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袁铭笑道:“我只是眼馋他们能在房间里好好吃饭,也想跟着去呢。”
  赵玉成笑着摇头。
  不过很快他就把笑容收敛起来,靠近袁铭,神神秘秘说道:“京城有消息传来。”
  第82章 信
  袁铭微微愣住,现下他们和京城的联系也就只有雍王了。
  果然,下一刻他就听赵玉成说道:“是庸王派人传来的信。”
  说着,他就从袖口里掏出来两个一模一样的封信,其中一封还盖着戳,其上题曰“袁铭亲启”。
  赵玉成把两封信一并交给他,说道:“这一封是王爷专门写给你的,我们都没看,另一封则是给镇守大人的。”
  见他神情凝重,袁铭先打开那封开着的信看了看。
  一目十行看完,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赵玉成在他开口之前制止了他:“袁兄慎言,这里人多口杂不宜声张。”
  袁铭将信收好装进去,交还给他:“不知道镇守大人有何打算?”
  赵玉成摇摇头。
  这时,府里的管家匆匆跑来,对赵玉成道:“少爷,老爷请您过去招待。”
  “知道了。”
  袁铭道:“赵兄先去吧,我们改日再聊。”
  赵玉成点点头:“袁兄请自便。”随即跟着管家离开了。
  袁铭却没有入座,找了个人少的地方,打开了另外一封信。
  庸王曾许诺推荐他为叶云祺大师的弟子,但在信中说这事恐怕难以实现。
  “太子重病,京城戒严,进出之人受到严格管制,叶云祺归乡之行只能暂且搁置。”
  看着这句话,袁铭不自觉皱起了眉头。
  虽然上辈子入朝为官之前他并不了解京城动向,但是太子身体康健,从未听说曾经生过足以戒严全城的重病。
  不像是因为生病,倒像是……被下毒!
  袁铭双眼微眯,心跳得很快,很多事情都变了,和上辈子完全不一样。
  是因为他重生,还是别的原因?
  袁铭强撑着不去多想,继续看信。
  除了叶云祺,庸王在信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个人——季清月的哥哥季凌云。
  原来,季凌云跟随镇南军入伍,六年前西北大旱,百姓沦为流民,各处暴乱纷争不断,西北军人手不足就从镇南军借调了二百人,季凌云就在其中。
  赈灾平乱期间,季凌云多次巧立大功,化险为夷,颇受西北将军赏识,灾情稳定之后,他就顺势留在了西北,眼下已然是领导千人的小将军。
  西北之地一向不太平,这些年季凌云始终脱不开身请假回家,但他记挂着家中的小弟,每年都会买一堆好玩的新奇的玩意儿,连带着家书和饷银一道寄回来。
  看完这些,袁铭的眉头狠狠地皱了一下。
  根据季清月的描述,季凌云入伍这几年从未跟家里联系过,当初和季福来提起这事的时候,季福来也是同样的说法,当时他的表情不似作伪。
  正思索疑惑着,他的肩膀忽然被人拍了一下。
  袁铭下意识偏头,没看到人,另一侧的肩头又被拍了一下。
  袁铭无奈的转头,然后就对上了一个如花的笑靥。
  季清月换上了一席浅红色的薄衫,上半身还罩着一层纱,立起来的衣领簇拥着他的脸,精致得跟一个假的娃娃一样。
  季清月提着衣摆在他面前转了一圈,说道:“夫君觉得好看吗?这是芷嫣姐姐给我的,说待会儿画师要来。让我跟着一起去。”
  “很好看,不过不是因为衣服。”袁铭道。
  不是因为衣服还能是什么不言而喻,季清月的脸红了红,生怕在外头出丑,连忙换了个话题。
  “刚才过来时,远远就看到夫君眉头紧皱,你在看什么?”
  季清月来得突然,那封信就在袁铭手里,他轻易就看到了上面的内容。
  看完信,季清月的眼泪就吧嗒吧嗒掉了下来。
  “我哥没有失踪,也没有抛弃我。”
  “嗯。”袁铭一只手揽着他,另一只手放在腿上轻拍以作安慰。
  “十年了,他写给我的信还有那些东西,到底去了哪里?”季清月抽噎道:“难不成是他托付的信差出了差错?”
  袁铭道:“一次两次可能是信差的问题,但这不是一次两次的问题,信中说大哥一年最少寄出两次,十年间共计二十多次,怎么可能每次都错了。”
  “不是因为这个,还能因为什么?”季清月低声念叨着:“梁夫人的弟弟就是成县驿站管事……”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嘴里的喃喃戛然而止,一双眼睛通红。
  他紧紧抓住袁铭的衣袖,恨声道:“我知道了,一定都是梁夫人干的,她巴不得我哥永远回不来。”
  袁铭抱住他,郑重道:“不日我们就要启程去成县,我们去季府亲自问问她。”
  因为这件事,季清月的情绪一直很低落,但在人家的婚礼上,他还是努力扯着嘴角,让自己看起来高兴一点。
  拜堂礼结束之后,袁铭就寻了个借口带他走了。
  回家之后季清月表现得十分正常,,情绪看不出太大的起伏,也没再哭,只是把自己关进房间里。
  袁铭知道这时候让他一个人安静待着比较好,就没去打扰他,来到厨房炖起了汤。
  曹氏得知了事情的始末,很是担心,去卧房门口转了好几次,又没敢敲门打扰,干脆来厨房帮袁铭烧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