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天已经黑了。
  今夜杨知府设宴款待太子,宁玉瑶身体不适并未前去。她在房中简单地吃了些东西,便坐在院中看着那棵干枯的榆树。
  前些时日在定州,百姓虽生活穷困,但最艰难的日子总算熬过去了。只要将北穆击退,即便定州贫穷,百姓也能填饱肚子。
  然而与人祸相比,天灾无情,让人毫无抵抗之力。
  这几日在掖州,一路上随处可见饿死的百姓。尤其是今天拦路的那个孩子,那般幼小,看上去与博儿年龄相仿,却瘦得只剩皮包骨头……
  秦熠刚走到院门,一眼便瞧见宁玉瑶满上的怜悯,便知这几日的所见所闻,对她而言实在太过残忍。
  他蹲在宁玉瑶跟前,笑嘻嘻地把手握成拳头伸过去,说:“明安,你猜这里面有什么?”
  “不猜。”宁玉瑶此时哪有心情陪他闹,伸脚踢了踢面前的人,“快拿远些。”
  秦熠却不在意,依旧满脸笑容,自顾自地摊开手掌,“你看。”他的掌心中躺着一颗棕色的糖丸。
  宁玉瑶满心疑惑:“这不是我给你的益气丸吗?有什么稀奇的?”
  这糖丸乃是出发前嘉阳长公主命方太医为宁玉瑶所制。其中用了些温补的药材,可补血益气,用料极为考究。即便当作糖丸来吃,对身体亦是无害。
  前些日子,宁玉瑶担忧秦熠伤了底子,便将一部分糖丸给了他,让他稍作滋补。如今不知他特地将这糖丸拿出来,究竟是何用意。
  秦熠看着宁玉瑶,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将手中的糖丸塞进嘴里,边嚼边说道:“你不是一直担心今天路上遇到的那个小孩吗?我拖她母亲离开的时候,趁机在她嘴里塞了一颗益气丸。只要那小孩儿撑到赈灾粮到来,就没问题了。”
  宁玉瑶微微一怔,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还有这事。
  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益气丸虽然不能饱腹,但撑住一口气应该不成问题。她夸赞道:“熠哥哥真厉害,居然没人看见你何时塞的益气丸。”
  秦熠被心上人这么一夸,更加得意了:“那是自然。”
  片刻后,宁玉瑶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赈灾粮何时能到。”
  秦熠微微思索了片刻,说道:“应该快了,殿下都已经到了掖州,最多也只要两三日的功夫。”
  第56章 施粥
  赈灾粮比预想中来得更快。
  翌日午时。
  祁晖珏与杨知府商讨了一上午在赈灾粮到来前该如何安抚灾民,没想到,众人正准备用午膳时,守城侍卫匆匆来报,益州军押送着大批粮食到了掖州城外。
  这一消息让众人欣喜不已,一时间都顾不上吃饭,纷纷起身出城迎接粮草。
  而祁晖珏和宁玉瑶则在府衙安心等待着。
  约莫两个时辰后,杨知府回来了,他身后跟着户部尚书和工部侍郎,以及几位武将,应该是益州的将士。他们风尘仆仆,显然是日夜兼程快马赶来掖州。
  众人走入大堂,一进门就马上跪地请安:“参见太子殿下。”
  “快快请起,诸位一路辛苦了,快看座。”祁晖珏抬手示意。
  “谢殿下。”几人起身后便坐到一旁的椅子上。
  户部尚书姓刘,身材不高,略显富态。他率先向祁晖珏禀道:“殿下,微臣离京之时,陛下曾下旨,命臣等一切事务皆听候殿下差遣。”
  祁晖珏微微颔首,而后问道:“诸位大人来得恰是时候,不知父皇此次拨了多少粮食予掖州?”
  刘尚书答:“启禀太子殿下,此次陛下共拨赈灾粮十万石,今日运抵的乃是第一批,共计两万石。此次益州军派遣了一千名军士前来运送粮食并协助殿下。抛去路上的损耗,如今剩余一万九千一百石。”
  祁晖珏这些日子一直待在定州和掖州,对一个兵士每天所需粮草已大概清楚。
  他在心中默默盘算,从益州到掖州大约二十日的路程,一千名兵士消耗九百石粮草,这消耗数量并不算多。
  他微微颔首表示知晓,而后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当早日商定赈灾事宜。”
  众人纷纷点头,端坐在下方等候太子安排。
  掖州城内现在灾民满地,街道上随处可见流离失所的百姓。为了安全着想,宁玉瑶不能随意出府。
  无所事事的她和秦熠在大堂寻了一个角落坐下,静静地听着众人商议赈灾之事。
  宁玉瑶撑着下巴,目光一直注视着坐在主位上的祁晖珏。十二岁的小少年有条不紊地阐述着自己对赈灾的见解,言辞流利,侃侃而谈。
  宁玉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轻声说:“珏儿真的长大了。”
  秦熠闻言转头看向宁玉瑶,眼神中带着几分调侃,示意你也没比太子大几岁。
  宁玉瑶自然能看懂他眼中的揶揄,瞬间柳眉倒竖,对他怒目而视。
  眼看两人又要闹起来,宁玉瑶突然揉了揉肚子,只觉腹中空空,饥饿感瞬间袭来。
  秦熠一直关注着宁玉瑶,立刻注意到她的动作。他凑过来小声问道:“没用午膳?”
  宁玉瑶摇摇头:“本想等你们回来一起用,没承想他们谈起正事连用膳都忘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