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上一世,姜妧其实是很喜欢颐春园的,毕竟是皇家最大的园林,可比宫里好玩多了。直至这次寿辰,朝臣和承乾帝逼着李太后给端惠皇太后殊荣,姜妧第一次见到外祖母那样难堪,那样手足无措,所以便讨厌起这颐春园来了。
  后来,承乾帝在颐春园设宴,姜妧就借口自己身子不舒服,再不肯踏足一步。
  重生一世,姜妧看着眼前的景色,不由嗤笑一声,道:“往日里总觉着颐春园是一等一的好景。这会儿瞧着,也不过如此吧。尤其这空气中弥漫的乌烟瘴气,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哪里的道场呢,晦气死了。”
  姜妧的嘴巴不可谓不毒,谁都知道承乾帝沉、迷丹、药,颐春园更是来了不少道士。可若说到了乌烟瘴气的程度,怎么可能?何况,即便真的被承乾帝搞得乌烟瘴气了,谁又敢这般说话。
  李澜也没想到,姜妧说话会愈发没了忌讳。
  第27章 祖宗规矩 “国公爷,你们能平安回京,……
  想到姜妧这几日的变化, 李澜无声叹口气,到底没有开口说什么。
  众人随圣驾进了颐春园,早有朝臣和外命妇们等着给皇上贺寿了。
  今年万寿节, 内务府和礼部可谓是极尽奢侈, 承乾帝又格外施恩,下了大赦天下的旨意, 按说寿辰当日该是欢声笑语一派喜庆的。可群臣却像是都提着心的样子。
  这些朝臣们有支持太子的,也有支持三皇子的。对于拥立三皇子的这些朝臣们, 他们瞧着太后和皇上母子失和, 闹腾成这般,皇上又明显被压制, 心里颇替皇上叫屈。可比起替皇上委屈,他们更了解皇上怯懦的性子,就愈发害怕一会儿他们站出来谏言皇上给了生母端惠皇太后挪往帝陵的恩典时,皇上会躲在朝臣身后,亦或是到了更坏的地步, 非但不肯替端惠皇太后争了这殊荣, 反而是把一切都怪在他们这些臣子身上,说他们有不臣之心,害的他和太后母子失和。
  而那些支持太子的朝臣,脸色也是颇为凝重。毕竟,端惠皇太后是皇上的生母, 今日又是皇上的寿辰, 谁都不想在这个时候坏了皇上的好心情的。可若让他们站出来反对皇上给生母尽孝,他们也是要顶着极大的压力,冒着风险的。毕竟,即便能拦了皇上的私心, 今个儿谏言的人,也少不得日后被皇上秋后算账的。
  承乾帝岂能不知这些老狐狸的心思,他只佯装镇定的牵了淑贵妃的手就往御座坐去。
  这动作,便颇有些深意了。
  今个儿皇上让淑贵妃同乘御撵,这会儿又让淑贵妃坐在自己身侧,皇上似乎是用此举暗中告诫那些想拦着他的朝臣,他今日心意已决,必是要给端惠皇太后这体面,必是要抬举信安侯府的。
  淑贵妃见皇上此举,心里不由很是得意。她暗自感慨着,不枉自己昨个儿让那几个宫女侍奉皇上,还偷偷给皇上吃了助、兴的药。这不,皇上今个儿果然自信满满,不仅让自己同乘御撵,还让她居于皇后之上。
  所以等朝臣给承乾帝贺寿之后,淑贵妃便笑盈盈开口道:“皇上,今个儿是您的寿辰,钰儿特意给皇上备了寿礼,皇上可要看看。”
  淑贵妃口中的钰儿正是三皇子周钰,钰有珍宝之意,可见承乾帝对这个儿子的喜欢。
  淑贵妃一边说着,一边给三皇子使眼色。
  三皇子会意,笑着拍了拍手,随即便见足足几十个内侍抬着一尊承乾帝着道服的金身像,通体由金子铸造,走上前来。
  这往年,不管是太后寿辰还是皇上寿辰,金
  像也算不得罕见。可一般都是无量延寿佛,毕竟本朝历代皇帝都尊佛,承乾帝便是为了求长生痴迷丹药,也未曾敢真的大兴土木,大肆推崇道教。
  可三皇子,却拿了这着道服的金身像做寿礼,饶是重生一世的姜妧,也被惊呆了。
  毕竟,上一世是没有这样的事情的。
  今生却出了这样的事情,可想而知,三皇子和淑贵妃慌了,想借此愈发得了承乾帝的喜欢,也让承乾帝愈发觉着自己是九五之尊。如此一会儿给端惠皇太后殊荣之事,承乾帝总不至于连这口都不敢开了。
  想着这些,姜妧不由一声轻笑。这三皇子也不知是蠢还是傻,这大周皇室还有天下百姓皆尊佛,他这般举措让天下人如何想。
  可明显,承乾帝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几乎已经是被冲昏头脑,看着三皇子的目光满是慈爱,欣慰道:“朕三个皇子,还是你最懂朕的心思。”
  说完,承乾帝抬眸环视一周,似是有什么心事似的,半晌才开口道:“可朕越是欢心,这心里就越觉着愧疚。朕也不瞒众位爱卿,近些日子朕总梦到端惠皇太后,端惠皇太后当年诞下朕就去了,这些年朕未能尽任何的孝道。所以便想着,借此寿辰,挪了端惠皇太后往帝陵去,也算全了朕的孝心。”
  随着承乾帝的话出口,一瞬间,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
  便是支持三皇子的朝臣也未想过,皇上竟真的准备孤注一掷,未曾有退缩。
  他们晃过神来之后,才赶忙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恭维皇上道:“皇上仁孝,若端惠皇太后地下有知,必会感叹皇上的孝心的。”
  随着这些朝臣们表态,支持太子的朝臣立刻就反唇相讥:“皇上,依着祖宗的规矩,死后追封的太后未有挪往帝陵的先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