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专业亏钱人 第124节
让之前有过合作的石磊和佩佩合作,就是为了追求这种一上来就熟悉的感觉,让观众一开始就爱上两人之间熟络的相处。
三层,则是要引流。
《相亲3》如今正在影视部同步酝酿拍摄,预计《偶然的店长》录制到播出结束的时候,差不多就是《相亲3》上架的时候,所以节目组众人都在估计,贝总和苟董是不是打算到时候这两个项目打包一起卖给电视台?
这两个项目刚好嘉宾差不多,如果在一个电视台播出,观众看了综艺之后对两个演员产生好感,就会愿意留下来接着看有他俩出演的电视剧!
一加一大于二!
那到时候电视台报价的时候不也得报个更高一点的价格?
不愧是贝总!
一石三鸟,算无遗策!
等到透过镜头看到了大少爷石磊和女演员佩佩之间的相处模式之后,节目组众人对贝总的高瞻远瞩更是佩服不已了——
只见之前一天还在那里犯懒病的石大少爷,在见到他的佩佩姐出现在小卖部之后,整个人立刻就打滚一样从床上爬起来,然后非常乖的跟随他的佩佩姐,开始动手整理起了这个小卖部。
原来!
是一石四鸟啊!
贝总不愧是贝总!
众人透过显示器,看着在隔壁的小卖部里,石磊和佩佩这对搭档把那些经过贝总和苟董钦点的小卖部必备装备一样样规制好——
空的已经写好了编号的货架,放在靠门边的位置,这是接下来提供给快递员放置快递的地方;
已经有三三两两商品堆放的货架,放在里边一些的地方,这是小卖部到时候要售卖的商品,这块区域可以供村民们选购;
塑料的和待安装的折叠桌椅板凳,全部都按照说明书装好之后趁着天气好放到外面的水泥台上晒晒太阳散散味;
已经散养在四周的走地鸡,全部想办法赶回鸡舍里关起来;
收银台摆到快递货架和正常货架中间,到时候用于接收快递和找零……
这些都是一个小卖部正常会有的东西。
当然也有一个小卖部不常有的东西,比如——
“这是个啥?!”石大少爷拆开了一个有半人高的快递箱,从里面拆出了一个他看着很眼熟但叫不出名字的……厨具?
还在拿着抹布擦桌子的佩佩抬头看了一眼,迟疑了一下道:“……感觉是我小时候在路边见到的摊鸡蛋饼的那个小摊?这东西居然有得卖的吗?”
石大少爷:“……这是要我们卖这个厨具?这里的乡民这么特别的吗?喜欢买这种东西?”
佩佩无语了一下道:“……有没有可能,这是要我们准备卖鸡蛋饼?”
石大少爷难以置信:“我看着像是会摊饼的人吗?”
佩佩从桌子下面拆出了另一个快递——制作玉米饼面皮用的粉。
嗯,实锤了,这就是要他们开发摊鸡蛋饼的业务!
在忙忙碌碌着把小卖部大致规整好之后,二人终于是在收银找零的抽屉里找到了一封信。
这是一封由富强村村委会写给小卖部的两位店长的信。
第149章 赚钱的第一百四十九天
“亲爱的偶然杂货店的店长, 嗯?我们这个小卖部居然有名字的吗?”对于这种在节目里以文字出现的东西,已经上过几档综艺节目的石大少爷轻车熟路,虽然台词功底极差, 但读一封信还是能读好的。
“你们好。”
“我们是s省m市民主县文明镇富强村的村民委员会,首先,要欢迎你们以及双黄丸公司愿意投资驻点到我们村开设杂货店。”这段就是简单的寒暄, 下一段, 则是对整个村子的介绍。
“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 我们村一户村民与村民之间相隔非常远, 布局也很广,有的在山上,有的在山下, 那是因为我们富强村, 其实是一个由四个村子合并而成的新村子。
三年前,我们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对四个村子部分村民家庭进行了搬迁, 将他们从不宜居住的地方搬去了别的地方,而剩下的村民因为人数稀少,最终在集体决策下, 我们决定合并成为一个村子, 也就是如今的富强村。”
“……这段到时候可以配点村子的俯视图和小视频作为介绍。”另一个房间内, 正在通过显示器看着这一幕的导演对下面的摄像师说道。
“富强村虽然叫富强, 但实际上既不富,也不强, 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这个村子的脱贫难度就比别的村子要大,一直到去年, 我们整个村才算是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温饱水平,家家户户除了种田之外,基本都有家庭成员在镇上找到了工作,孩子们也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生活开始好起来了。”
“但同时,很多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由于交通不便,村子距离镇上最近的购买生活用品的超市平均步行要一个半小时,孩子上学、大人上工,也都要超过一个小时,我们一直希望村子里能有这样一个地方——”
“它可以让村民们只要步行四十分钟,就能买到日常的生活用品;
它可以出现在孩子们上下学的必经之路上,让我们村里的孩子也能和镇上的孩子一样,上学路上能买到热腾腾的早饭,下学路上可以有小零食吃;
它可以承担村里寄收快递信件的邮政职能,成为出远门打工的村民和家里人相互连接沟通的桥梁;
它可以让村民们有一个新的可以休闲娱乐的去处,不再是除了干农活,就是回家睡觉,而是可以像镇上的城里人一样有娱乐活动……”
“而现在,这个地方出现了,谢谢你们的到来,让我们这个微不足道但很有意义的梦想得以实现。”
石大少爷和佩佩两个人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内心都特别有触动。
石大少爷是标准的城里人,甚至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信上面那些举的例子,那不都应该是随处可见的吗?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应该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啊?
佩佩倒是小时候在乡下爷爷奶奶家长大,但乡下和乡下显然也是有差别的,在她的认知里,所谓乡下,就是新农村啊!有农家乐有池塘有野米饭每天都有玩不够的娱乐项目!
突然间得知了这样一个消息,得知自己这个小卖部原来有这样的意义,能够给这个村子的人带来这么多的东西,二人一下子就有了要好好录这档节目经营这家店的动力。
然后两个人就看起了信封里的另一张纸——来自节目组提供给二位的杂货铺使用说明书。
杂货铺的面积不是单纯就一个房子这么大,人家是前店后卧,前半部分是提供给客人的采购区,后半段是晚上自己住宿的卧室生活区。
门口的水泥广场也是杂货铺的,这个水泥广场原先的功能应该是晒稻谷,但鉴于杂货铺没有稻谷,这里就是晴天的时候提供给客户坐着聊天享用美食的地方。
房子后面有一个鸡舍,还有一个空着的狗窝,说明书里写明了狗狗可以去某个村民的家里选一只,最近刚好人家有一窝小狗。
田地是没有的,两个嘉宾能把这个杂货铺给收拾清楚都已经不错了。
然后紧接着是关于整个杂货铺的功能和嘉宾需要做的事情——
店里面放置了做关东煮的设备、微波炉、锅碗瓢盆、蒸笼和鸡蛋饼摊位,为了给要早起打工的村民和上学的孩子提供早饭,嘉宾得每天早上六点前把这些摊位上的东西给准备好(这句话看得二人头皮一紧,那么问题来了,六点就要开门营业,这个营业前的准备工作得什么时候做?)
货架上所有的货物清单列在下方,以及考虑到当地情况给出的价目表,第一批货物是节目组提供的不用给钱,但接下来,嘉宾将自己承担店铺的盈亏,进购商品——进货地点已经列在下方了,进货用的车也在广场上停着了,就是那个稍微大一点的拖拉机车,反正到时候自己去!要进啥、进多少,都看你们对这个农村市场的敏感度!
(这是自负盈亏的意思?一瞬间,二人觉得身上压力巨大)
空置的货架是专门放快递和收快递的,节目组已经和所有快递公司以及邮政都联系好了,只要有寄到这个村子的快递和信件,统一都放到这里来,由嘉宾负责放好,以及,如果有村民要来寄信或者寄快递,嘉宾也要负责收件、称重、收钱、寄出。邮政的快递小哥联系方式提供如下!
(看到这里变脸的是石大少爷,他是真的完全没有寄过快递啊!)
提供的桌椅板凳是放在室外的,除了这些之外,还有雨天提供的挡雨的雨棚,这样一来,室外的广场就可以变成村民们聚集吃饭、聊天的地方,早上可以给不想在家里做早饭的老人安排堂食的早饭,中午可以给在这边驻点办公的村干部和节目组员工(……)提供堂食晚饭,到了晚上,除了晚餐还可以提供夜宵给打工回来的村民……
(这要是一天到晚都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做了,他们得到几点才能休息?)
而在二人头皮发麻的时候,又看到了说明书的背面,提供了一堆他们认识的不认识的艺人的联系方式——
偶然杂货铺临时工名录!
如果店长觉得太累了,可以从这个名单上联系艺人,把他们骗(划掉)邀请过来参加节目录制!成为节目的飞行嘉宾!分担繁忙的工作!
二人看到这里才觉得头顶的阳光从屋外稍微照进来了一点,这个世界还是明亮的。
等看到最底下写明了节目录制时间是一个月,二人觉得天更蓝了!
虽然,这里的工作很辛苦,但只要苦一个月就好了!
一个月嘛!
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二人就这么相互安慰着,然后拆了两包货架上的方便面,烧水唏哩咕噜吃着当晚餐,开始讨论明天第一天营业,他们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哪些和明天两个人的分工。
做菜这件事,佩佩显然是会的,而石大少爷显然是不会的,所以在平时,两人的分工就比较简单,收银、收发快递这两件事肯定是石大少爷来做,而佩佩则负责主要的掌勺,比如午饭、晚饭和宵夜。
要知道做饭是很辛苦的。
佩佩之前有看一眼冰箱,里面大部分都是预制菜,她打算好了,到时候菜单就直接把这些预制菜的成品写上面,这样客人点菜和她做菜速度都会快很多(而且她只是会做菜,她可没有一个人设标签叫擅长做菜!)
“但还是会来不及,尤其是早上的时候。”佩佩敏锐的发现了里面的问题。
“关东煮、蒸笼和锅碗瓢盆都是在屋子里的,而鸡蛋饼摊位在屋子门口,我不可能一个人又在屋子里面做早餐,又在屋子外面摊鸡蛋饼——所以这意味着,石头,你得学学怎么摊鸡蛋饼!明天早上这个活要交给你。”
石大少爷跃跃欲试。
他还真的从来没自己做过鸡蛋饼!完全不会呢!
佩佩其实也不会,但她知道可以搜教程——她从节目组那里领回了自己和伙伴在这段时间要用的手机,并直接上网搜,让石大少爷按照上面的教程一步一步操作。
摊鸡蛋饼其实技术难度没那么高……我是说如果你只是单纯想摊个饼、不追求这个面皮一定要厚薄均匀、包起来的时候对美感没有要求的话。
先把面粉和水按比例调匀,然后用勺子捞一勺进已经加热了的炉子前,倒进去,迅速扫一圈——果不其然到这一步面皮破了个口子!石大少爷不得不重来。
第二次,依旧破了个口子。
第三次,这次口子是不破了,但摊出来这个面皮的大小明显就连一片生菜叶子都包不进去。
第四次……
在经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尝试之后,石大少爷终于搞出了一个歪歪扭扭还算合格的面皮,往上面敲了一颗鸡蛋摊匀,然后开始往上面加自己喜欢的料。
比如里脊肉,比如香肠,比如肉松,比如榨菜,比如生菜叶,比如据说来自老乡家里的酸豆角……
然后他发现,可能是因为鸡蛋饼里面的料加的不一致,节目组提供的价目表只给了一个最低的普通鸡蛋饼建议价是两元,对于这个饼如果加了里脊肉之后是多少钱根本没有写!
“怎么也得十元吧!”石大少爷看着自己摊得辛辛苦苦的饼,觉得这个饼怎么也能值个十块钱!
“我石磊做出来的饼要是只卖两块钱,不得被我那群死党们给笑话?这个饼连我妈和我姐都没尝过呢!”石头哥强调了一下为什么自己这个饼溢价如此之多。
“加里脊的鸡蛋饼十块钱!加里脊又加香肠又加肉松的鸡蛋饼十五块!”
对此,已经非常熟悉石大少爷性格的佩佩耸耸肩不发表意见,反正说到底这个摊位是交给大少爷来管的,他想定多少都可以嘛。
在初期店里货物还比较满的情况下,二人觉得先不要去管后面谁去镇上进货了,先把明天的事情给解决掉都不错了,后面等临时工来了再说吧!
于是第二天,早上五点半,踌躇满志练了一晚上摊鸡蛋饼的石大少爷很有仪式感的穿着围裙上岗了。
富强村的村民们显然在此之前被村委会通知过村里会开个杂货铺的事情,不少觉少的老人都来凑个热闹,看两个店长手忙脚乱在那里擦摆在外面的桌子,并在每张桌子上放筷子筒(他俩昨晚给忘了),老人们还非常好心的帮把手。
然后等到佩佩把蒸笼给蒸上的时候,老人们已经很自觉又很兴奋地手脚比划点餐了。
没有人理会站在一旁的石大少爷。
石大少爷一看就不是会做饭的样子,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们都很机智的选择了另一位店长手里的食物。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