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章
加上田浩这个长生大帝,其实仅仅是免除了徭役,就已经收拢了天下民心。
那些人家折腾了好几天,田浩一直关注着进度,听任涯跟他说,嘛事没有!
“啥意思?”田浩都听糊涂了。
他们四个正聚在一起吃羊肉锅子。
听了这个回复,他都有些迷糊了。
“谁都不是傻子,乡老们一辈子什么事儿没见过,没经历过啊?”王破却是一副理当如此的表情:“以为他们还是过去那个呼风唤雨的人家呢?忽悠几句吩咐几声,人家就会乖乖招办?报纸上早就说明了原委,他们想要逆反,颠倒黑白,民意也会沸腾的,何况这事儿牵扯到了军中,谁敢跟军队对着干?娘子军,也是军。”
娘子军大营的人,为了抢回自己的校尉,炮轰伯爵府邸,报纸上可是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没遮掩。
甚至这些日子,已经是秋收之后,农闲时节了,好多人进城来,就为了看一眼安庆伯府的大门,是不是真的被轰碎了?
事实上,安庆伯府那边拉了警戒线,有门的地方都贴了封条。
可他们家大门的确是碎了,封条往哪儿贴?没地方贴的好么。
于是只好这么敞着,来人一看就能看到那破碎的大门,透过大门直接看到里头被轰炸成碎渣、只剩下一点基底的影壁。
正院正堂的门倒是完好无损,贴着封条呢。
一看之下,跟报纸上说的一模一样,那么其他的也就都是真的了。
在九月初一的这一天,此案终于开堂审理。
是在大兴城高级大法堂这里审的,因为此事牵连甚广,田浩在八月二十五日的那天,下了第一个个人圣旨,决定公审!
二十六日就满城的贴告示,因为是公审的关系,百姓们可以旁听,只不过这个需要随机选择。
怎么个随机呢?
在各个城门口设立登记处,每一个百姓都能凭借户籍登记投入箱子里,然后由平王殿下抽取一百个名额,抽到的将有衙役上门发号牌,核实身份,公审那日可依着号牌入内旁听。
没抽到的也不用着急,将有大喇叭随时广播,所有城门内百步外就设立一个广播点,每隔一刻钟就有现场广播传来,百姓们若是好奇也可以守着大喇叭下听一听。
这是头一次,田浩利用这种有线广播,让人耳目一新!
老百姓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审案子的,不仅闹腾的欢实,还能让他们旁听,甚至是什么现场直播?
于是纷纷踊跃报名,不过为了怕被人冒名顶替,所有获得了资格旁听的百姓,都是要全家登记在案,又提前安排衙役见过本人,届时若是有事无法前来,号牌不得转让,不得买卖更不得旁人顶替。
这也让一些想要挑事的人,没了下手的机会。
甚至任涯更鸡贼一些,他特意邀请了一些乡老来旁听,还是有座位的那种,百姓站着听,乡老们却可以坐着听。
田浩还御驾亲临,跟王破一起去凑热闹。
到了的时候看到这里的布局,差一点儿笑出声,搞得跟个公审大会似的,还有摆在桌子上的大喇叭,生怕人听不清楚。
大堂两边除了原告和被告席位,还有证人席位,身后都有可出入的门。
而在堂前的警戒线之外,齐齐整整的排了许多的红木椅子,这是给乡老们坐着听的席位,席位两边就是站位了。
但是脚下也刷了号码的,现在阿拉伯数字已经普及了。
辰时一到,众人入场。
最先进去的就是田浩跟王破,然后是大法堂的大法官,陪审团成员里,包括顺天府尹在内,有检察院总检察长林老御史、定国公丁超、金城侯任涯……。
原告乃是安家和秦府两户人家,原告席上挂着的牌子,就写了“安家”和“秦家”四个字,简简单单,十分明了。
被告席上挂着的名头就很有趣。
写的是“娘子军大营正六品校尉安静”,以及“娘子军大营从二品大将军丁涟”。
双方的名头,对比的太明显了。
田浩看了半天,才跟王破小声吐槽:“过了这么多年,我才知道丫丫的大名,原来叫丁涟!”
“你才知道?”王破扭头看他。
“嗯,当年给他们俩取名字,就是涟漪二字,丫丫叫丁涟,那么二丫就叫丁漪。”
王破闻言,莞尔一笑。
田浩又看了看原告:“难道不是丫丫她们是原告么?”
“我特意这么安排的,那两家是原告,丫丫她们是被告。”王破却道:“那两家可是民,丫丫她们是官兵,一个从二品一个正六品,虽然是女子,但她们可是百官册上都有姓名的人。”
田浩一愣,随后秒懂:“还是你厉害!”
民告官,还是官兵,这估计是好多百姓觉得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而且还是民没理,强行跟军官结亲,还有扣押军官的家里人,啧啧啧。
够吸引人眼球的呀!
以后再翻起来那谋杀案,都不用造势了。
802道理越辩越明白
802道理越辩越明白
毕竟这两个案子,环环相扣。
没有秦夫人的死亡,也让不出来“秦夫人”的位置。
安、秦两家也就不会强行联姻,绑在一起就为了重返朝堂。
“其实他们这联合起来也没什么用啊,要真的是人才,我也不拘一格,不是人才,再怎么样我也不会任命他当官。”田浩觉得这帮人真是的是,脑袋进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