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竹碎玉 第15节

  萧窈出宫前,先去了祈年殿。
  她要带着重光帝给王家的旨意与赏赐一道过去,如此,才能显得更为郑重。
  重光帝将自家装扮一新的女儿从上到下打量一番,老怀甚慰,捋过斑白的胡髯,接连说了几个“好”字。
  萧窈眉眼一弯,笑道:“阿父若是没别的话吩咐,我就先走了,班大家还在等着。”
  “窈窈,这是你来建邺后,头回在士族那边正经露面。要乖乖听班大家的叮嘱,谨言慎行,不准胡闹。”重光帝稍稍收敛了笑意,语重心长道。
  这样郑重其事的态度,令萧窈的心沉下些。
  她离开时没再如往常一般随意,屈膝行了一礼:“女儿记下了。”
  -
  王老夫人的寿宴设在王氏的引仙园,占地极为广阔,其中筑有山石林泉、亭台楼阁,花果竹柏、飞禽走兽应有尽有。
  时人又称其为“金阙”。
  萧窈先前曾随崔循来过此处,但她那时心神不宁并没闲情逸致,加之隔着幕篱,并没好好看过。
  以致她对王氏的印象,停留在那个昏暗而阴湿的地牢上。
  如今由班漪相陪,从正门踏入引仙园,才发觉此处好山好水,一眼望去竟远胜皇宫许多,倒真是无愧人间仙境之名。
  又因老夫人六十寿辰,园中各处着意布置过,珠玑罗绮,极近豪奢。
  看得人眼花缭乱。
  萧窈还记得自己的此行的任务,未曾将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表露出来,只在心中暗暗惊叹。
  她脸上端着恰到好处的笑。
  这是经班大家指点过的,既不会让人觉着冷淡疏离,又不会显得谄媚讨好。
  王氏的侍从在前引路,而身后,是捧着贺礼的内侍、宫女。
  这样一行人,在今日登门祝寿的诸多客人中,也显得尤为突出。一路走过,明里暗里不知有多少道目光落在萧窈身上。
  众人都想看看武陵来的这位公主。
  传闻她在乡野间长大,虽貌美,但无才无德,娇纵蛮横。
  重光帝登基伊始,甚至都没敢将人带来建邺,悉心教导这么久,才终于肯放她在世家这里露面。
  在来之前,班漪面上未曾表露,但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担忧。怕萧窈未曾来过这样的场合,会紧张露怯,叫人看了笑话。
  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她喜欢这位小公主,不愿这样的事发生。
  而如今,悬着的那颗心终于落回原处。
  萧窈压根不在乎这些名满天下的士族。
  心中不认为他们有何尊贵,也不期待获取他们的认可,故而并不会为此谨小慎微,战战兢兢。
  她就是依重光帝的意思,来送些寿礼,再吃顿饭,就可以打道回宫了。
  萧窈来到松柏院时,里边也得了通传,原本正撒娇凑趣博老夫人高兴的女眷们齐齐安静下来。
  唯有备受疼爱的王四娘子没什么顾忌,依偎在老夫人身侧,依旧道:“可算是来了。若不是祖母寿辰,这位还不定藏头露尾到什么时候呢。”
  在场众人皆是擅察言观色的,心照不宣地交换着眼神。
  陆三娘子掩唇笑道:“听闻公主这些时日,在潜心学琴。”
  王四娘子冷笑了声,正欲开口,被自家祖母瞥了一眼,这才停住。
  婢女打起帘拢,请萧窈入内。
  房中温暖如春,这时节,竟似有清清淡淡的瓜果香,很是宜人。
  萧窈绕过那十二扇的檀香木松鹤屏风,这才见着正厅的全貌。
  宽敞华贵的厅堂中,已聚了不少女眷,衣香鬓影,锦绣如堆。像是春日里满园开得姹紫嫣红的花,赏心悦目。
  而被她们簇拥着,斜倚在正中的,是位看起来慈眉善目的老夫人。
  银发梳得一丝不乱,精神矍铄,石青色的衣裳恰到好处衬着她雍容华贵的气度。
  因上了年纪的缘故,眼眸稍显浑浊,但抬眼时看过来的目光却格外利。
  萧窈不喜欢这样的视线。
  会让她有种毫无保留的、被审视的感觉。
  “恭贺老夫人六十大寿。愿如南山之寿、松柏之茂,福寿绵长。”萧窈垂了眼,“父皇感念王氏多年辛劳,于国于民,居功甚伟,也为您另备了寿礼。”
  “皇恩浩荡,王氏自当尽心竭力。”
  王老夫人略抬了抬手,立时有婢女上前挪了坐席,请她与班漪落座。
  “久不见你,近来可还好?”老夫人再开口时,却是对着班漪。
  “承蒙圣上信任,召我入宫教导公主,故而近来少走动,劳您记挂。”班漪笑着,不动声色地将话题扯回萧窈身上,“好在公主聪颖,兴许再过些时日便可出师,届时我便又清闲下来了。”
  老夫人微微颔首,这才向萧窈道:“公主初来建邺,可还习惯?”
  萧窈低眉顺眼道:“一切都好。”
  “既如此,闲暇时宜多走动。宫中只一位公主,无人作伴,怕是无趣。”老夫人看向身侧的四娘子,笑道,“你近来不是在与盈初她们商量着筹办雅集?届时记得给公主递请帖。”
  萧窈循声看去,与一位美貌的小娘子视线撞了个正着。
  她穿着条石榴红的衣裙,雀羽金线绣成,熠熠生辉,华美至极。
  鬓发上簪着支凤凰衔珠钗,凰羽精致,最难得的还是那珍珠,个个饱满圆润,在日光之下竟依稀泛着幽光。
  光彩夺目,世所罕见。
  萧窈从没见过这样的珠子,倍感新奇,目光在其上多停留了一瞬。
  她知晓,这是王家的四娘子,王滢。
  早在背王氏族谱时,女史们就曾同她提过,说四娘子是王家最受宠爱的女郎。
  前几日班漪也曾提起,说当初四娘子出生时,老夫人曾梦见红霞漫天,以之为吉兆,故而将四娘子放在自己院中,亲自抚养长大。
  而后隐晦地提及,因整个王家千娇百宠,四娘子性子不大好。
  而如今,这位性子不大好的四娘子略抬了下巴,同她道:“祖母说得是。不过既为雅集,不说琴棋书画样样齐全,至少精通其一,才不至于空坐着无所事事……”
  “不知公主擅长哪一样?”
  第014章
  在场之人只要不是傻的,都能品出王四娘子尖锐的态度。
  但大都是看热闹的想法。
  谁也不想平白得罪了王滢,毕竟这可是王氏的掌上明珠,素来眼里揉不得沙子,睚眦必报。
  班漪方才已经帮过一回,何况她已算是半个长辈,总不好掺和进这些小女郎们的事情中,欲言又止。
  萧窈迎着王滢倨傲的视线,扯了扯唇角。
  她心中想的是“谁爱来谁来”,但念及临行前重光帝的叮嘱,还是缓缓道:“我才疏学浅,琴棋书画都谈不上精通,还是等何日学出些模样,再来叨扰娘子吧。”
  王滢冷哼了声,示威似的,目光从在场这些女郎们脸上扫过,最后仰头看向老夫人:“祖母听见了,公主自己不愿来的,将来可别怪我。”
  “你啊……”王老夫人抬手在她眉心点了下,似是责备,可最终也没就此多说什么,只道,“好了,你们年纪轻轻的,也都别拘束在我这里了。今日日光晴好,到园子里逛逛,有什么想玩的、想要的,只管吩咐仆役就是。”
  言毕,又向班漪道:“你若无事,留下陪我说说话。”
  班漪纵使是有事,如今也只能点头。
  萧窈对上她隐隐担忧的目光,笑了笑,示意她尽管放心,而后同众人一道出了门。
  能在老夫人院中陪着说话的女郎,皆是士族出身,且非那等家道中落之流。
  她们彼此大都相熟,这些年时常往来,关系极其稳定。
  王滢自小就是这其中“众星捧月”的对象。
  她方才已经表露对萧窈的不喜,哪怕老夫人发话,也不肯让人参与雅集。其他人“闻弦音而知雅意”,自然也不会接纳萧窈。
  一路走来,其他人簇拥着说说笑笑,萧窈则成了那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
  无人理会,格格不入。
  这其中有那日在学宫外见过的谢、陆两位女郎。
  谢娘子似是对她的处境心有不忍,回头多看了两眼,随即被陆娘子挽着小臂拉走了。
  青禾亦步亦趋跟在萧窈身后,眼圈都快红了:“她们怎么能这样?您可是公主……”
  “公主又如何?”萧窈抚过丝绢扎成的花枝,轻声道,“谁坐在皇宫那个位置上,都由她们父祖说了算,我这个半路公主,算得了什么呢?”
  萧窈对此认知明确。
  只是一时并没想明白,自己初来乍到,王滢对她的敌意究竟因何而起?
  一行人走走停停,行过木拱廊桥,到了设宴的湖心岛上。
  也不知王家建这引仙园时耗费多少,竟生生引淮水支流,在其中挖出偌大一个湖泊。又这湖心的岛上,筑假山,建亭台轩榭,意在仿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此处已聚了各家前来祝寿的儿郎,博弈投壶。
  王家势大,建邺有头有脸的士族大都能扯上姻亲关系,适逢老夫人六十大寿,广发请帖,各家自是无不应的道理。
  来之前班漪还曾打趣过,叫她趁此机会好好看看各家儿郎。
  可如今放眼看去,萧窈并没记着任何
  一张脸,只觉着仿佛都差不多,一样的宽袍广袖、衣袂飘飘。
  也不知是哪位,或是哪几位,身上的熏香用得太过浓烈。
  清风拂过,令人头晕目眩。
  青禾不着痕迹地扯了扯萧窈的衣袖。
  被众星捧月哄了一路依旧兴致缺缺的王四娘子,此时倒似是转了性,语笑嫣然,同身侧那位白衣郎君说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