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一般。要是有脆的,帮我留一个。”
  祝英台调侃道:“那你会分给马公子一半么?”
  祝英宁一时没反应过来,回道:“如果就只剩一个,倒有可能。要是有多的,干嘛还要分着吃,又不是吃不起。”
  意识到什么,他喉头一噎,“祝英台!你在胡说八道什么?”
  “哎呀,我就是随口一问,没想到你还真的回答了。”
  “这话我们私底下说说就行,可别出去瞎说,会坏他名声。”
  祝英台道:“那你对他可有这样的心思?”
  祝英宁一顿,犹豫着摇了摇头,“我当他是我弟弟,你知道的,我从小就没有弟弟。要是可以,我更喜欢给人当爹。”
  祝英台:“……”
  “想当爹就早点成亲,自己生个呗。”
  祝英宁道:“带孩子太累了,我更喜欢当朋友的爹。”
  “好古怪的癖好。哥,你真的确定自己没什么毛病吗?”祝英台关心道。
  祝英宁挥开她伸来想要探体温的手,“你不知道,这是很多男人的喜好。不信的话,你去问问山伯,没准儿他也有这个想法。”
  祝英台朝他呵了一声,“山伯才不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那可不好说。”
  见祝英台抬手要打他,他忙举手格挡,结果妹妹只是虚晃一枪,转而继续吃栗子。祝英宁再敲了两个核桃吃完,重新靠回榻上读未完的小人书,而后又是一连串清脆笑声。
  正月初一一过,整个会稽郡就又活泛起来,大家憋了一整天的话没处说,见着亲朋好友一个劲儿地吐露。
  初二这天,祝英宁全家得去祭祖,一到这天,甭管远的近的,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只要是亲戚,都会聚集在这里。
  祝英宁和祝英台兄妹光是盘亲戚关系就盘了大半个时辰,兄妹俩后来一合计,他俩在老祝家氏族里的辈分还挺高。
  这种感觉来自一位跟自己祖母差不多岁数的老夫人喊他们为弟弟妹妹的瞬间。
  老夫人的孙子与祝英宁一般大,前两年就成了亲,这回还抱着个襁褓小儿过来,孙子见着祝英宁时,口称舅公,怀中小儿咿呀咿呀,直冲祝英宁笑。
  祝英宁接过小儿奶妈递来的拨浪鼓,逗着她玩。
  祝夫人见此情状,感叹万千,对其他女眷道:“英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哄他妹妹的。”
  姨母道:“算起来,你家英宁今年都十八了罢?可有相中的人家?要是没有,我认识一户人家,他家女儿今年十六,模样蛮好,跟英宁合适。”
  边上女眷忙问是哪家的女儿,一听,同是上虞的,家里经营一家布坊。
  祝夫人笑道:“英宁还在求学,待这学上完再提这事不迟。”
  “妹子,你这话不对,有多少人是成亲之后才去做官的?家里有个人在,才更能安心读书。你说是不是?”
  “姑娘再好,还得看英宁的意思。倘是他无意,那也是无用。”
  姨母说:“反正英宁这些天都在家里,找个机会安排他们见一面不就是了。”
  祝夫人体面地笑着,微微点了点头。
  在不远处偷听到她们对话的祝英台快步走到还在逗小孩的哥哥身边,拽拽他的袖子,“先别玩了,有要紧事说。”
  祝英宁闻言,将拨浪鼓还给奶娘,跟着小妹离开。到得僻静角落,他问道:“你这么风风火火的,是出了什么事吗?”
  “表姨母要给你说亲。”
  “啊?你怎么知道?”
  祝英台说:“自然是我听来的,你如何想?”
  “没想法。对方是什么人?”
  “你这人奇怪,这边说没想法,那边又问对方身份,难不成你听完就会有想法吗?”
  祝英宁:“我就是好奇。要是没记错的话,这个表姨母做的媒没一桩圆满,我就想知道她这回想如何嚯嚯我。”
  “说是家里开布坊的。”
  “上虞可有好几家布坊呢,你说的哪家?”
  祝英台道:“我怎么知道?她也没细说,反正后续会让你们见面,到时你不就知道是哪家的姑娘了?不得行,到得那天,我要跟你一道去看看。”
  “到时再说罢。”祝英宁心里莫名升起一阵焦躁。
  上午祭过祖,中午开席,放眼望去,起码摆了三四十桌,倒是对上祝英宁印象中的祠堂酒规模。
  祠堂酒多是要提前去酒楼里请大厨过来,光一天的出场费就高达三十两,更不提菜钱,每户前来的祝家人都要交一笔人头钱,交完之后才能入席。
  祝英宁就当是吃自助餐,直吃得肚滚溜圆,方搁下筷子休息。本有没有吃回来,他倒是没太多心思算,反正短时间内他是不想吃任何东西了。
  好在祠堂离祝家庄没那么远,可以步行回去,否则要是坐车,他用自己的裤腰带发誓,肯定会在半道上吐出来。
  祠堂酒结束,老祝家一家老小待在家里闹腾两天,到得初五,一家前往外祖母家拜年。
  午间席过,众人在院内闲聊,祝夫人想到什么,倏然起身,去翻自己带来的礼物,对跟随而来的兄妹俩道,“我忘记让人去取给你外祖母做衣裳的布了。”
  又听舅母唤她,祝英宁道:“您先忙,取布这事交给我,您告诉我地方就成。”
  祝英台一听到布,霎时警铃大作,忙说要与哥哥一道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