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吴执?”莫小羽翻着社交网络,“是咱们新传院的老师!”
何枫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那他在荒山里干嘛?他一副好薄,看着好冷啊。”
“你关注点真的好奇怪。”
“你懂什么,这叫在不同时期,都会爱上同一个人。”何枫一脸花痴地说。
莫小羽无语地看了何枫一眼,“又爱吴老师了?那你偶像楚医生呢?”
“小孩子才做选择,我是成年人,我两个都要!”
莫小羽毫不客气地翻了个大白眼,之后她扶了扶自己的眼镜框,“我记得那时候听他说话还挺有意思的,也不知道今天要讲什么。左右今天学校也不让出门,听听看吧,当解闷了。”她点开了直播的声音。
何枫一听“不让出门”,脸立刻垮了下来,哀嚎道:“我真是服了辩论队那帮人了!他们绝对就是课业不饱和!但凡是咱们医学院的,一天三台手术模拟外加那么多大部头的书,看他们还有没有精力静坐、搞什么‘求真’游行!纯纯精力过剩!”
莫小羽深有同感地叹了口气,“可不是嘛,但学校也是怕出事,非常时期。过了今天,大概也就消停了。”
何枫瘪着嘴,翻出楚瀚的照片放在手机旁边,看着自己的两个后宫,嘟囔道:“好吧好吧,今天只能让两个帅哥陪我挨过这漫长的一天了。”
镜头里,吴执环顾四周。
深秋的梨园,早已褪尽了春日的繁华雪白,只剩下嶙峋干枯的枝桠,满目萧索。
寒风掠过亭角,徒增些许哀伤。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平视镜头,“各位朋友,大家下上午好。欢迎来到‘执笔春秋’的直播间,我是吴执。屏幕前的您,可能认识我,也可能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原来我是一名教师。更确切地说,我曾是风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传播学教师。”
吴执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灰色的长衫在寒风中显得更加单薄,却也更显挺拔。
“今天,是2025年10月20日。一个对风华大学、对春岚市、乃至对我们这片土地都意义非凡的日子——风华大学创校校长,白明朗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吴执的语气变得沉重而庄重。
“按照最初的规划,今天本该是盛大的纪念日。春岚市与风华大学精心筹备了系列活动,旨在缅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不屈的民族脊梁。然而,”吴执嘴角抿起一丝苦涩的弧度,目光坦诚地直面镜头,“如同大家所见所闻,由于一些复杂且超出可控范围的原因,所有的公开纪念活动,都被迫取消了。”
“对此,我感到深深的惋惜。”他语气坚定,“这不仅是对筹备者心血的辜负,更是对历史的失敬。所以,我选择坐在这里——风华大学后山,这片白校长当年亲手参与规划、种植,寄托着他对未来‘桃李满天下’愿景的梨园——用我自己的方式,进行一次‘非官方’的讲述。”
吴执露出一抹自嘲又坦诚的笑意,“老师嘛,多少有点职业病,总觉得有些话、有些故事,应该被听见,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日子。如果您此刻打开直播觉得不感兴趣,随时可以划走,这是您的自由。但是,”他的声音变得坚定有力,“我希望每一位‘风华人’,每一位关心脚下这片土地过往荣辱与未来走向的朋友,能稍作停留,听我讲一段关于风华起点,关于白明朗校长的真实往事。不为别的,只为‘求真’二字。”
吴执再次环顾简陋的凉亭:“条件有限,大家看到了,荒山野外,连个电源都没有,ppt是做不成了,咱们一切从简。”说着,他从容地从身旁的石桌上,拿起一张宣纸。纸上用遒劲有力的毛笔字,写着四个大字:“议程设置。”
吴执将宣纸举高,正对镜头,让那四个字清晰地占据屏幕中央。
“‘议程设置’。相信对传播学稍有了解的朋友,都听说过这个概念。”他放下宣纸,语气如同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简而言之,它讲的是:大众媒介虽然很难直接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具体看法,但它却拥有一种强大的能力——通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突出地报道某些信息,同时忽略或淡化另一些信息,从而有效地引导公众去关注什么、思考什么,这就是‘议程设置’。”
吴执忽然身体前倾,不大的手机屏幕上,整个充斥着他的脸,“能听懂的,在直播间扣个‘1’让我看看。”
屏幕右下角的弹幕区,稀稀拉拉地飘过几个孤独的“1”。
吴执认真地数着,然后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带着无奈又仿佛早有预料的笑意:“我看到有5个‘1’。行,这一课,就先讲给你们五位听。”
他放下第一张宣纸,又拿起了第二张。
同样是毛笔字,这次写的是:7月21日,春岚艺术馆。
“我们的议程设置,要从今年的7月21日开始。那一天,在春岚艺术馆,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海外回流国宝展’。展品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三幅据称是古代书画大家蒲闻松的珍贵墨宝。策展人,郭振兴郭先生,在开幕式上声泪俱下,讲述这三幅作品如何在战火中流离失所,辗转于多个国家,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回家’。郭先生的表演,可谓是感人肺腑,当场就收获了一大波公众的好感与信任。”
“然而,”吴执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展览结束不久,网络上就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核心问题是:经历了战乱和如此漫长的颠沛流离,这些纸质字画,是如何能保持如此惊人的‘品相完美’?就在质疑声泛起之际,网上适时地出现了一些知情人的解答。他们言之凿凿地‘揭秘’:这三幅宝贝,根本不是被塞国军队掳走的!而是当年,有人主动‘献’给塞国的!目的嘛,自然是为了讨好侵略者,保全自身!”
吴执的脸上带着一丝冰冷的笑意:“此言一出,网络瞬间沸腾,情绪是需要一个具体目标的。很快,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关键证据被‘发掘’了出来——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白明朗校长正与一名穿着塞国军装、肩章显示其为政治部主任的军官,勾肩搭背,笑容满面!”
吴执顿了顿,在石桌上摸起了这张照片,展示给镜头,“就是这张。”
“紧接着发生了什么?”吴执的眼神变得尖锐,“我们风华大学的辩论队,成为了风暴的中心。起因是风华大学的秋季辩论赛,被有心之人,特意设置了一些耐人寻味的辩论主题,类似“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如何妥协?”“我们是否应该探讨历史的阴暗面?”“资金原罪论是否成立?”等。”吴执轻轻摇了摇头,“求真,探索,从来都不是问题,可是问题是群众里面有坏人呐。辩论队的学生们在准备辩题的时候,在校史馆尘封的档案里、在图书馆布满灰尘的角落,找到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历史真相’!”
吴执一字一顿,每列举一项,都从石桌上拿起相应的纸张:
“‘证据’一:白明朗当年向塞国借款的凭证!
‘证据’二:大学建校初期‘中塞合办’的合作文件!
‘证据’三:塞国当年‘安排’进课程体系的科目清单!
‘证据’四:白明朗青年时期参加激进学生运动被旧政府羁押的官方文件!”
“再加上前面那三幅‘献宝’的字画,和那张‘亲密无间’的合影……”吴执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屏幕的悲愤,“所有的‘碎片’,被精心挑选、放大、串联。混乱、怀疑、愤怒的种子,在风华学子们单纯而炽热的心中疯狂滋生!一个‘叛徒’‘卖国贼’‘塞国走狗’的白明朗形象,被死死地钉在了舆论的耻辱柱上!随之而来的质疑是:一个歪屁股的校长,能建立出怎样的大学?能培养出怎样的学生?风华大学,从创校伊始,是不是就充满了‘原罪’?”
吴执慢慢挺直了脊梁,他目光如炬,死死盯住镜头:“看!同学们!一个看似‘自发形成’‘证据确凿’的议程,就这样,被完美地、阴险地设置好了!有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精心编织了一张大网,目的就是要在今天,在白明朗百年诞辰这个重要的日子,从根本上否定风华大学的根基,否定我们学校的精神图腾!”
凉亭外,一阵更强的秋风吹过,干枯的梨树枝猛烈摇晃,像是百年前不屈灵魂的呐喊。
宿舍里一片死寂。
何枫嘴巴微张,眼睛瞪得溜圆,死死盯着屏幕。
莫小羽也正襟危坐,镜片后的瞳孔因震惊而放大。
屏幕上,弹幕逐渐热闹了起来:
“???!!!”
“卧槽?”
“细思极恐……”