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专业亏钱人 第157节

  很多网友在看了他发在网上的段子之后,都留言说太好笑了,同时又说这种分析很有道理,于是跟着他一起,你一票我一票的,把陈导投成了这一届的最佳导演奖。
  同时,也你一个赞我一个赞的,把他投成了这个奖的颁奖人。
  当霹雳哥用自以为诙谐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幸运故事时。
  弹幕中的网友对他提炼出来的内容和他的幸运毫不在意,因为此刻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片后悔之中:
  “为什么?!!?!为什么我不知道还有这么幸运的事情啊啊啊啊!我也想到现场去见我的偶像!为什么这么好的事情就没落到我身上!”
  “就差三千字!我特么和偶像相见的距离就只差三千字!啊啊啊啊为什么我没有早点关注金狗奖!”
  当霹雳哥念出自己当初那篇文章,大秀自己风趣幽默的段子时。
  弹幕网友还沉浸在痛苦之中:“就是这么无聊的段子!就特么这么无聊的段子!这就可以当颁奖人了?劳资用脚写都比他好一百倍!啊啊啊啊劳资就是当初少伸了一只脚!”
  “为什么!我为什么要给这么无聊的一个段子投票!我为什么不给我自己投票!虽然我写的就是‘这个故事说什么也该在今年获奖吧’这种非常没有意义的投票理由,但是!这个人写的罗里吧嗦一大堆,翻译过来不也就这么一句话嘛?!”
  “我不服!我要撤回我当初的点赞!这段子一点也不好笑!啊啊啊啊就是这么个段子让我失去了和我偶像亲密接触的机会!”
  “……楼上你用的是aa的海报做头像结果你居然是陈导的粉丝?”
  “粉丝个屁啦!陈导哪里来的粉丝?!我是草莓红乐队的粉丝!但凡我有机会在现场,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大声合唱!”
  当霹雳哥心满意足的讲完段子,然后秀他肩膀上那只鹦鹉,还让鹦鹉郑重其实的宣布本次最佳导演奖的获奖人姓名的时候。
  弹幕网友没有人在意这只鹦鹉讲话讲得多利索,他们的关注重点是:“他居然还有权利可以把自己家的宠物也带上台!凭什么!我家狗狗就没有这个机会?!”
  “难道我家猫猫不配上台吗?!为什么是这只愚蠢的鸟不是我家可爱的猫!”
  “我居然害得我家狗狗失去了上台的机会?!啊啊啊啊谁会想要看一只鸟讲话?!难道我不会讲话吗?!我们要看的是狗狗叼飞盘!”
  然后接下来弹幕里全是有宠物的网友在那里炫耀自家宠物的独门绝技。
  没有人在意霹雳哥最后颁发给陈导的那个金狗奖,是仿照外国那个知名奖项的小金人做的两条后腿站起来的小金狗,且这只狗的原型就是《狗屁倒灶》杂志宠物专栏里的大明星、双黄丸公司的吉祥物小金毛——
  不就是个奖杯设计嘛!
  都叫金狗奖了设计成一只狗有什么问题?
  更没有人在意这个金狗奖的奖杯所有金色部分其实真的是金子做的——在如今金价每天都在上涨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奖杯对于个人来讲真的值不少钱呢!反正比隔壁国家那个奖杯要值钱。
  霹雳哥秀完了自己,秀完了自己的鹦鹉,最后还心满意足的和陈导合影之后,在弹幕全体的懊悔羡慕嫉妒恨中施施然下场了。
  然后第二个奖、最佳剧本奖的获奖人,一名长得扁扁的女士整理好自己的头发,作为这个剧本的创作者、编剧,向所有人致谢后走上了舞台。
  她看了看自己手里的卡片,像是被触动到,然后对着话筒说:“编剧的工作,是写好一个故事,但是很多时候,作为一个编剧,在创作中是需要灵感的。很多人会问我,当你写一个角色的时候,会有原型吗?起码在我创作《海那边的山》这个故事的时候,创作里面的主人公的时候,我可以告诉你,有。”
  “她就是我的颁奖人。”
  第188章 亏钱的第一百八十八天
  《海那边的山》能够被评选为最佳剧本奖, 可以说是这一届金狗奖爆出来的最大冷门。因为在此之前,所有观众,甚至是作为主办方的双黄丸公司内部, 都以为最佳剧本奖应该最终会归属于去年网剧最热门的《镜中人》。
  毕竟《镜中人》这部剧在去年播出的时候是真的让所有看过的观众都对剧本叹为观止了——一个融合了三本网络小说故事的剧本,横跨古代、现代、穿越、男频、女频多种元素多种分类,在自加难度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还能够把整个故事给完完整整的讲述完毕, 这对于编剧的叙事功底要求真的是太高了。
  所以不论从专业角度来讲, 或者从观众认可度来讲, 《镜中人》这部剧都绝对可以被评为最佳剧本奖的。
  但谁也没想到, 最终这个奖会被《海那边的山》这部在此之前默默无名的电视剧给夺了。
  而之所以它会成为获奖黑马,全赖当时的一位投票人写的将近三千字的投票理由,也就是如今舞台上, 这位编剧亲口承认的这部电视剧的原型, 高女士。
  “当时,国家正好要大力宣传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于是我就接到了这样一个主题。”
  大概是知道很多单纯只是来看颁奖典礼的观众可能并不清楚这部获奖的剧究竟是个什么剧, 在颁奖典礼现场导播宣布中场休息五分钟,安排现场嘉宾上厕所的上厕所喝水的喝水的时候,主办方立刻把之前就已经拍摄好的关于这部电视剧获奖的编剧采访给糊在了正在看直播的观众面前。
  那个刚才还在宣布自己这个奖颁奖人的编剧, 在vcr里穿着一看就非常舒服的毛衣, 出现在镜头里, 讲述着自己的创作历程。
  “一般这种主题, 其实能写的内容不会太多,要么就是从历史上找故事, 写一个历史上的故事借古喻今,要么就是找一个现在的典型人物,讲一讲ta身上的故事……我选择了后者。”
  这种政治剧其实说好写也很好写, 说难写也很难写。
  说难写,是因为这种剧很难写出彩。
  比起天马行空去设想一个架空的故事,这种政治剧由于主题原因,很多别的剧可以出现的反派、出现的爽文打脸剧情、甚至是主角能说的话都是很有限的,要突破很难,很多时候人家只让你歌功颂德。
  而在当今这个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观众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你给啥他们吃啥了,他们都有独立的思维,有广阔的选择,这种一直在刻画主角伟光正、没有半点个人想法的角色已经不是观众的爱了。
  这种上层和群众之间审美的矛盾,让作为创作者的编剧在剧本创作的时候局限性很大,只能在框架里构思,写不出精彩的剧情。
  而说好写,则是因为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各个政府部门都会为了这部剧开绿灯,让这部剧在所有环节走绿色通道。
  就比如这位编剧打算好要写个现在的优秀典型人物之后,只是联系了一下有关宣传部门,人家就把全国各地报上来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先进事迹打包一股脑的全给了她,拍着胸脯向她保证这些事迹都是真实的,作家想写谁就写谁!有需要他们可以把原型人物请过来让他们深度交流!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剧出于让这个故事尽可能有看点的考虑,在里面选择了一位女干部,也就是高女士。
  “她见到我的第一时间,她没有开口和我讲述她的故事,她只是问了我一个问题——”
  同志,如果我们村的故事拍成了电视剧,会有更多人来帮助我们吗?
  以这一句话为开始,高女士讲述了她作为一名基层村干部这些年的工作。
  高女士的工作其实从这么多基层优秀干部当中来看,没有那么的突出。
  她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就,正常的你在任何一个农村爽文故事里看到的女主角的配置。她有着重男轻女的父母,有着不知感恩的弟弟,但她也有一颗在当地极其聪慧的脑袋、优秀的成绩和下定了的一定要走出这片山、走出山村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
  “当时的我就一直读,读那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当时的我多想走出去看看那片海啊……”
  于是她在学校的帮助下、在当时的教育政策的支持下,摆脱了那个家庭,靠着自己优秀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大学生,真正离开了山,奔向了海。
  如果故事只到这里,那编剧对这位高女士的电视剧名字应该取名叫《山那边的海》。
  但在高女士的口中,这些可以成为一整本小说一百多万字内容的故事,那只是高女士人生的开始。
  “我从大学毕业之后,就考上了公务员,进入基层一线工作……不是重新回到山里,我知道你们写剧本的喜欢写这种,让山里的姑娘学出了文化知识之后又反哺回山里……但我不想回去,那样的家有什么好回去的,我能活到现在,我能有现在的生活,不是他们给我的,是党和国家给我的。”
  “我只去党和国家需要我去的地方。”
  “于是我去到了南方一个没听说过名字的七八线的小城市,的一个县级市,的一个村子里当村干部。”
  “……然后我就看见了,那个在海那边的山。”
  《海那边的山》是一种隐喻。
  海,指的是那些经济相比于山区要更加发达的地方。
  而海那边的山,指的是在这些明明整体在全国来讲还算富裕的城市里,那些村子里实际上还存在着的贫困的人们。
  高女士很快就发现,她以为的经济发达的城市里,不是每个人都生活很富裕,都无忧无虑的,就她所在的这个村子,就有很多过得很艰难的人。而她就这样,在这个村子里一头扎在了让这村子里的人过上好日子的奋斗目标里,一干就是二十年。
  她把村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子,干成了省内优秀典型村。
  她以一人之力,提高了整个村村民的幸福感。
  她的成绩受到了中央的肯定,她被各个地方邀请去传授她让村子富起来的先进经验。
  “但这还不够。”高女士说。
  “我的村民还过得不够好。”
  “我想要在村里建个老人大食堂,你知道像我们这样的村子,老人是很多的,年轻人平时不在家,也就周末回来一下,于是老人一个人在家,他们是不舍得每一顿都给自己做饭的,每一顿都是咸菜拌饭,一碗咸菜可以吃三天!”
  “所以我想搞个老年人的大食堂,这样他们一日三餐就不用在家里吃了,都到食堂来吃新鲜菜!免费给他们吃!有免费的新鲜的菜,他们就不会在家里吃咸菜了。”
  “我还想搞个晚托班。”
  “我们村有很多外来民工租村里的房子,他们也是我们村里的人啊!每天他们出去上工,就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八岁的孩子连烧个热水壶我隔着窗玻璃看着都怕!我想还不如干脆把这些孩子们都聚起来,我们搞个晚托班,盯着他们写作业,带他们做游戏,教他们读书学习。”
  “来了我们村,就是我们村的孩子!”
  但这一切都要钱,桩桩件件都要经费。
  可财政经费不是那么好批的,这种名目更是从来没出现过。
  “所以我想要有更多社会的力量来帮我,我想要志愿者,我也想要慈善捐助。”所以高女士希望编剧能够把自己的故事拍成电视剧。
  “重点不要放在前面,”她说的是她出身的那个非常有话题性的家庭。
  “而是放在后面。”
  编剧大受感动,于是就按照高女士的叙述,写了《海那边的山》的剧本,并让剧组拍成了一部电视剧,还找了省电视台播放。
  但播出之后的效果就是没有效果。
  这年头,愿意看这种题材电视剧的观众真的太少了,更不要说高女士的这个故事,比起其他人物可歌可泣的甘愿付出生命的故事来讲,显得那么的平淡且微不足道。
  最终,这部小成本剧在播出之后无声无息的结束了。
  唯有当时《狗屁倒灶》杂志的小编尽职尽责把国内全部的剧都看了一遍,深刻认为这是一部国内拍摄的冷门但其实水平超过一般的电视剧,符合杂志专栏挖掘更多冷门优秀影视作品的要求,于是把它作为当月推荐电视剧发布在了影视推荐专栏里。
  然后又在今年金狗奖中,因为被推荐过而塞进了入围名单。
  紧接着是金狗奖的投票各种热搜,网友号召大家一起来投票,投出自己心目中更配得上这些称号的作品等,一直希望寻求到更多社会力量帮助的高女士于是就给自己的这部剧投了票,利用这个机会,写了一份三千字的投票理由。
  写作投票理由,但实际上,高女士在投票理由里写下的是自己对村子接下来的设想。
  包括老人食堂,包括晚托班,包括很多她在走访中发现村民们确有需求,但她如今还无力去做的事情。
  一个村干部奉献自己的故事,如今已经很难再打动铁石心肠的观众了。
  但一个对未来的诚挚设想可以。
  在被这些设想感动了之后,一直都很抗拒这类题材的网友观众们这才抱着一颗好奇心,沉下心来看起了这部《海那边的山》的电视剧。
  这一看,他们发现,这部剧居然真的拍得还不错!
  首先就是节奏非常快。
  “我的天,这个故事里女主角离开山村这么复杂的事情编剧居然只写了三集——一共三十六集的电视剧里,只有三集!这要放到某些剧里,这一段不得演她个十多集!”
  其次就是事业线的占比非常多,能看得出来女主是满脑子全都是事业,符合一个大众眼里一个村干部该有的形象。
  “你们是没看到女主角的感情线!那叫一个唰的一下就过去了。”
  “等下,这部剧有感情线吗?”
  “楼上傻了吧?有哦,女主角是有老公的——你看第十二集 第十五分钟到第二十五分钟!整整十分钟的感情戏呢!”
  “笑死,十分钟的感情戏,就够女主的老公出场给女主送个饭,支持一下她的事业,求个婚,就结束了!”
  “要我说这才是一部大女主电视剧该有的样子!高女士又不是为了爱情离开的山村,又不是为了爱情留在的这个新村子,爱情在她人生的占比就一丢丢,那当然在这部剧里也应该就一丢丢!”
  “而且爱情占比的减少不影响我看这部剧啊——天知道我多喜欢看这种搞基建的电视剧!看着剧里面庄家收割都激动得要死!”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