾好垂髻,又忙着洗漱更衣,好费一阵辰光,便才完备。她容貌本自有一番说不尽的娇可,时而又显出一派妍丽,哪怕粉黛半点不施,也已动人心神,眼下染了三两颜色,更是娇艳无匹。小翠一时直瞧怔了,片刻才叹道:“郡主娘娘果然生得好一副皮相。”
赵敏淡淡一笑,敛下眉道:“走罢,去见一见你家神机妙算的姑娘。”
眼下在正月里,天候算得严寒,出了小屋,便是一条长廊,赵敏由小翠领着,一前一后,慢慢边行边看,但见这曲廊回转间,可观院落里假山流水,六角亭立,竟是一样不缺,只不过花草现下有些凋零,但也不乏雅致,不禁在心中暗叹:这位杨姑娘的神通忒也不俗,我那日是在大都城中晕倒,她竟能及时出现将我救走,而前次皇城赏烟花时,她也很快便依约到了玉德殿楼外,那么多半她这落脚之处也是在大都,或是大都附近,枉我这个绍敏郡主自夸在大都方圆内无所不知,竟连眼皮底下这么大一座院子是那杨姑娘为主人也不晓得。
她思绪万千,回过神时,见已走到回廊尽头,到了这院落的中央。黑衣少女小翠回身朝她行了一礼,道:“小园已到,婢子就先退下啦。”
赵敏看了过去,见到这院中真是个小园,园子里有一方六角亭台,正是先前在远处见到一角的那个,园中种着数株梅树,非是常见的红梅,却是成片的绿萼白梅,黄衫女子便立在当中,宛如点点白雪里,有一抹丽色出彩,以花衬人,实在惹眼。
“古厢亭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赵敏负手而立,不禁念出了两句诗来。
黄衫女子闻声,冲她偏头淡淡一笑,道:“白乐天的诗被你这么一改半句,倒也应景。”
赵敏也笑道:“只是改的前半句应景而已?难道就不应人么?”
黄衫女子笑了笑,不再多说,邀赵敏到那亭中落座,自己也广袖一敛,坐到对面,道:“我与赵姑娘并非初识,单不忌俗礼,开怀便是。”
赵敏拱手回道:“今次又承姑娘搭助,道谢言轻,改日还请移芳到府上,我当好宴来陪。”此时她已换上一身襦裙,梳妆已毕,不再是昨夜雨淋满襟的狼狈模样,白皙无瑕的肌肤在晨光照耀之下,晕着一层柔亮蜜光,盈盈水瞳不带泥尘气,却不足的掩着几分惫态,想是病才初愈所致。
黄衫女见过她女扮男装的俊逸,此时又看她着女装的艳丽,不由叹道:“我这里没甚么绫罗绸缎,不过绍敏郡主仪态万方,这寻常衣物穿来也能自成一番风貌,不愧为蒙古第一美人。”
赵敏淡淡一笑,也没说话,但见桌上已置好了席,竟是淡菜粥汤,一样不少。只是她害了这场病,心中又记挂着一人,到底不思食饮,又不好驳了黄衫女子这番好意,便执起瓷匙,小小尝了一口,化舌微甘,清淡怡口,原是病愈之人适食的莲菂粥。
黄衫女子见她食也不安,便道:“风邪为百病之长,为外邪致病之主因,易与他邪相合。你那日体内寒性收引,邪郁于肺卫,卫阳失于温煦,生是昏沉沉发了一场热症,眼下方得些起色,可不该如此有恃无恐。”
赵敏道:“我是个习武之人,这点小症,算不得甚么。倒是我听小翠说起,是杨姑娘亲自救我回来,恕我好奇,那时已是夜深,又下着小雨,杨姑娘怎会恰好出现在那?”
黄衫女子一笑,说道:“我那夜救你,说来也是赶巧了。原本我是有事去找赵姑娘,只因我那时听闻,七小王爷因劫法场而残废,便想此事于你家中定然是件祸端,有心想见你一面,恰好救下了你。”
赵敏也不吃惊,道:“姑娘的消息果然灵通极了,劫法场当天的事,你到晚间已然一清二楚,直像是住在王府里似的。”
黄衫女子道:“我有心打听,自然可得偿所愿。倒是你……似乎却是不甘不愿呢。”
赵敏一时怔忡,低头苦笑:“杨姑娘还打听到我甚么事了?”
黄衫女子却也不答,只道:“那七小王爷一腿残废,你家里人难道竟允得你如此胡来,待将自己嫁给这么个人?”
赵敏叹道:“原本劫法场时,我确是有心令属下对小王爷动手,意在将他打伤便是,拖延婚期,怎料一番变故,扎牙笃竟然终生残废。当日护卫之责在我大哥,如此一来,七王爷怎可不恨?那老狐狸是认定我哥哥有意为之,放任江湖中人害了他的独生爱子,而七王妃听闻消息,也一病不起,试问我若不站出来说,仍旧嫁小王爷,又怎证我特穆尔家清白?又怎稳朝中局势?更何况……”
黄衫女子不待她说,便接口道:“更何况武穆遗书还在你的手中,赵姑娘一腔计决天下的万丈雄心未成,不可令家族先失信于朝廷、失了兵权,于公于私,都是非嫁不可,是也不是?”
赵敏面有苦色,道:“正是如此。”
黄衫女子道:“那么你如此破釜沉舟,全是为家族、为志向,恕我直言,你本该畅快才是呀,怎么我找到你那时,赵姑娘却伤心如斯?”
赵敏道:“这天底下,有哪个女子嫁给不喜欢的人会欢喜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