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骨 第100节
   
   
   
   
	  赵在渊说他想要邀请宋也川共谋大计,宋也川问他不怕自己上报朝廷吗。
  赵在渊回复他,那你就不是宋也川了。
  宋也川又问:你不怕死吗?
  赵在渊答:我连活着都不怕,更遑论死。
  和宋也川不同,赵在渊自幼从武,曾在中州军中从伍长一路升至校尉。
  他知道自己会失败,由古至今,出身于微末的起义之中胜者寥寥。
  赵在渊告诉宋也川说:不仅仅文人才会死节。
  文死谏,武死战,他说若功成便要重整旧日山河,若兵败便以血肉之躯为后来者铺路,让他们踏着他的骸骨继续走下去。鲜血染红沃土,赵在渊在马鬃山上亲手写了一封绝笔信。
  这是被当作罪证一起被呈至御前来的。
  赵在渊没有写称谓,只是留了一句诗。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以血为墨,字迹斑斑。
  还有那把早已砍得卷刃的刀。
  一路走到今天,依托于庙堂之高,宋也川看到的东西,早已不像昔年在野间那般混沌模糊。
  那些不得不直面的死亡、诡谲的倾轧,还有那些曾让他备受震撼的英豪。
  朝上群臣、文人墨客还有乱世臣。
  宋也川心中有愧,但无悔。
  *
  夏天的尾声里,温昭明和宋也川又去了一次静慈寺。
  “我去添海灯,你自己逛逛,我一会来找你。”温昭明如是说,她还记得宋也川向来是不信神佛的。
  “现在还能供灯吗?”他突然问。
  “自然可以。”温昭明有些奇怪,笑问,“你想供一盏吗?”
  宋也川温和而笑:“可以吗?”
  “我带你去。”
  佛祖金身之下,数千盏海灯若萤火般照亮了整个大殿。
  橙黄的灯照得佛像越发慈悲。
  小沙弥拿来一张笺交给宋也川。
  宋也川写了几个字,交给他一并挂在灯上。
  烛光若金,辉煌绮丽。
  温昭明顺着灯火的看去,是他用楷书写的四个字。
  家国永安。
  *
  夏初之后,宋也川便将过去养的品字莲重新养在了池塘里。
  到了暑热最盛的时候,渐渐展开了几片莲叶,而后开出了两朵鹅黄色的花。
  宛若伞盖一般浮在水面上。
  温昭明看到了很惊喜,对着品字莲还画了两幅画。
  宋也川回府之后,看到她坐在日头底下,亲自拿了伞过来替她遮阳。
  “花开了啊。”他立在温昭明身旁道。
  “是啊。”温昭明将自己的画纸举给宋也川看,宋也川莞尔:“画得很好。”
  “赏你了。”
  于是这两幅莲花被挂在了宋也川的卧房里。
  温昭明觉得宋也川很听她的话,比过去还要顺从很多。
  像是一种近乎屈从的服从。
  她在一个夏夜里和他躺在床上,午后睡得多了,晚上反而清醒了。她手里拿着一个团扇在摇,宋也川接过来替她扇风。
  “你怎么了?”
  “嗯?”
  “宋也川,我觉得你不太对劲。”
  她侧着身子,手指捏在宋也川的脸上,而后两只手一起揉皱他的五官:“快说!你是不是戏本中的画皮鬼!你把我的宋也川弄哪去了?”
  宋也川侧着身,双腿半曲着,左手枕在自己的脸下。
  温昭明感受到了他嘴角上扬的弧度,他在夜色里无声地对着她笑。
  “我在这儿啊,昭昭。”
  他将缂丝扇放在枕边,学着温昭明的样子也去捏她的脸,但他的动作很轻,像是害怕会碰碎了她:“若我当真是鬼魅,你就是慈悲的菩萨,为了求你渡化我,我一定在佛前跪了好多年。”
  夏虫的鸣声徘徊在窗下,夜色寂静得好似半睡半醒的梦。
  温昭明的手指轻轻摸了摸宋也川的眉毛:“你好像不会生气了。”
  宋也川闭上眼由着她摸。
  “不是我不生气。而是不值得。”
  “谁不值得?”
  “除你之外的所有人。”
  第90章
  一开始, 没有人发现温兖的身体早已大不如前。
  因为他是个武人,如今也不过是刚过了而立的年岁。
  宋也川有日到三希堂时,温兖正抱着大皇子玩, 容贵妃不在,一旁站着两个乳母。
  大皇子模样生得可人,只是不会说话,但是会对着温兖笑。
  温兖对着宋也川招了招手:“你来。”
  大皇子对着宋也川也笑, 眼睛很清澈。
  “抱他走吧。”这话是对着大皇子的乳母说的。
  孩子被抱走了,温兖叫人给宋也川设了座。
  “昨夜睡前, 朕看了会书。”温兖的表情分外平静,好像说了句无关紧要的话, “是《三国志》白帝城托孤那节。过去朕还不懂,如今却懂了这位昭烈帝。”
  懂了什么,他却没再说。
  “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过去一直都由武臣掌管营政, 这几日朕倒是觉得该找个大臣以文驭武、以内驭外。朕在你和兵部尚书之间犹豫了几天,思来想去还是你更适合些。下个月就由你来领京营吧。”
  待宋也川领命谢恩, 温兖叫他起来:“好了, 你回去吧。”
  出了三希堂的门还未走远, 里头就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声。
  几个内侍忙走了进去。
  宋也川在檐下立了片刻, 待何素出来之后才问他:“陛下这是怎么了?”
  何素方才额上出了不少汗, 又不敢擦:“您还没走呢?陛下倒是不碍事,太医之前给开了平喘止咳的药,奴才已经叫人煎了,御史大人放心。”
  他指着一旁的小太监手中的托盘道:“陛下吃了金丹便好了。”
  此后月余, 宋也川一直在京郊的京营里整饬军务。再入朝时已经过了立秋。
  宫里的气氛已经变得不大对, 每旬的叫起、朝会都能免则免。
  京郊已经有人私自买卖民房土地,没有门路的人是无论如何都买不到的, 有人私下里开玩笑说,如今这个京城,进了禁庭姓温,出了内宫门,东边姓封,西面姓汪。
  宋也川经受了内务府的账簿才知道,不过一个月的功夫,内务府已经开始悄悄置办寿材了。
  到了此时,就连表面上的太平都越发难以维持下去了。
  再见到温兖时,宋也川几乎已经认不出他来,他眼窝凹陷着,人也开始愈发消瘦。宋也川立在他的桌案前将京营中的三处兵马口述给他,温兖对着他招手:“近前来,光线太暗,朕看不清你的脸。”
  此时正是午后,日光最盛的时候,殿内点了十几盏灯,不光灯火通明,甚至温度都有些灼热。宋也川垂眸不语,走得更近了两步。
  “这阵子,朕不吃金丹了,反倒觉得身子又轻快了些。”温兖对宋也川一笑,“你差事做得不错,朕库房里有两幅洛呈傅的画,一会儿叫何素拿来赏你。”
  他咳了两声,却不知牵扯了哪处,竟停不下来。
  温兖一面拿帕子掩住罪,一面对他挥手:“你……你回去吧。”
  宋也川自他指缝间,隐约看到了猩红点点。
  丹墀上分散地站了好几位大臣,封无疆和承国公各自站得远远的,见宋也川出来,每个人都有几分翘首以盼,期望陛下能下一个召见。
  何素笑着说:“两位大人先回吧,陛下说先不召见了。”
  *
  入秋之后,温昭明花园里的一颗金桂树开了花。
  米粒一般的花朵,金灿灿的好颜色。
  澄明的光里,安静地绽放。
  她和侍女们一起摘了,酿成桂花蜜。
  那时宋也川的食物里也总沾了桂花。
  月夜、清风和桂树。
  宋也川在写字,温昭明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