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等魏云舒处理好肉、盖上锅盖,应望就催着他去睡觉。
  魏云舒见余下也没多少事,也就没再多说,回屋睡了。
  这边,应望将剔下来的光骨头拿去扔了,回来又将厨房先简单收拾番,然后开始往板车上装东西——等出发前再将云舒喊醒,他们就能直接出门了。
  正忙着,应望又发现刘芳躲在屋里偷偷看他。每当他回头的时候,对方就要“嗖”的一下将脑袋缩回去,掩耳盗铃,假装没被发现。
  应望觉得这小姑娘真有意思,明明想看他,却又害羞的不敢。
  想着,应望放下手里的东西,抬步朝这房子的正屋走了过去。
  正偷偷嗅着空气中的肉香、对陌生大哥哥很好奇的刘芳脑子里正计算着依照对方走路的速度这会儿应该已经进厨房了,看不到她,那她能探头了。如此,刘芳又想跟之前一样探头,结果直接跟站在门口的人来了个脸对脸。
  刘芳吓的尖叫一声。
  他不是进厨房了吗?怎么在这?!
  偷看被发现,刘芳心里发窘,转身就想跑,然后就听见对方喊,“刘芳。”
  刘芳脚下定住,慌慌张张的“啊”了声。
  应望好奇的问:“我很可怕?”
  刘芳使劲摇摇头。
  应望纳闷,“那你怎么偷偷看我,被我发现后还转身就跑?”
  刘芳被问的脸都红了,声若蚊蝇的说了句:“没……”
  应望脸上带笑,“那我们聊聊?”
  刘芳局促的问:“聊什么?”
  应望问:“你是白云市人?”
  刘芳点头,“是啊。”
  应望说:“那你肯定对白云市很熟吧?”
  说起自己熟悉的东西,刘芳没那么紧张了,“这周围我都知道。”
  “真厉害。”应望夸了句,“我刚来这里,很多地方都不知道,之前还差点走错路呢。”
  刘芳惊奇,“在哪里啊?”
  应望拎了条长凳放屋檐下,自己先坐下,然后又招手示意刘芳过来一块坐,嘴上还说:“白云师专那边,当时我从巷子里出来,差点走反了。要是真往那边走,那我估计都回不了这里,人都要转晕了。”
  刘芳被应望这个语气逗笑了,“多走几遍就知道了。”
  “没错。”应望说:“那是我第一次走那条路,不熟悉。”
  刘芳感同身受的说:“我以前也会走错路,要不是哥哥来找我,我都回不来。”
  应望笑,“原来我们都有这种经历啊。”
  刘芳也觉得很神奇,她不懂什么叫做“同病相怜”,只是觉得他们都走错过路、经历一样,只觉得那种不熟悉的陌生感一下就消失了,也愿意多说。
  于是,通过之后的聊天,应望知道了刘芳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们一直是跟奶奶生活。只是张奶奶年纪大了,很难找到什么工作,只能接点零散的活,然后卖点菜,勉勉强强维持生计。也正是因为家里穷,所以刘青刘芳兄妹俩也上不起学。
  “我要快点长大挣钱。”刘芳说。
  应望想说你现在最该做的是读书,等社会发展起来了,没有学历更是寸步难行。
  可应望说不出口,因为义务教育还没普及,那点微薄的收入又怎么送得起孩子读书?
  “会有那么一天的。”
  “嗯!”
  第12章
  “你们不做早上的生意?”
  正在帮着称卤肉的应望被顾客这个问题问的一愣,反应过来才回答说:“早上我们在别的地方卖,就没来。”
  陶敏慧立刻问:“在哪卖?”
  陶敏慧自从昨天下午买了卤肉回去试过后,今天一早上都对卤肉念念不忘,早上上班也没太多心情,就期盼着赶紧下班了去买卤肉、然后回家美美的吃一顿。结果万万没想到,她钱都准备好了,卖卤肉的摊子却不在!
  陶敏慧别提多郁闷了,中午糊弄着煮了个面条,然后一下午都没什么精神。等好不容易挨到下班,她更是毫不犹豫的离厂就跑,闻着味儿找到了摊位。
  “在南幼南小那边。”应望说:“不过卖的是肉夹馍,不是卤猪头肉。”
  陶敏慧听到不是卖卤肉就有些失望,可还是问:“肉夹馍是什么?”
  应望就说:“是一种北方的吃食,里面放了肉、青椒这些,还可以加卤蛋。”
  陶敏慧想象不来,不过既然有肉有蛋,那味道肯定不差,“你们中午几点开始卖?”
  应望说:“差不多到学生放学的时候。”
  陶敏慧说:“那我明天过去看看。”
  应望笑,“欢迎。”
  两人也没偷摸着聊天,所以摊子周围的人都听到了,他们默默记在心里,想着改天也去看看。
  “今天有卤蛋,五毛钱一个,要吗?”应望问陶敏慧。
  跟卤肉装一起的东西,味道肯定不会差了,陶敏慧想了想,“给我装两个。”
  应望用塑料袋单独给她装了两个。
  肉切好,两个袋子一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陶敏慧拿着东西就走了,迫不及待的赶回家想凉拌了吃。
  “今儿有卤蛋?”她走了,才有人又出声询问。
  “对。”应望介绍说:“鸡蛋和猪头肉一起卤的,喜欢卤猪头肉味儿的千万不要错过。”
  有人问:“不买猪头肉能买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