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程景生笑着说好吃,问他:“你说给咱家写个什么联好?”
  杨青青啊了一下,脑袋空空。
  他有时候觉得程景生常常误判他的文化水平,他也就是知道九年义务教育古诗词而已,哪里会写对子。
  于是他说:“我可不知道,你自己写,将来还指望你教娃娃读书呢,以后你就当我不认字啊。”
  然后给程景生放下吃的,就灰溜溜地跑了。
  他从小就不大擅长读书,想到就头痛得很,已经想好了,以后他就负责把孩子和孩他爹都喂得高大壮实的,学习的事由孩他爹管就行。
  程景生自然知道他的小心思,笑了,自己想了想,写好了一副对联。
  忙着忙着,天终于要暗了,杨青青午饭后歇了个晌,起来就又进了厨房。
  终于可以做大菜了。
  锅包肉,松鼠鱼,酸菜排骨炖粉条,猪皮冻是前一天熬好的,还有小鸡炖蘑菇,素菜不多,有白菜炖豆腐,干丝大拉皮,素炒双丝。
  杨青青甚至还做了两个小孩菜,果酱山药,和拔丝地瓜。
  这些可都是正经饭店的厨艺水平,杨青青总算大大发挥了一回,感觉心气儿都舒畅了,从厨房出来整个人神清气爽的。
  天黑了,终于可以上桌吃饭了,今年家里人口格外多,分了大人小孩两桌,大人桌自然是他们四个大人坐,其余的都算小孩。
  没想到,人都坐齐了之后,五弟忽然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第057章 新年的志向
  今年是程家第一次吃这么丰盛的年夜饭,大鱼大肉摆了满满一桌子,就算从前父母都在的时候,程家也没过过这么阔的日子。
  这一大半是归功于程景生,另外也是因为年景好打的粮食多。
  程润生作为大哥,总是要先说些什么的,他先倒了杯酒,跟程景生碰了一下,喝了之后,说:“景生,咱家日子越过越好了,以后该待人更仁义些,别叫人说你发病人的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论哪一行的人有了出息发财都是理所当然的,但偏偏当医生的,若是发财摆阔,总会招人非议,即便这些财产都是医者辛苦应得的。
  因为人们看到医生的财产,就总会想到那背后病人的痛苦。
  一个人当了医生,就必须心怀悲悯,连一句“恭喜发财”“生意兴隆”都不能坦然接受,这便是医者的不易。
  这个道理,师父也跟程景生说过,程景生便点了点头,说:“放心吧,哥,我心里有数。”
  程润生说:“这世道不乏有人用自己的本事伤天害理,我知道你不会,不过当了郎中,手里握着别人的生死,再谨慎也不为过,咱们家也不求大富大贵,只要你平平安安,问心无愧的就好。”
  程润生说完之后,又跟另外的弟妹们说:“过了年,你们也都大了一岁,以后不求你们都像二哥一样出息,只要别走旁门左道,别整幺蛾子,各自有点正事儿,有个奔头就行。”
  杨青青想,幸亏他刚刚跟柳长英做饭的时候,以尝菜的名义先吃了不少,要不然,等大哥这么长篇大论地发言完,还不知道要饿成什么样子呢。
  孩子们也都早就流口水了,眼巴巴看着桌子上琳琅满目的美食,像要把桌子烧出洞来。
  柳长英连忙拉了拉程润生的袖子,悄声说:“吃完了有的是功夫唠呢,先让孩子们吃吧。”
  程润生这才清了清嗓子,让大家动筷了。
  杨青青很兴奋,连忙拿起筷子指着桌子上的锅包肉,说:“你们先尝这个!”
  锅包肉有四种做法,有正宗老式的,糖醋的,番茄酱的和咸口的,锅包肉专业户杨青青今天一口气做了两种,老式的酥脆咸香,糖醋的酸甜开胃,都非常成功。
  孩子们自然更偏爱酸甜口的,大侄子边嚼边说:“小青叔,你做的这个肉比城里的饭馆还好吃呢!”
  小侄子问:“哥,你啥时候吃饭馆了,都不带我。”
  大侄子便道:“哥下饭馆的时候,你还没生下来呢。”
  柳长英笑道:“你什么时候下饭馆了,我都没下过饭馆,你小子倒见识广呢。”
  大侄子便撅着嘴巴,小侄子嘻嘻哈哈地笑话他。
  程润生也笑了,说:“等开春了,爹带你们进城玩,咱们都下馆子。”
  杨青青也想进城,他也想见识见识古代的城市里都有什么,各种各样的铺子馆子都是什么样的。
  要是什么时候他也能在城里开个饭馆那该多好?
  他想了想,有些失笑,觉得自己是天方夜谭,不过,想到程景生的医术和自己的厨艺,又觉得将来他们一家搬到城里去生活,一步一步地发展,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等开春之后,他得先把宴席的活揽一些,要是能先在乡里闯出名气就好了。
  自从去年开始有了这个想法,他就留心观察了一下,在乡下,各行各业也是有龙头状元的,比如给人做媒的媒婆,出名的就那几个,红白喜事的大厨也是一样的道理,手艺出名的大厨,往往提前几个月活就排满了,到各个村里轮着办宴席。
  如果那样的话,就不愁收入了。
  新年伊始,人就很容易对未来产生各种畅想,杨青青一边鼓着腮帮子吃肉,一边笑眯眯设想着新年的计划。
  程景生觉得他家夫郎真可爱,也不知一个人在那乐什么呢,傻乎乎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