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专业亏钱人 第145节
这是被贝总高薪聘请的国际大导演陈导。
自从《我的足球梦》之后,他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拍戏了,手都痒了,这次之所以会过来,完全是因为想要看看白编剧这边新的电影剧本出来了没有——
是的,这电影他想拍。
所以他非常积极的跑过来看剧本。
于是乎他就发现这个剧本仿佛在难产,于是乎他又发现,难产归难产,这个剧本还是有机会可以顺产的,于是乎他就忍不住开口,好为人师指导起了这三个小家伙(在他眼里)剧本的创作。
老太太的退休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是替自家孩子带孙子孙女,接送孙子孙女上下学,当一个溺爱第三代的奶奶;
是搬个小板凳出门晒太阳,和周围的老头老太八卦谁家的儿子和谁家的女儿;
是晚上听到大喇叭的音乐,就非常自然的去到广场,站到队伍的最后和所有人一起跳广场舞……
黄蓝白三人组想了想,在纸上罗列了一下,大概也就能罗列出这些内容,这是大众身边能看到的最普通的老太太的退休生活。
陈导看他们写完了之后接着说:“那么接下来,你们这个故事,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写一个与这些内容完全不相干的老太太退休之后遇到的故事。”
三人:???
三人:我们是听错了吗?刚才陈导说的是要和这些内容相干还是不相干?
陈导说:“对,没错,我说的是不相干。”
“之前那个会,我也去听了,你在会上不是说了吗?你之所以要设立这样一个女性主题的影视项目,为的是拉长女演员的职业寿命,让娱乐圈知道,他们之前那种纯粹是刻板印象,中年女性和老年女性角色,依旧在市场上是有生存空间的!”
“这么宏大的主题,如果投射到一部作品里,你觉得你的作品应该要表达一个什么观点?或者说,你觉得贝总特地点出来要写一个老太太退休后的生活,她到底期待的是看到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单纯只是要看一个普通老太太的普通退休生活,这还需要你来写剧本,我们找演员来演吗?她要看直接去小学门口站着,就能看到一群老太太等着接放学回家的小孙孙!用得着让你特地写个故事吗?”
陈导作为一个大导演,他认为,创作,不是单纯就是写一个故事,你必须要有自己要表达的内涵在,要有立意在,一个好的立意,才能带来一个好的故事。
而他给这个电影提议的一个新的立意是——
一个退休老太太,她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然后,才是一个老太太。
她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应该和世界上所有年龄段的人一样,有各自独特的地方,有自己的生活!
而不应该是一个家庭的符号。
第173章 亏钱的第一百七十三天
陈导的一席话让白编剧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有些事情吧, 你如果不点出来,其实你自己也没发现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比如你找工作去面试的时候,别的男的, 人家面试官都问问工作经历就结束了,到你的时候,他们就会很自然而然的问你有没有男朋友?如果有, 那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如果已经结婚了, 那有孩子了吗?孩子多大了?
比如你和你的男朋友商量结婚的时候, 全世界所有人都非常理所当然的认为除非你男朋友是入赘, 不然未来生出来的孩子就应该跟他姓,就算两人商量好了生两个一边一个好了,连你爸妈都会很理所当然的认为第一个孩子就应该跟男方姓!
比如这个世界理所当然的认为, 一男一女成立一个家庭, 就应该男主外女主内,男的就应该赚得比女的多。
以上列举的只是网上讨论最多的关于男女性别歧视方面的来自网友们的抱怨。其实这种歧视不单纯出现在性别上面,对于年龄也是一样的。
就比如, 当一个人老了,或者说,当你退休了, 成为了一个老人, 仿佛给下一辈带孩子、给小夫妻烧饭做菜洗衣服就成了你应该要做的事情, 成了你人生下一个阶段的任务。
但实际上谁有看到法律有这样的规定呢?
法律明明只说了子女要对老人尽到赡养的义务, 可没有说老人要抚养子女的子女。
他们应该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个老人。
是个人, 就应该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应该有各自选择的自由。
不是所有老人都喜欢穿得花花绿绿的,也有的老人喜欢牛仔裤和带帽子的卫衣;
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只会唱“一条大河波浪宽”的, 也有的老人每天早上是听着摇滚乐起床的;
不是所有的老人看电视就非要看戏曲频道的,也有的老人会让孙子孙女给她下载好国外优秀的电视剧电影,投屏到电视机上看得津津有味的……
陈导的意思就很简单。
那既然你这个项目当时立项的时候,喊的口号就是助力女性,而不是要赚大钱,那就不需要去做那些讨好常规观众和社会观念的编写。
“你可以再特别一点,再标新立异一点,我想贝总想要看到的应该是一些更能够打动人、更能够给人以启发的东西。”
白编剧确实有了一些启发,她觉得自己起码现在在人设上面有了一点思路。
既然这部电影的四个老太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看电影的观众不要再对老太太有那种固有观念,启发他们去更多的认识不一样的老太太,那么对这四个老太太的人物设定就得满足两个条件:
一个条件,是老太太们必须得是正常人——这里对标的是很多影视剧中表现得性格非常特立独行的主角团,比如“你的思考吵到我了”的某人和有非常严重洁癖给室友制定了不知道多少页室友规则的某人。
这类人当主角当然一定会引起很多观众的好奇和喜爱,但也会给观众留下一个“主角之所以能够做一些别的老太太做不到的事情,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和其他老太太不一样的人”的错误印象——
美国队长可以公开发表蹶政府不是因为他是美国人之一,而是因为他是美国队长!
福尔摩斯可以当警察顾问不是因为他是个拥有合法权利的英国人,而是因为他是福尔摩斯!
那老太太能够做那么多超出他们常规意识的事情一定页不是因为她是个老太太,而是因为她生而不同!
这不行,这已经违背了他们这部电影的立意了。
所以老太太不论是干什么工作,在性格层面,她们必须就得符合一个老太太的性格,甚至在一些行为举止上也要符合老太太的行为举止。
白编剧决定设定一个老太太耳朵不太好,有点耳背,她会经常问所有人“你刚才在说什么?”,并且非常大声的在任何场合说话(因为她自己耳背,所以也怕别人听不见);
然后再设定一个老太太非常固执、严肃,经常嘴里叨叨一些大道理。这也很正常,这年头你在整个家族里总能找到那么几个大家长,啥都不干,就是特别喜欢给你讲一些人生大道理;
再设定一个老太太腿脚不好,经常坐轮椅,嗯,老太太坐轮椅这种事情就更正常了;
最后一个老太太……
白编剧想了想,决定把自家奶奶那个性格给塞进去——就是喜欢到处问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对象找了没?结婚了没?孩子生了没?生了几个?的那种性格。
四个常见老太太性格设置好了之后,就要开始给这四个老太太设定一下她们在退休之后的生活内容了,或者说,这四个老太太在退休之后都在忙些什么。
关于这个退休生活的设定,则要满足第二个条件——
就是这里面设定的活动内容,必须是老太太凭借自己的身体素质能做到的,让观众看了之后觉得这个老太太选择这种生活方式非常合理的,但同时又要有别于人们印象中的老太太形象的。
主打一个有点离谱,但是仔细一想又很合理,能够囊括大多数老太太可能存在的生活状态。
白编剧想了想,决定先设置一个老太太还有稳定的工作,这很正常,多少老太太就算退休了也依旧在干活的!而我们的这位主角老太太,从事的必定是一份越老越吃香的工作,这才能解释她为什么到了退休年龄还在工作——因为能力太强,老板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返聘呗!
那符合这一要求的就可以是医院里的医生、律所里的律师、会计事务所的会计……
白编剧沉思了片刻,决定还是选择让老太太当一个虽然退休但依旧还有案源的律师,这几个工作里显然这个工作是自由度最高的了。
然后可以设置一个老太太的日常兴趣爱好,或者说她在退休之后热衷的工作是当红娘!日常就是给年轻小男女牵线搭桥磕cp!哎嘿,像这种工作,就特别适合那个喜欢催婚的老太太来做(白编剧掏出一支荧光笔,把这个设定和那个性格设定连了一条线)。
再然后,既然已经有两个仿佛有正经工作的,就可以设置一个老太太没有正经工作——比如设置一个老太太的兴趣爱好是二次元!喜欢看动漫,喜欢玩乙女游戏什么的,家里有个电视机专门用来追动漫不说,老太太手机里还整了个未成年的企鹅号,混迹好几个二次元群,拥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未成年朋友。
最后的这个老太太,可以设置成一个旅游爱好者!
旅游嘛,什么年纪都可以!年轻的时候有年轻时喜欢去的地方,年纪大的时候有年纪大时候喜欢去的地方,老太太虽然人老,但腿脚方便,口齿清楚,e向人格,哪里都能去,哪里都愿意去!
四个老太太再分别对应四个性格——
律师老太太是个固执且严肃还喜欢说教的老太太,红娘老太太逢人就喜欢催婚催生,坐轮椅的老太太人老心不老,窝在家里看动漫不说还有一群企鹅群的同好,热衷旅游的老太太则耳朵不太好,说话超大声。
在人设确定下来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就诞生了:
这得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让这样四个老太太能凑到一起去拍一部电影呢?
第174章 亏钱的第一百七十四天
如果这是一部电视剧, 那这个故事其实是很好讲的。
因为电视剧的篇幅比较长,可以留给编剧发挥的空间就特别大,别说是展现四个老太太的退休生活了, 你想把她们四个从出生开始的所有事情全给讲一遍都绰绰有余!一部不够就写他个七八部!管保给你把这个荡气回肠、涉及四大家族、三代人的恩怨情仇故事给你讲得跟肚子里的肠子一样,叽里咕噜九曲十八弯!
但是换成电影就不行了。
因为电影的时长是有限的,观众也不会像看电视剧那样有那么多的耐心去看前面的背景故事。
白编剧当初也是被贝总丢到好莱坞的公司里学过人家好莱坞的编剧思维模式的, 虽然学了之后又被陈导给改了一改, 但电影应该在前十分钟内把故事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出来这一点, 是大家公认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导演、编剧、演员都痴迷于电影的创作——因为电影的表现时长注定了它的故事叙述要以小见大, 要从简单入手给你表达复杂的情绪,要在短短两个小时或者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让你看明白一整个故事, 也看明白讲故事的人到底要讲些什么。
难度高到让习惯了电视剧叙事的人望而却步, 也让体会过这其中与观众争夺注意力爽感的人沉迷其中。
所以平铺直叙描写四个老太太的退休生活是不可取的,太平淡了,保证开场十分钟就有观众要低头掏出手机在网上一顿喷。
得想个有头有尾的故事, 这个故事得能够把四个老太太的退休生活串起来,同时情节也要足够的跌宕起伏,让人看了开头就愿意看下去。
想来想去, 考虑到现在的电影市场大环境, 会让观众的屁股愿意黏到座位上的华国的电影题材也就这么几个——
痴男怨女的爱情纠葛;
嬉笑怒骂的搞笑生活;
反映现实的真情实感;
打打杀杀的动作大片;
反转超多的推理悬疑;
……
这一回没有外行的苟董在一旁大放厥词(说的就是那个融了整整三本小说的《镜中人》), 也没有莫名其妙身怀一份娱乐圈责任担当的贝总在上方为了娱乐圈的未来逼着他们去挖冷门题材(说的就是那个冷门中的冷门之足球题材、光是剧本都重写了有两遍的《我的足球梦》), 白编剧摩拳擦掌说什么也打算整一个自己喜欢的剧本出来。
痴男怨女的爱情纠葛是不行的,你总不能给四个老太太整十个小鲜肉吧?
白编剧倒是想, 但问题审核机制摆在那里,能不能播很悬啊!
所以这个题材第一个就得排除;
打打杀杀的动作大片也得排除,咱得符合一个正常的人物状态!
什么叫一个正常的人物状态?
那就是年轻的小伙子跑得就是比老太太快, 老年人的手脚就是没有年轻人利索,孩子的视力就是比老年人要好,大部分老年人就是老花眼!
这些条件一一摆出来,动作大片是不可能了,你让老太太拍动作大片这不是折腾人家吗?吊个威亚保险公司都连连摇头不会提供保单的。
那就只剩下三个可能性,喜剧、反映现实、推理悬疑。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