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李大学士看向俞国公,道:“老臣听俞国公这口气是要找几个护卫?既然是找护卫,为何要数千之众?”
俞国公老神在在地道:“李大人有所不知,此事讲究仙缘,人数虽然看似不少,但真正能用的却只有那么十几人,老臣到时自会做筛选。”
成顺帝听完居然点了点头。
姬清皱起眉,恨不得大骂他们一个一派胡言,一个昏聩无能、不辨是非,但此时却不敢这么说,他顺着俞国公的话道:“俞国公求仙问道多年,应当知道大道争锋,强者适之的道理,如今国公大人找寻这么多有仙缘之人,就不怕抢了自己的仙缘,到头来一场空吗?”
俞潮正一时语噎,脑子快速转动却一时想不出反驳的理由,眼看着成顺帝也看向自己,按脆一拍脑壳道,“是老臣糊涂了,幸得昭王殿下点醒,功德无量啊……”
成顺帝闻言也想了不少,修仙他一个修炼就够了,玄机真人也说了仙道争锋,脱颖而出者少之又少,还夸朕有仙缘,既然如此,俞潮正一把年纪了,还是在府里安生歇息吧。
于是道:“俞爱卿,不论你动机如何,参与官匪勾结一事便已铸下大错,朕念你是初犯,罚你闭门思过三个月,将道观拆除,道童都遣散了,不许在修仙问道。”
王阁老第一个拜道:“陛下圣明!”
这一判决可谓轻拿轻放,众人心里虽然不服,但金口玉言一出,也只能纷纷叩谢,大家心里也明白,单凭此,根本扳不倒树大根深的俞家。
此刻结果还是姬清突然出击,没给德贵妃反应的机会。
俞家敛财的白云观拆了,道童遣散,如今德贵妃就是想吹枕边风也晚了。
第88章 暗潮
那些道童都是俞潮正大力培养的,如今被迫转为暗线,道观也不复存在,行事难免诸多不便。
不管俞潮正心里有多翻江倒海,抑郁难平,表面上都是一副感激涕零的面孔,连连应下,“老臣,叩谢陛下恩典……”
此事告一段落,成顺帝又想起了另一件事,问向姬清,“你回京途中可有见到你三皇兄?”
姬清心里冷笑,姬睿龟缩在哪里他是没见到,但姬睿带过来围剿他的兵将可是一个不落都见了,想必这会儿正因为丢失羽林军而吓得不敢见父皇呢!说不定正在绞尽脑汁想借口呢。
心里思绪万千,但表面姬清一脸不明所以,纳闷道:“儿臣不曾见过,三皇兄也离开上京城了吗?”
成顺帝一噎,才道:“朕乍一听虔州传回来的噩耗,心中焦急,误以为你中了奸计,如今老三已经当了太子,也不能整日无所事事,朕便派他带了两千羽林军南下去寻你,也好沿途保护你二人的安全。”
姬清表面上一副感恩不尽的表情,“儿臣多谢父皇惦念,也辛苦太子皇兄了,还专程南下去找儿臣,可惜儿臣并没见到,大概是路走岔了,若是儿臣早一步知道,一定等着和皇兄一起回来。”
成顺帝点点头,欣慰道:“你如今已经懂事了,不比从前,以后多学学朝堂之事,要多听你太子皇兄的话,帮着你皇兄稳固朝纲,成为你皇兄的左膀右臂。”
姬清被恶心得够呛,还得笑着应是,“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陆景深不想姬清难受,插话道:“上京城南下一条水路,一条陆路,不知太子殿下走的哪条路,为何会跟臣与昭王殿下错过?太子殿下既然带了两千兵马,总不至于去走水路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作为领兵之人都知道,兵马众多,走水路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尤其是在近些天雷雨多发的日子里。
成顺帝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正觉得奇怪,明明太子早早出发,怎么会碰不上呢?到底是谁在故弄玄虚?
宋子穹回禀道:“启禀陛下,属下听闻太子殿下一早只身回城,并未见到二千羽林军,也未见归还,属下差人去问,东宫的人只说是没有了。”
到了此刻,成顺帝的脸已经算得上阴云密布,耐着性子问了一句,“没有了是什么意思?”
宋子穹低着头回道:“据说太子殿下走的水路,船起了火都沉了,羽林军死的死伤的伤,全没了,只有太子殿下自己逃了回来。”宋子穹拿出东宫打发他的那套说辞,也不知道回头太子殿下打算怎么对皇上解释,万一对不上,那可就不是他的责任了,另外最后一句话是他自己加的。
“愚蠢!废物!”成顺帝的脸顿时黑成了锅底,派他去抓人,按照常理的做法肯定应该各个要道布置岗哨,设下关卡,姬睿怎么想的带着一堆兵马去坐船?简直蠢笨如猪!
殊不知姬睿此刻是有苦说不出,他不但设了关卡,还设下了圈套,一环扣一环,誓要把姬清和陆景深等人一网打尽。明明一切都万无一失,可是紧要关头,为何会突然冒出来寿州大军?
英国公以前是寿州军主帅,难道是因为英国公?那个老不死的,上回怎么没毒死他!
由于寿州军的出现,打得姬睿骤不及防,偏偏这些事还不能告诉成顺帝,否则他利用姬珩围杀姬清的计划就瞒不住了。若是针对姬清一个兄弟倒也罢了,要是被成顺帝发现他一个人针对两个兄弟,这对一向主张他们要兄友弟恭的成顺帝来说,定然是不可饶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